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产发展,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以药畜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对镇坪县域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意义。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镇坪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135”富民工程,以稳定人均千斤粮、实现人均3亩药材、5头家畜为目标,突破发展药畜产业,不断加快建设镇坪人均经济强县步伐。通过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建成高标准药材基地16万亩,人均种植药材3亩以上,饲养以生猪为主的牲畜25万头(只)以上,人均养殖牲畜5头以上,农民人均从药畜生产中获利1300元以上。要实现这一预期发展目标,就必须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壮大药畜产业作为建设人均经济强县的根本着力点和重大突破口,把握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农村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重点突破,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主攻药畜产业规模壮大和效益提升,奋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
坚持政策驱动 强力推进 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等政策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药、水、游”三篇文章和《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有关精神,充分审视县情实际,因地制宜,将产业发展重点聚集在发展药畜两大主导产业上实施重点突破,将药畜产业提升到构建县域特色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抓。一是扎实抓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制定出台药畜产业发展一系列的奖励扶助政策,形成一整套鼓励和保障投资兴业的政策体系。二是加大政府服务产业工作力度。发挥乡镇、有关部门在推动产业建设中的服务职能,加强政策激励和扶持,帮助大户和专业厂家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重奖产业大户和带头人。加快组建各类产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将产业发展情况作为乡镇、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奖重惩,增强干部推动产业发展的内动力。三是将发展药畜产业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重要依据。认真总结实施“三千”工程(千名干部带资千元抓千户)、机关干部“三个一”管理机制(一批干部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干部抓服务农村产业工作,一批干部抓部门日常基础工作)等成功经验,推行干部管理新模式新方法。通过一系列行政措施,切实加强政府对产业规划指导,加大政府服务农村产业建设力度,举全县之力,形成干部向服务产业发展摆布,资金、项目向支持产业发展聚集,优惠政策向促进产业发展倾斜,各尽其力、强力推动的新格局。
坚持典型带动 示范引路 全县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对全县主导产业发展进行区域规划,突出药畜综合开发示范乡镇、药畜生产专业乡,药畜产业示范村,药畜产业示范大户等三级示范推广体系建设,通过狠抓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广大群众看到结构调整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其自发地调整土地,调整结构,规模推进。一是突出基地带动。本着巩固、提高、优化发展的原则,通过建成的上竹、华坪两个千亩药材示范乡,曙坪、小曙河畜牧产业示范乡为辐射,突出以玄参、黄连、青蒿、绞股兰等主导药材品种,加快引进猪、牛、羊新品种,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普及二元杂交和瘦肉型生猪饲养,加快建设药畜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二是强力抓好示范村建设。大力实施全省中药现代化示范县项目,在条件较好的自然村,按照“两好一标”(好田地、好品种、标准化种植)要求,着力抓好GAP科技示范园等基地建设。以美味佳、地道腊肉厂两个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在城关、钟宝、小曙河、上竹等周边乡镇,着力抓好20个以上畜牧产业示范村建设,建成3万头商品猪生产示范基地。三是狠抓大户带动。以典型示范和大户带动为突破,通过已建成的31个标准化连片药材种植示范点和350户药材种植大户为带动,以玄参、青蒿、绞股蓝等主导品种,突出“一村一品”发展,着力抓好农民种植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全县人均发展标准化药材3亩以上。继续推行“千家万户普遍养、能人大户重点养、专业厂家规模养”的形式,以发展50头以上无公害畜牧养殖大户和正大模式规模养殖大户为示范,加快饲养关键技术普及,加快人均5头牲畜目标的实现步伐,促进药畜产业基地规范化、规模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坚持龙头拉动 扩大增量 着眼于构建“企业+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充分发挥县内企业在药畜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着力发展制药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广“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实现工业与农业的有效“焊接”。药材产业龙头企业镇坪县制药厂,抢抓国家GMP认证的良好机遇,加快新产品八宝素、盐酸艾斯诺尔等新药研发力度,着力建设中药饮片生产线,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建强药材产业龙头,确保到2010年,医药龙头工业实现产值0.6亿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美味佳腊肉厂和地道腊肉厂,抓住“镇坪腊肉”通过国家食品药品QS认证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逐步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突出特色产品开发,主攻低温肉、分割肉、腊肉、猪肉和土鸡熟食品系列产品,把粗加工车间进一步延伸到养殖大户,加快企业主攻科研精加工、基地提供原料粗加工的生产转型,确保到2010年,畜牧龙头工业实现产值0.5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发挥强大拉动作用,大幅度提高药畜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坚持科技牵动 优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始终注重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加大种养殖实用科学技术在产业建设中的应用程度,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努力提高全县药畜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把镇坪药畜产业建成有较高科技含量,辐射能力强大支柱产业。一是搭建稳固的技术平台,着力开展农业科研与推广。健全以新品种、新技术科研示范推广体系为先导,以连片开发的示范园区和种养基地为基础,以能人大户为主体,建全梯次布局、三级联动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以县农科所、镇坪县中药材研究所等科研力量为依托,加强与国内重点科研机构的合作及联系,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建立中药材骨干品种GAP栽培试验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科技示范园,着力开展玄参种苗脱毒试验,黄连种苗繁育与低山高产栽培试验,五味子、费菜、细辛、勾藤等品种野生驯化栽培等课题研究。以安家坝父母代种猪繁育场为依托,全方位建立生猪外三元杂交体系,加快优良仔猪繁育生产,着力改善全县生猪品种结构。二是加强药畜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发新型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支持县制药厂Ⅱ类新药开发,扶持县美味佳公司、地道腊肉厂、绿色饮品公司等骨干企业围绕“食、菜、饲、药”四个方面进行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成植化提取、化学合成、终端产品、辅助产品四条生产线,完成2-3个新药品种开发研究,完成低温肉、分割肉、腊肉、猪肉和土鸡熟食品绿色食品认证,打造药业、食品加工业品牌,稳固医药、食品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柱地位。三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合每年“科技之春”等活动,分层次、分类型举办技术培训班,加速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以普及种养殖技术为重点,重点抓好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粮药间套、林药间套、生猪标准化饲养以及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促进药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各方联动 协调发展 推动药畜产业快速发展,是牵动全局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力量投入药畜产业,促进药畜产业快速发展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一是结合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建设、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村扶贫、农业开发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并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优先扶持药畜产业发展,做到产业规划集中、资金投向集中、项目实施集中。建立项目捆绑运行机制,将药畜产业发展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计划、扶贫、水利、农业、科技、交通、电力等部门尽量将项目资金集中捆绑,重点改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促进产业建设规模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药引子”作用,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引导农民正确把握市场行情,积极投资药畜主导产业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发展。三是加强企业与农户订单关系,鼓励农村能人大户或民间组织与农户间签订订单合同,改变以往采取政府推行订单的方式,依靠商贩组成的中介组织发展订单,着力组建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专业协会组织,减小市场风险,扩大产品市场销售,不断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四是继续举办“药文化节”、“腊肉节”等活动,加大镇坪药畜产业和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寻求开发合作伙伴,扩大市场销售,抢占周边市场,促进镇坪药畜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