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发展一村一品做强木瓜产业

2006-11-29 16:51 来源:
字体大小:【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白河县,素有“木瓜之乡”的美称。自2002年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木瓜产业确定为绿色主导产业以来,全县上下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和“一村一品”的模式,建设木瓜基地,培植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木瓜产业化良性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木瓜产业基地已超过10万亩,挂果园产量达到2000多吨,工农业产值超过700万元,初步显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推算,基地进入盛果期后按每亩平均3000斤计算,产量可达到15万吨以上,工农业产值将突破2亿元,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一、理清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木瓜是白河县的乡土树种,广大农户都有栽种木瓜的习惯,据调查统计,2002年以前,我县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木瓜折合面积可达1万余亩,能否将木瓜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白河发展木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气候、土壤条件适宜。我县是全国木瓜原产地之一,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多为高温多雨,适宜于种植木瓜。二是市场开发前景好。木瓜属果药兼用树种,闻起来香,吃起来脆,用途广泛,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白河木瓜富含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是食品、医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在市场上已开发的产品有木瓜酒、木瓜系列护肤化妆品、中成药木瓜丸等产品。特别是随着县逸酒酒厂生产规模的扩大,原料需求量必将增大。无论是木瓜酒,还是其他系列产品都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有效解决市场销售问题。三是发展资金有保障。木瓜属经济林和生态林兼用树种,可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扶持,解决苗木款等发展资金问题,较快形成数量规模。栽后管理得当3年即可挂果,5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量可达3000斤以上,收入过千元。种植木瓜可较好解决“八年内怎么干,八年后怎么办”的问题。四是栽培管理技术简单,便于规模种植。木瓜栽植易成活,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不严格,农户易于掌握。发展木瓜产业的目标确定以后,县上依据高山、后山生态林,低山、浅山经济林的要求,合理布局木瓜产业的适生区域,对木瓜适生乡镇、村实行整体部局,科学规划,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同时,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引导干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抓好木瓜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扶持,精心培育产业基地
    为使木瓜产业建设扎实有效的开展,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了《加快发展木瓜产业的决定》,并成立了木瓜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木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特别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实施,加大对木瓜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对在退耕还林规划地块连片种植木瓜的农户,一律享受钱粮补助政策,此举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发展木瓜产业的积极性。同时,实行领导干部带头抓点示范,县级领导负责包抓一个300亩示范点,部门、乡镇正职领导负责包抓一个100亩示范点,乡镇副职及林业站长各包抓一个50亩示范点。通过层层抓点示范,层层落实责任,夯实工作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尽快抓出成效。我县桃园乡平安村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引导,连片种植木瓜1200余亩,木瓜产业成为全村的第一主导产业。中厂镇将木瓜产业作为促进全镇农民增收和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注重培育木瓜专业村,已建成木瓜种植面积在800亩以上的专业村5个,全镇木瓜种植面积达10400亩,其中规模连片种植面积达8400亩。我县通过发展木瓜产业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形成,目前,全县已培育中厂镇、桃园乡、西营镇等木瓜种植5000亩以上的基地乡镇10个,建成中厂镇宽坪村、桃园乡平安村、西营镇粟园村等木瓜种植500亩以上的基地村58个,全县木瓜基地面积达到10.7万亩。
    三、组建协会,强化产业服务体系
    兴办专业合作社可以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培育壮大新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我县依托木瓜产业专业乡、专业村,充分发动木瓜种植大户、营销大户、运输大户及有经营能力的农村能人,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提高广大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专业合作社一头连接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农民,组建“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民利益的“双赢”。
    通过扶持引导和组织发展木瓜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及时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各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服务。定期深入村组、农户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从整地、定植、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要领入手,面对面向群众传授技术,引导群众做好木瓜园的管护工作,使瓜农规范种植,科学管护,保证木瓜在“大年”不减质量,“小年”不减产量,提高木瓜种植技术水平。几年来,累计召开全县性木瓜丰产栽培技术培训会、现场会40余场次,培训人数2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群众缺乏科技知识的难题,提高了木瓜园的管理技术水平,为“早产、丰产、优质”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科研,大力推进综合开发
    为加快木瓜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我县以科研为龙头,切实加大与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研协作力度,推进木瓜系列产品综合开发,加快木瓜产业化开发步伐,先后与全国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武汉食品工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技术依托和技术协作关系。通过科研力度的加大,进一步弄清了木瓜的内在成分,明确了产品开发方向,为招商引资兴办加工企业奠定了基础。在大力推进木瓜酒和醋产品综合系列开发的同时,充分发挥木瓜中富含齐墩果酸、大分子芳香油、香木瓜碱、生物碱、生物酶、SOD及其它生物活性成分的优势,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进行更深层次开发,不断提高木瓜产品的附加值。
    五、培育龙头,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龙头企业的素质,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我们加大对木瓜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一是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加强对现有木瓜加工企业的指导,积极帮助扶持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通过加快改制、扩能增效等措施,促其尽快壮大。针对县逸酒酒厂产能不高,规模较小的现状,我们积极向上申报扩能技改项目,按年产1.0万吨木瓜酒的生产规模进行扩建,目前,该项目已作为资源开发重点项目申报陕南发展基金的扶持。二是引资建设木瓜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利用“西洽会”、“龙舟节”、“常博会”等招商平台,高起点引进10000吨木瓜酒、2000吨木瓜醋以及木瓜化妆品、医药原料开发等生产项目,大力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延伸加工链条,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对来白投资兴办木瓜加工生产企业,不论哪种所有制形式,不论生产经营规模大小,一律按《白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给予最大可能的政策优惠,形成投资“洼地”效益。
    在发展木瓜产业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实现一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切实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一村一品是路子。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发展路子,推动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格局,是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科学规划是前提。坚持按照农业区划和木瓜生长特性,对适生地块进行科学规划,从而保证木瓜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来进行。第三,政策扶持是关键。坚持将发展木瓜产业与实施退耕还林相结合,把木瓜品种作为全县退耕还林的主导树种,对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的木瓜种植地块,按退耕还林政策落实钱粮补助,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产业迅速形成规模。第四,强化科研是基础。科研工作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始终把木瓜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基础科研,明确产品开发方向,为招商引资、引进龙头加工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培植加工企业是保障。培植木瓜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是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项目包装和产品开发力度,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兴办精深加工企业,将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中共白河县委副书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