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冬青村辖3个村民小组、203户、795人,村内90%土地都属陡坡、阴坡地,农业基础差,群众收入低,没有成型产业支撑,经济基础薄弱,是吕河镇的一个典型贫困村。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认真分析,通过算帐对比、能人带动、大户联动,围绕“一村一品”战略目标,做大做强名优特色果品---狮头柑,以“产业规模大发展、经济效益大突破”为指导思想,奋力推进狮头柑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1160亩设施完善的狮头柑产业示范园。深秋时节隔江观看冬青山村,你会欣赏到一幅“狮头柑红遍半边山”的美丽场景。
一、立足区位优势,选准发展项目
冬青村地处汉江以南、距县城2.4公里,低海拔的江河边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是狮头柑的最佳适生地,当地有着传统栽桔柑的习惯,人称“小花果”村,所产狮头柑果品硕大、色泽鲜亮、果汁甘甜,在旬阳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销到西安、十堰、安康等地,作为佳节、馈赠朋友上等礼品,颇受市场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来,随着绿色无公害水果市场需求的扩大,为发展狮头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村党支部、村委会瞄准市场,抢抓商机,立足实际,确立以大力发展狮头柑产业为村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家项目。做到早起步、早动手,及时聘请市、县专业人员在认真搞好前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全村上下形成共识,建成了千亩狮头柑生态产业园。60年代入党的村老支书郭进才深有感触地说:“咱家现有2亩柑园,去年收入2万多元。咱村适宜发展狮头柑,百姓每年都能见到现钱,把狮头柑作为村民增收项目,确实给村民找对了挣钱的好路子!”。
二、科学规范建园,精心组织实施
围绕高标准、高起点建好狮头柑生态产业园的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统一思想抓发动。首先开好“三会”即全体党员会、大户能人会和群众会,讲明发展狮头柑的特色、前景、和优势,在思想上形成共鸣,使98%以上群众积极参与。二是科学规划抓建园。根据全村现有狮头柑的布局情况,进行科学认真地规划,建园面积1160亩,其中老园改造300亩,新建优良果园860亩。并对品种、移栽时限全面规划安排。首先,选准有经验、有能力的果农在专家的指导下,抓好袋装优质大苗培育。其次,是规范整地挖大坑,施足底肥。第三,实行带土、带水、带肥“三带”大苗移栽,基本达到一年栽二年管三年挂果五年盛产。三是强攻基础抓保障,水是果园达产达效的第一保障,在上级重视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2003年在建园的同时建成二级抽水站一个,2004年新修30立方米以上水窖204口,可蓄水近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96.5%,保障了园区用水。新建沼气109口,形成便入沼、气入灶、沼液入园的良性生态格局。道路是园区建设的基础工程。2005年新修村组主干线10.2公里,入园入户公路15公里,按一次投入,质量到位要求,实现等级化、沙石化、排水沟涵化目标,今年又新硬化主干线水泥道路3.4公里。四是规范管理抓关键。村上积极与农业、科技部门、市、县专业技术人员联系,通过现场组织果农观摩指导、专家讲座,传授园管的环节技术,对果农进行技能培训,主要从选苗、栽植、定型、剪枝、管护到病虫防治,科学施肥到摘花座果,已提供各类科技资料,书籍1000余份,培训1530人/次,走科学务果、科技管园、创牌致富的路子。仅去年全村产鲜果100多万斤,收入达到300万元,后续发展优势十分明显。
三、树立品牌意识,组建果业协会
狮头柑给冬青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益,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这给广大柑农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一是成立村级柑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奖惩机制和包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建热情,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园区建设。二是在2005年组建狮头柑产业协会,成立科技推介服务队,吸纳大户参加,发挥带动作用。在购销旺季,协会派专人进行市场信息收集,把外地客户收购信息及时反馈给果农,在县城设两个果品直销点,统一组织运输和包装,改变过去零散游击模式,通过协会运作,不仅打造"冬青狮头柑"品牌,而且果农收益较往年有了很大的增长,如一组村民王明启积极建园,加强园管,形成规范化柑园9亩,去年收入已达3.1万元,人均达到7000多元。今年新增销售网点2个,搞包装购销,走“协会+基地”的经营模式。预计今秋全村可产鲜柑120万斤,销售收入近350万元。随着狮头柑产业不断壮大,带动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村活动阵地,医疗室、图书室、电教室焕燃一新。
冬青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特色产业精品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的新目标,再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将该村建成全县设施配套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强村。
(撰稿:中共旬阳县委农工部)
一、立足区位优势,选准发展项目
冬青村地处汉江以南、距县城2.4公里,低海拔的江河边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是狮头柑的最佳适生地,当地有着传统栽桔柑的习惯,人称“小花果”村,所产狮头柑果品硕大、色泽鲜亮、果汁甘甜,在旬阳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销到西安、十堰、安康等地,作为佳节、馈赠朋友上等礼品,颇受市场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来,随着绿色无公害水果市场需求的扩大,为发展狮头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村党支部、村委会瞄准市场,抢抓商机,立足实际,确立以大力发展狮头柑产业为村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家项目。做到早起步、早动手,及时聘请市、县专业人员在认真搞好前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全村上下形成共识,建成了千亩狮头柑生态产业园。60年代入党的村老支书郭进才深有感触地说:“咱家现有2亩柑园,去年收入2万多元。咱村适宜发展狮头柑,百姓每年都能见到现钱,把狮头柑作为村民增收项目,确实给村民找对了挣钱的好路子!”。
二、科学规范建园,精心组织实施
围绕高标准、高起点建好狮头柑生态产业园的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统一思想抓发动。首先开好“三会”即全体党员会、大户能人会和群众会,讲明发展狮头柑的特色、前景、和优势,在思想上形成共鸣,使98%以上群众积极参与。二是科学规划抓建园。根据全村现有狮头柑的布局情况,进行科学认真地规划,建园面积1160亩,其中老园改造300亩,新建优良果园860亩。并对品种、移栽时限全面规划安排。首先,选准有经验、有能力的果农在专家的指导下,抓好袋装优质大苗培育。其次,是规范整地挖大坑,施足底肥。第三,实行带土、带水、带肥“三带”大苗移栽,基本达到一年栽二年管三年挂果五年盛产。三是强攻基础抓保障,水是果园达产达效的第一保障,在上级重视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2003年在建园的同时建成二级抽水站一个,2004年新修30立方米以上水窖204口,可蓄水近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96.5%,保障了园区用水。新建沼气109口,形成便入沼、气入灶、沼液入园的良性生态格局。道路是园区建设的基础工程。2005年新修村组主干线10.2公里,入园入户公路15公里,按一次投入,质量到位要求,实现等级化、沙石化、排水沟涵化目标,今年又新硬化主干线水泥道路3.4公里。四是规范管理抓关键。村上积极与农业、科技部门、市、县专业技术人员联系,通过现场组织果农观摩指导、专家讲座,传授园管的环节技术,对果农进行技能培训,主要从选苗、栽植、定型、剪枝、管护到病虫防治,科学施肥到摘花座果,已提供各类科技资料,书籍1000余份,培训1530人/次,走科学务果、科技管园、创牌致富的路子。仅去年全村产鲜果100多万斤,收入达到300万元,后续发展优势十分明显。
三、树立品牌意识,组建果业协会
狮头柑给冬青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益,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这给广大柑农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一是成立村级柑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奖惩机制和包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建热情,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园区建设。二是在2005年组建狮头柑产业协会,成立科技推介服务队,吸纳大户参加,发挥带动作用。在购销旺季,协会派专人进行市场信息收集,把外地客户收购信息及时反馈给果农,在县城设两个果品直销点,统一组织运输和包装,改变过去零散游击模式,通过协会运作,不仅打造"冬青狮头柑"品牌,而且果农收益较往年有了很大的增长,如一组村民王明启积极建园,加强园管,形成规范化柑园9亩,去年收入已达3.1万元,人均达到7000多元。今年新增销售网点2个,搞包装购销,走“协会+基地”的经营模式。预计今秋全村可产鲜柑120万斤,销售收入近350万元。随着狮头柑产业不断壮大,带动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村活动阵地,医疗室、图书室、电教室焕燃一新。
冬青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特色产业精品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的新目标,再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将该村建成全县设施配套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强村。
(撰稿:中共旬阳县委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