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金川镇六里村位于镇政府东部,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93户,352人,耕地面积350亩,林地面积3000亩。近年来,该村立足村情实际 ,依靠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板栗产业。目前该村板栗园面积已达2000亩,户均20亩,人均6亩,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板栗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当家项目,正常年景,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
因地制宜谋发展。2002年的“6.9”和2003年的“8.29”洪水泥石流灾害冲毁了该村90%的耕地,加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全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亩。面对严峻的形势,六里村该如何发展?村两委会通过冷静思考,并多次召开群众会讨论,一致认为发展板栗产业有一定基础,只要咬准产业不放松,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实现农民增收。为降低单一产业的市场风险,在发展板栗产业的同时还可以在板栗树下养鸡、养羊、种药材,一方面增加其它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用林下经济的收益来弥补板栗产业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损失,做到“板栗损失林下补”,从而坚定了农民发展板栗产业的信心,增强了兴园致富的主动性。
科技助力兴产业。过去村里的板栗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农民获得的收益很少,要改变现状,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必须注重板栗园的科学管理,走出“重建轻管,收入靠天”的误区。一是村里制定了《六里村关于实施丰产园管理的决议》和《六里村板栗丰产园管理的实施方案》,每年都邀请县上和镇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开展四次以上大规模的板栗园丰产管理技术培训,并聘请有经验的栗农和土专家对群众进行现场面授,达到每户都有一至两名技术明白人。二是为每户栗农配发一本《板栗丰产栽培管理》书、一张《板栗丰产园管理月历表》,并逐月下发《板栗丰产管理技术要点》,经常将板栗丰产管理录像、光碟通过村VCD在院落集中播放,使栗农对板栗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病虫害活动规律以及各种技术要点掌握得更加全面,管理也更趋于科学。三是实行奖惩办法,加大对板栗园科学管理的扶持力度,村上先后投入5000元对板栗刷白、修剪、清园较好的农户实行奖励,对给丰产园管理有积极性的农户配备了一批防虫药剂、化肥和修剪工具,进一步激发了栗农加强板栗园科学管理的积极性。近几年,全村每年清园2000亩,施肥20吨,扩盘1000亩。
面向市场促产销。产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产品有没有稳定的市场。村里及时研究板栗的市场动态和本村板栗产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当发现市场上中型颗粒板栗走俏的行情后,立即引导栗农把管理原有大板栗和新发展“二栗”相结合,促使板栗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由于当地板栗具有颗粒饱、色泽鲜、口感好、上市早、耐贮藏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到收获季节,来自甘肃、河南、宁夏、西安、商洛等地的客商纷纷上门抢购。为提高板栗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村里经常组织栗农和大户考察市场,并进一步密切和加强与西安冷库、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联系,与外地客商保持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尽可能延展板栗产业链。同时,通过参加镇安板栗节和省农发行牵线搭桥,广泛宣传推介金川板栗,使板栗有更响亮的名气赢得市场。目前,村里正在积极申办板栗“绿色食品”使用证书,在板栗产后处理环节上,推广新技术,加强包装,打造品牌,提高板栗的市场竞争力。
协会为媒搭桥梁。过去栗农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为做大做强板栗产业,村里组建了20余人的板栗协会,带动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一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前板栗的病虫害防治是栗农单户购买农药、器材,由于量小所以费用较高,协会组建后,运用多方争取的机动器械统一联防群治,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二是以身示范,提高栗农素质。协会会员在板栗园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以身示范,带头管理好自己的栗园,并现身说法,带动和影响广大栗农把管理板栗园同种庄稼一样管理,并手把手地传授管理技术和知识,使新技术迅速普及。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协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在产品销售中,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带领农民共同进入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使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撰稿:宁陕县委农工部)
因地制宜谋发展。2002年的“6.9”和2003年的“8.29”洪水泥石流灾害冲毁了该村90%的耕地,加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全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亩。面对严峻的形势,六里村该如何发展?村两委会通过冷静思考,并多次召开群众会讨论,一致认为发展板栗产业有一定基础,只要咬准产业不放松,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实现农民增收。为降低单一产业的市场风险,在发展板栗产业的同时还可以在板栗树下养鸡、养羊、种药材,一方面增加其它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用林下经济的收益来弥补板栗产业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损失,做到“板栗损失林下补”,从而坚定了农民发展板栗产业的信心,增强了兴园致富的主动性。
科技助力兴产业。过去村里的板栗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农民获得的收益很少,要改变现状,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必须注重板栗园的科学管理,走出“重建轻管,收入靠天”的误区。一是村里制定了《六里村关于实施丰产园管理的决议》和《六里村板栗丰产园管理的实施方案》,每年都邀请县上和镇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开展四次以上大规模的板栗园丰产管理技术培训,并聘请有经验的栗农和土专家对群众进行现场面授,达到每户都有一至两名技术明白人。二是为每户栗农配发一本《板栗丰产栽培管理》书、一张《板栗丰产园管理月历表》,并逐月下发《板栗丰产管理技术要点》,经常将板栗丰产管理录像、光碟通过村VCD在院落集中播放,使栗农对板栗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病虫害活动规律以及各种技术要点掌握得更加全面,管理也更趋于科学。三是实行奖惩办法,加大对板栗园科学管理的扶持力度,村上先后投入5000元对板栗刷白、修剪、清园较好的农户实行奖励,对给丰产园管理有积极性的农户配备了一批防虫药剂、化肥和修剪工具,进一步激发了栗农加强板栗园科学管理的积极性。近几年,全村每年清园2000亩,施肥20吨,扩盘1000亩。
面向市场促产销。产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产品有没有稳定的市场。村里及时研究板栗的市场动态和本村板栗产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当发现市场上中型颗粒板栗走俏的行情后,立即引导栗农把管理原有大板栗和新发展“二栗”相结合,促使板栗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由于当地板栗具有颗粒饱、色泽鲜、口感好、上市早、耐贮藏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到收获季节,来自甘肃、河南、宁夏、西安、商洛等地的客商纷纷上门抢购。为提高板栗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村里经常组织栗农和大户考察市场,并进一步密切和加强与西安冷库、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联系,与外地客商保持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尽可能延展板栗产业链。同时,通过参加镇安板栗节和省农发行牵线搭桥,广泛宣传推介金川板栗,使板栗有更响亮的名气赢得市场。目前,村里正在积极申办板栗“绿色食品”使用证书,在板栗产后处理环节上,推广新技术,加强包装,打造品牌,提高板栗的市场竞争力。
协会为媒搭桥梁。过去栗农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为做大做强板栗产业,村里组建了20余人的板栗协会,带动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一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前板栗的病虫害防治是栗农单户购买农药、器材,由于量小所以费用较高,协会组建后,运用多方争取的机动器械统一联防群治,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二是以身示范,提高栗农素质。协会会员在板栗园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以身示范,带头管理好自己的栗园,并现身说法,带动和影响广大栗农把管理板栗园同种庄稼一样管理,并手把手地传授管理技术和知识,使新技术迅速普及。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协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在产品销售中,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带领农民共同进入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使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撰稿:宁陕县委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