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镇坪县德胜村——板栗托起农民致富蓝天

2006-11-29 16:07 来源:
字体大小:【
    镇坪县钟宝镇德胜村,依托丰富的板栗资源,坚持以发展林业经济、推进一村一品为发展方向,历经十年苦干加实干,硬是把昔日的杂灌草林乱石山变成了满山遍野板栗园的花果山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林业产业致富之路。
    一、依托资源谋致富
    位于大营盘脚下德胜坡的德胜村,2550亩林地中80%以上是野生板栗树,如何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早在90年初春,村支书栗永安带领两户村民帅先在承包管护林中改造嫁接野生板栗3千余株,四年后各家均收入2千多元。96年全县上下大搞板栗建园,当时,县上将这个村确定为全县板栗建园示范村,从县委办、农工部、林业局抽调专人指导,规划建园各环节工作,从而极大调动了广大村民改造野生板栗园和连片栽植板栗苗的积极性。当年,改造嫁接移栽板栗树620亩,到2000年四年间,每年以100亩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底累计改造嫁接建园1280亩,成活13万余株,其中500株以上农户40户;1000-2000株农户25户;3000-4000株农户11户;5000株以上农户6户。全村86户中有82户有板栗园,人均达到4.3亩,目前所嫁接的板栗树已有60%进入盛产期。今年全村共采板栗8万多公斤(包括野生板栗),销售收入达24.26万元,人均收入814元(其中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的农户3户;人均1000元的农户13户)。就是这样一个多石少土、七沟八梁的德胜村,在今年夏秋大旱之年,村民能在灾年不减收,全得益于林业经济撑起了致富蓝天。
    二、苦心经营求发展
    德胜村坚持以发展板栗为主的林果业经济,通过全村村民的苦心经营,形成了比较明晰的主导产业。 一是统一认识确定主业。村子要想富,只有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才能达到致富目的,这是历届村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共同认识。由于该村地理条件较差,发展畜牧业无饲草优势,发展药材无良好土地条件,只能靠山吃山,在林果业上大做文章。在建园初期,村干部逐户进行宣传动员,给农民算效益帐和前景分析,从而行成了发展共识,调动了广大村民改造野生板栗的热情。 二是扭住不放持续发展。德胜村的广大村民坚持数年如一日,长抓不懈,建立高标准千亩板栗园,按照村民自己话说“这项产业,投资小,易管理,劳动强度不大,效益可靠、稳定,我们乐意干,所以就坚持下来了”。 三是加强管理注重服务。德胜村板栗建园不论是在发展初期,还是在建园后期,都积极邀请林业部门干部送技术上门,争取县直包建部门为建园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扶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村上在县委农工部、县委办公室和钟宝镇的指导帮助下,97年初成立了全县首家板栗协会,聘请县、乡有关领导和林业技术人员参加协会,为德胜村板栗生产起到了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技术保障作用。
     三、规划远景寻突破
    德胜村板栗产业已经有了良好基础,为做大做强此项产业,村上进一步完善了发展规划,以寻求产业的快速增效和突破。一是从今冬开始全村统一组织劳力对已嫁接改造后的板栗园进行一次除杂草、剪余枝、防病虫和补植工作,逐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 二是加大野生板栗嫁接改造力度,从明年春开始,用三年时间改造嫁接300亩野生板栗树,使人均再增加一亩,实现人均五亩标准板栗园,人均收入突破1500元以上。 三是改选充实板栗协会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使其在林园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上真正发挥作用,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达到生产能服务、技术能支撑、销售有人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使镇坪板栗迅速成为市场受宠之物。
(撰稿:夏龙玉  徐代雄  朱承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