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平利县靛坪村——云雾山中茶飘香

2006-11-29 16:36 来源: 字体大小:【
    平利县八仙镇靛坪村位于岚河上游,属边远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300米,立地条件较好,自然环境优良,适宜绿色环保茶叶产业生产。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80户,1016人,有茶园2443亩,其中常规茶园1325亩,高效无性系茶园261亩,直播良种茶籽园857亩。该村立足村情实际,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定位,重点发展茶叶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可喜局面。2005年,人均茶园面积达到2.4亩,茶叶产量达50吨,茶叶收入达31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逾3000元,茶叶产业年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72.6%,茶叶产业已成为靛坪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平利茶叶第一大村。
    一、咬定茶叶产业不放松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利县号召建立以乡村茶场为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时,靛坪人就认真分析形势,审时度势,结合本村特定的区位、气候、阳光、水土等条件,确定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聘请林业、茶叶专家实地勘察规划,按照“产业富民、茶叶兴村”的理念,积极组织动员群众,高标准严要求,一举建成全县第一个茶叶大村。通过村两委行之有效的管理,使所建茶叶产业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时打造了“八仙云雾”茶的知名品牌,形成了全县茶叶最早最大的集散地,靛坪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市县乃至全国享誉盛名,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茶场场长的罗会景,也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多年来,村两委用足用活产业政策,以盘活经营机制为抓手,切实抓住低产茶园改造、扩大产业基地面积和强化管理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质量、数量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低产茶园改造。对低产老劣茶园,分年度分批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树、改土、改肥、改采、改管理的“五改”措施,使全村1300余亩常规茶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狠抓产业基地规模扩张。借助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集中连片、统一标准、优选品种、高起点建园”的要求,在水平梯地引进发展261亩高效无性系茶园,在坡耕地点播857亩良种茶籽实施退耕还茶。三是强化茶园管理。根据茶树生长规律,每逢关键时节,村上都要及时督促茶园业主对茶园进行精心的管护,及时锄草、追肥、修剪,确保茶园按期投产达效。走进今日的靛坪村,家家户户都务茶,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茶树,仿佛置身茶的海洋,成为全县茶园基地面积最大的村。
    二、依靠科技提效
    靛坪茶叶从无到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30年的风雨历程,一路走来,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不断引进新技术、选育新品种、营销新理念。一是强力推进科学的低改方法。在过去,为改善老劣茶园,一般都是在秋茶采摘过后,不分茶树的具体情况,一律从茶树的根部砍除,晾晒干枯后一把大火化为灰尽,次年再发新芽,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引发了无数次重大森林火灾,生产效益十分低下。为改变这一现状,村上邀请市县茶叶专家到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块,不同类型茶树实施的“五改”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实施“五改”综合措施,亩茶园年效益由改前的10.2公斤、612元提高到改后的25.6公斤、2560元,产量与收入分别增长2.5倍和4.2倍,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二是引进高效无性系良种茶。针对原有的有性茶籽园茶叶上市迟、产量低、价格上不去等客观实际,村两委一般人及时组织产业大户到本县长安镇洪善存高效无性系茶园考察学习,发现1亩高效茶园年收入最高能达到12000元,近而大胆决策,将农户当家的好田好地拿出来,引进龙井43号等耐寒耐旱型高效无性系良种茶,通过生产对比,较常规茶园提前上市1个月,产量达到常规茶园3倍以上,比较效益得到了充分显现。三是引进名优茶加工设备,改变原有的采摘、加工、包装模式。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铁饭锅、黄泥灶加工茶叶,不仅品味差、产量小、不规格、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而且不安全、不卫生。为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村干部带头新建名优茶加工厂,带头引进名优茶加工设备,带头制定采摘加工标准,实现了采摘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包装统一化、销售一体化、效益最大化。四是转变营销理念。从以往靛坪茶以茶叶内在品质为支撑,但粗制滥造、品种五花八门,到统一品牌,规范标准,批量生产,形成集形式与内容为一体的产业知名品牌;从提蓝叫卖,到建立茶叶经纪人队伍、茶叶产品超市、连锁店,有效的解决了农户卖茶难和品牌混乱等问题,使茶叶营销进入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结合当地海拔气候易生长苦茶的特点,积极开发苦丁茶,上市以来倍受消费者的亲睐,既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又提高了产品的纯净度,也给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抓好关键环节,全村茶园的经济效益不断攀升,亩茶园年产量突破20公斤,年人均茶叶综合收入逾3000元,成为全县茶叶整体效益最好的村。
    三、实施大户带动
    为切实抓好茶叶产业建设这一系统工程,该村始终把树立典型、培植大户、组建产业联合体作为实现全村茶叶产业突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通过发现、培养、树立典型,让典型的事实与实在的效益说话,因势利导,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运用;通过不断的培植专业大户,有力的促进了土地、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逐步向能人大户集中,推动茶叶产业向集约化、机械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通过组建专业协会等产业联合体,促进了各产业主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经验交流、信息传递,达到了资源共享,极大的提高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止目前,全村280户农户,有茶园户270户,占农户总数的96.4%,其中:有10亩茶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10户,有50亩茶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3户,有100亩茶园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2户,户均拥有5亩以上茶园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80.6%。
    今年,靛坪村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实际,超前谋划,制定了以“生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到2010年,全村茶园面积达到3500亩,年产茶70吨,年实现茶叶收入450万元,力争人均茶叶产业园面积达到3.5亩,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4500元,同时大力挖掘茶文化,以茶为媒,开发茶旅游,真正实现茶叶富民、产业强村的目标。
(撰稿:向继承  李文宝)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