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江与岚河交汇处,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枇杷专业村,它就是玉岚乡的清泉村。该村距火石岩电站15公里,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09户,474人,有耕地482亩,荒山800亩。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库区开发这个机遇,走特色经济路子,狠抓果园建设,累计发展果园1450亩,其中大枇杷800亩,红心柚、脐橙425亩,板粟200亩。目前,果业年收入达45万元,人均9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走出了一条果业兴村的富民之路。
一、因村制宜定主业
清泉村是库区淹没重点村之一,好田好地被淹没,留下全是挂牌地。90年代初,该村农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农经济意识严重,世代死守庄稼地,农民生活水平低下,近半数农户吃粮靠救济,用钱靠贷款。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面对现状,冷静思考后,明确提出:紧紧依靠库区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94年聘请省果树研究所朱凤平教授到该村实地考察论证后,从浙江引进大枇杷1160株,首先在四组引种试验15亩,三年后挂果,株产80斤左右,每株产值200—300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组农户尝到了种枇杷的甜头,渐渐的种植枇杷在其它各组悄然兴起,村干部从经济效益和群众的积极性中验证了这条路子选得对,定的准,进而把以枇杷为主的果业生产定为全村发展的主业,从此枇杷生产开始在清泉村扎下了根。
二、集中连片建果园
万事开头难,要想搞以大枇杷为主的林果建园,村上底子薄,基础设施差,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四处求援,市区移民局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村上坡地改梯田350亩,建成抽水灌溉设施3处,改造抽水灌溉输电线路0.5公里,资助农户建水窑80口,使该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为果业大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村上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对全村发展以枇杷为主的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以瀛湖库岸土地条件较好的2、3、4、5组为主,栽植大枇杷、红心柚和脐橙1000亩,土地较脊薄的6、7组栽植板粟200亩。坚持连片栽植与房前屋后栽植相结合,巩固提高与发展增效并重的原则,一次规划,分年实施。98年开始,村上广泛发动群众开带改土,按照规划的品种,进行大面积栽植,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2002年全村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250亩,人均2.5亩,清泉村成为名符其实的果树专业村。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
依靠科技提质增效是枇杷等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2002年村上首先成立了科技服务队,征订关于果树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报刊、杂志等。其次村支部、村委会寻经问宝,四处聘请果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果农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并定期举办培训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和科学务果的技术,果园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该村的大枇杷颗粒大、果肉嫩、味道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果贩上门收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06年清泉村仅大枇杷一项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以大枇杷为主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有20多户,四组的艾德礼、罗金胜等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村支书罗金胜面对满山的果树满怀信心地说到,下一步村上将成立果品加工公司,对果品进行统一的包装、加工、销售,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村农家乐和旅游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真正的特色农业富民之路。
(撰稿:陈唐利 锁东
一、因村制宜定主业
清泉村是库区淹没重点村之一,好田好地被淹没,留下全是挂牌地。90年代初,该村农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农经济意识严重,世代死守庄稼地,农民生活水平低下,近半数农户吃粮靠救济,用钱靠贷款。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面对现状,冷静思考后,明确提出:紧紧依靠库区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94年聘请省果树研究所朱凤平教授到该村实地考察论证后,从浙江引进大枇杷1160株,首先在四组引种试验15亩,三年后挂果,株产80斤左右,每株产值200—300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组农户尝到了种枇杷的甜头,渐渐的种植枇杷在其它各组悄然兴起,村干部从经济效益和群众的积极性中验证了这条路子选得对,定的准,进而把以枇杷为主的果业生产定为全村发展的主业,从此枇杷生产开始在清泉村扎下了根。
二、集中连片建果园
万事开头难,要想搞以大枇杷为主的林果建园,村上底子薄,基础设施差,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四处求援,市区移民局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村上坡地改梯田350亩,建成抽水灌溉设施3处,改造抽水灌溉输电线路0.5公里,资助农户建水窑80口,使该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为果业大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村上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对全村发展以枇杷为主的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以瀛湖库岸土地条件较好的2、3、4、5组为主,栽植大枇杷、红心柚和脐橙1000亩,土地较脊薄的6、7组栽植板粟200亩。坚持连片栽植与房前屋后栽植相结合,巩固提高与发展增效并重的原则,一次规划,分年实施。98年开始,村上广泛发动群众开带改土,按照规划的品种,进行大面积栽植,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2002年全村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250亩,人均2.5亩,清泉村成为名符其实的果树专业村。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
依靠科技提质增效是枇杷等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2002年村上首先成立了科技服务队,征订关于果树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报刊、杂志等。其次村支部、村委会寻经问宝,四处聘请果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果农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并定期举办培训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和科学务果的技术,果园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该村的大枇杷颗粒大、果肉嫩、味道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果贩上门收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06年清泉村仅大枇杷一项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以大枇杷为主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有20多户,四组的艾德礼、罗金胜等年收入已超过2万元。村支书罗金胜面对满山的果树满怀信心地说到,下一步村上将成立果品加工公司,对果品进行统一的包装、加工、销售,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村农家乐和旅游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真正的特色农业富民之路。
(撰稿:陈唐利 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