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2007-01-05 11:12 来源:
字体大小:【
    工业化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旬阳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八五”以来,工业经济步伐、产业结构调整转换呈现明显加快态势,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从2003年起,县委县政府在通过理性思考工业化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思路,将全县工作重心逐步向工业经济建设转移。在“十一五”期间,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破特色抓产业,率先突破创一流”的目标要求,旬阳要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就必须在工业上实现率先发展,率先突破。
    一、工业化是符合旬阳县情发展的必然选择
    1、工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我县全力实施“双五”“双百”工程,培养壮大了一批成长型优势产业,加快了全县工业资源的有效聚集,县域工业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县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近四年来全县实施各类项目249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7亿元,从县外招商引资达14.9亿元,带动民间投资达到16.5亿元。“九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7.2%,增加了98万元。“十五”期间,工业经济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总产值的73.2%,工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2%,实现税收2.6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2.5%,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县域支柱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几年来,我县依托资源办工业,办好工业促产业,具有地域特色的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为重点的五大支柱工业体系迅速崛起,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值的65%。烟草工业在国家重组整合中靠大联强,获得生存和发展;以汉江蜀河电站、旬河大岭电站开发为标志的洁净能源工业,拉开了水电工业大开发、大建设的帷幕;以汞、锌为重点的有色金属产品开发具备一定规模并有较高知名度;以水泥、板材、页岩砖等产品为主的建材工业形成了一定生产能力;生物制品建成了以黄姜皂素加工为主体的甾体药物基地。全县新发展工商企业340家,规模工业由12家发展到26家,多元经济成份竞相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注入强大的活力,全县工业经济沿着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始起跑。
    3、推进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拉动了一产发展壮大。以工业化为主导,我县始终坚持把培植壮大农村主导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强烟、优姜、壮畜、兴林、稳粮,努力提升农村主导产业经营水平,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办农业,运用工业管理模式,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增值增效,使优势主导产业进入以质量效益为特征的产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成为特色工业的原料依托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兴办龙头加工企业,稳基地延链条,努力把农业主导产业办成工业“第一车间”。推进标准化种养,加快农村产业服务体系和专业协会建设,产业化经营日趋紧密,农业商品化、产业化成效显著,全县以烟、桑、畜、姜为支柱,以粮、林、果、菜为补充的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速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民的增收。2005年,全县发展产业强村104个,产业大户9000户,农村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农民人均产业增收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九五"末分别增长61%、54%。
    4、激活了生产要素的重组聚合,催生了三产蓬勃兴起。工业经济的强势发展,不断加速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聚合,给以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带来强劲的活力。我县抢抓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以三产为重点的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在管理服务、土地征用、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积极支持发展现代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高档次、大容量、有特色的大宾馆,大商场和发展大旅游等三产服务业上创大业、创佳绩,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县域建设。“九五”以来,我县非公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全县经济贡献越来越大,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拉动第三产业提档次、上水平的主力军。劳务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餐饮、运输等三产从业人数明显增加。三产的蓬勃兴起,带动城镇,辐射农村,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助力器,预计2006年全县三次产业比调整到22:38:40,完成固定投资11亿元。
    二、工业突破发展的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和弘扬创业、创新、创先精神,以工业强县战略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提升烤烟、畜牧、黄姜、蚕桑四大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支柱工业,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强力推进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进程,经过五年努力,把旬阳建成全省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黄姜皂素基地、水电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工业率先突破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值达到40亿元,力争比“十五”末翻一番;经济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 : 45: 38;财政总收入保持10%增速,达到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为旬阳迈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实现自我持续增长的成熟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着力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继续做大做强支柱工业。充分发挥县域生物、矿产、水能资源优势,突出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生物制品、水泥建材五大支柱工业发展。烟草食品工业以续建30万担打叶复烤线和发展烟叶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扩大生产能力,调优卷烟品种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立足农副产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畜禽肉蛋、魔芋、薯类淀粉、竹笋食品加工业;矿产加工业以特色富集矿业开发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组建集团;水电能源工业以汉江水电开发为重点,带动旬河、神河、公馆河流域梯级开发,形成“一干三支”水电开发格局;水泥建材以干法熟料项目为龙头,以甘溪粉磨站、陶粒生产、板石开发、矿物废渣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生物制品工业以黄姜、茧丝、油桐、青竹、青蒿等产品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多层开发增值。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以县城为轴心,以重点集镇为节点的工业布局。
    (二)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把工业项目做为拉动工业突破的着力点,重点在矿产、建材、水电等工业项目上实施突破,迅速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论证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突出抓好“十一五”期间能够新增工业产值50亿元、提供税收5亿元的12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县域经济总量扩张的增长点。对5万吨锌产品深加工、200万吨水泥生产线、汉江旬河水电开发等3个当前突破的主攻项目,60万吨球团铁采选冶生产、500吨蚕丝制品、旬阳烟厂技改、3000吨金属钙和1万吨纳米氧化锌等5个近期突破的项目,2万吨钡盐及2000吨钛酸钡项目、5万吨生物柴油、黄姜深加工、120万千瓦装机火电厂等4个中长期争取突破的项目,组建专门班子,落实建设主体,集中资源,倾斜服务,全力推进。依靠这些重大项目的突破进展,加速壮大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生物制品、水泥建材五大生态支柱工业,使成熟的支柱实力更强,兴起的产业迅速壮大,潜在的工业快速推进,形成以烟草工业为稳定支撑,以矿产、建材、水电开发为强力突破,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为后续增长的兴替有序、增势强劲、持续发展的县域工业梯次发展结构。同时依托资源选项目,紧贴市场定项目,下大力抓好项目研究储备。重点研究对县域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支撑作用强、工业产值过亿元、具有资源优势、产品市场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有利于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能够带动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体现安全环保、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力争每年都有一批成熟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成为推动县域特色工业高潮继起的重要支撑。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工农融合发展。富民强县基础在农村,关键在工业,工业化进程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坚持依托资源办工业,办好工业促产业。按照“强烟、壮畜、扩桑、优姜、兴林、稳粮”的发展思路,重点在提升产业化水平上加速,以工业龙头为牵引,以产业基地为支撑,加快建设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用产业化模式发展农业,为涉农工企业发展提供稳健的原料基地,使之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生态化、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突出一乡(镇)一两品、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大力实施强村大户战略。做强1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力争达到15万亩;做优10万亩黄姜基地;稳定提高10万亩蚕桑基地,实现发种量、产茧量、蚕农收入三个翻番和茧丝加工新突破;大力实施现代养殖和订单畜牧,壮大百万头生猪畜牧产业基地;积极培育蔬菜、青竹、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快建立健全产业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认证体系,积极开展县域特色产品原产地认证保护,加大产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区域分布,强化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培育发展覆盖各个产业、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前产中技术、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使农户最大限度的获得整个产业链条中生产环节以外的非农收入,逐步把分散的农户有序地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市场,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通过工业的振兴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坚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着眼长远,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放在首要位置,努力为特色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为突破发展积蓄新能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支柱工业生态化调整与转向,推进现有工业体系生态化。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的理念和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支持生态、绿色、环保型工企业,坚持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资源能源利用方式,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发展路子,为建设绿色旬阳提供新支撑。
重点对生态脆弱部位和生态功能区域,加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生态移民等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节地、节水、节能的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上下游企业资源、产品耦合共生,着力构建工业与农业、社会消费相互衔接的循环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各环节的良性生态循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评价监督体系,提高企业进入的环保安全门槛,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建立重点矿区和水源区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惩处机制,加强对污染型行业和企业的监控和管理,变末端处理为全程防范治理,努力推进旬阳走上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树立和弘扬“三创”精神,奋力推进工业率先突破发展
    全县干部群众围绕率先突破创一流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全面落实工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
    (一)以矢志创业的信念谋求工业突破发展。从宏观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旬阳已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即经济“起飞”的初期,县域经济发展由这一阶段跨入自我持续增长的成熟阶段大体需要五、六个五年计划艰苦卓绝地努力。因此在干群中要努力形成竞相创业的开拓精神,以矢志创业的精神来抓工业突破发展,着力解决干群思想上存在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问题,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全县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在强工业、建产业、上项目、促发展上强化创业追求。领导要带头创业,淡化官本位意识,坚定发展信念,围绕做强工业,推进产业为目标,切实制定好创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凝聚内力,吸引外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激发各种资源,形成全民齐动创大业的合力;干部要立足岗位创业,继续推行“双百”工程,鼓励有特长干部领办产业,创办企业;群众奋起创家业。引导群众立足自身基础,顺应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围绕建家园、兴产业,全县上下形成人人齐创业,处处求发展,奋力为突破发展作贡献的浓厚氛围。用坚苦创业精神促进我县工企业个数不断增加,规模工业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达到“翻一番”目标。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工业突破发展活力。机制创新是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保障。围绕工业率先突破发展目标,一是创新目标责任机制。各级各部门既要紧扣全县总体突破目标,又要结合实际,找准定位,把工业突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乡镇在全县突破发展中要找准位置,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努力提高贡献份额。区域中心镇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商贸、文化中心服务职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辅射带动能力;其它乡镇要把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地方经济突破发展;二是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领导干部包抓基层联系点和重大项目制度,完善联乡包企工作责任制。倾斜基层工作力量,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创新考核激励机制。科学设定考核内容,合理制定考核指标,加大考核考察力度,要把弘扬“三创”精神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创先评优和工资福利相挂钩,重奖"'三创'十佳"典型。运用考核成果,加大奖惩力度,以公正严肃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谋求工业突破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创新企业发展的机制。积极探索经济工业化发展模式和整合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活各类工业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类生产要素在工业发展中充分涌流和竞相迸发。强化工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拓宽市场准入,开放投资领域,畅通投资渠道,搭建重点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五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用科学思维,理性操作,发展壮大工业,重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增加企业的效益和利润。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材,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和创造力。
    (三)以创先的锐气推动工业突破发展。在突施工业突破发展中应努力克服四平八稳、效率低下、思想消极和精神不振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工业突破发展观念融入经济发展和各项政策措施中,为引导和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提供最优环境。计划部们要研究制定支持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工业主管部门要围绕路、电、水设施配套要求,完成工业规划;金融部门要同步跟进研究重点项目建设的配套融资支持政策;各乡镇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有新提升,每一个部门工作有新亮点。全县上下做到各种资源向工业倾斜,各项服务向工业集中,优惠政策向工业汇集,力量重点向工业摆布,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以时不我待的魄力,抢上大项目,建设大产业,抢占加快发展的先机,使县域工业经济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推进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工作中快步赶超,奋力推进旬阳县工业经济实现率先突破发展。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