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胜利村距白河县城10公里,地处汉江南岸,襄渝铁路和316国道穿村而过。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38户,1314人,村域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255.9亩。该村种植水果历史较久,群众一直把发展水果作为当家产业。从1992年起就开始发展樱桃,10多年间,全村累计发展樱桃300余亩。由于樱桃单株产量约50-60公斤,亩产可达1500-1800公斤。据统计,2004年每亩平均达2100公斤,2005年每亩平均达1350公斤,2006年每亩平均达到1750公斤,由于产量高,价格好,上市最高达每公斤5元,最低每公斤2元,市场效益突出,群众很快尝到了甜头,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05年白河县樱桃节在胜利村成功召开,扩大了胜利村樱桃的知名度,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在樱桃产业的带动下,胜利村其它品种果树规模发展也较快。近年来全村共发展柑桔园100多亩,桃李100多亩,柿子200亩,枇杷50亩,每年阳春三月,走进胜利村,到处是一片花海,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经过产业结构调整, 该村已形成以樱桃为龙头,柿子、桃子、枇杷、柑桔、板栗等为辅的林果基地750多亩,全村还涌现了一批鲜果年收入达万元的大户,成为支撑该村产业的新亮点。三组农民李方俭五年前栽种了100多棵樱桃,现在每年春季仅此一项收入8000余元,像这样的户在胜利村还有很多。
今年,市、县把该村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后,广大群众信受鼓舞,村上及时总结发展果业的经验,提出按照“低山鲜果、高山干果、春夏有花、四季有果”的林果发展思路, 根据植物海拔垂直分布规律和农时节令,确定抓好樱桃、枇杷、桃子、桔子、板栗等特色品种,切实搞好零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努力建设规范化基地。以此为依据,编制了以林果为主的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建设千亩林果基地。今年在市林技中心和县农工部、林业局等帮建部门的扶持下,已建设各类果园基地500亩。并于今后两年再新建果园200亩,改良果园300亩,组建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建设100吨水果保鲜储藏库1座,实现林果业年收入290万元,人均达到2207元。同时积极发展以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使其成为全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上的一大亮点。
2005年白河县樱桃节在胜利村成功召开,扩大了胜利村樱桃的知名度,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在樱桃产业的带动下,胜利村其它品种果树规模发展也较快。近年来全村共发展柑桔园100多亩,桃李100多亩,柿子200亩,枇杷50亩,每年阳春三月,走进胜利村,到处是一片花海,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经过产业结构调整, 该村已形成以樱桃为龙头,柿子、桃子、枇杷、柑桔、板栗等为辅的林果基地750多亩,全村还涌现了一批鲜果年收入达万元的大户,成为支撑该村产业的新亮点。三组农民李方俭五年前栽种了100多棵樱桃,现在每年春季仅此一项收入8000余元,像这样的户在胜利村还有很多。
今年,市、县把该村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后,广大群众信受鼓舞,村上及时总结发展果业的经验,提出按照“低山鲜果、高山干果、春夏有花、四季有果”的林果发展思路, 根据植物海拔垂直分布规律和农时节令,确定抓好樱桃、枇杷、桃子、桔子、板栗等特色品种,切实搞好零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努力建设规范化基地。以此为依据,编制了以林果为主的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建设千亩林果基地。今年在市林技中心和县农工部、林业局等帮建部门的扶持下,已建设各类果园基地500亩。并于今后两年再新建果园200亩,改良果园300亩,组建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建设100吨水果保鲜储藏库1座,实现林果业年收入290万元,人均达到2207元。同时积极发展以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使其成为全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上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