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生物质能产业应该成为安康经济突破发展的新亮点

2006-11-29 16:56 来源:
字体大小:【
    随着全球石油危机的愈演愈烈,开辟新的更加稳定的能源领域,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其中生物质能源是国际能源领域竞相开发的重点对象。所谓生物质能源,就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的能量,通常包括木材、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生物质能源具有环保、节能、价廉的特点,是目前被认为最为理想、最有前景的新型能源替代品。如巴西和美国的燃料乙醇,欧盟的生物柴油等发展十分迅速。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已将生物质能源列为第一号扶持对象。今年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15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其中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这表明,我国把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摆在了未来新能源利用的重要位置。安康市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生物质能潜力巨大。因此,无论建设绿色产业基地,还是发展循环经济,都应把发展生物质能源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使丰富的生物资源转化为明显的经济优势,进一步加快安康的突破发展。
    一、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安康“九山一水”,亚热带山地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有开发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主要能源树种有栓皮栎、锐齿栎、麻栎、柳、刺槐等。黄连木、水冬瓜、油桐、漆树、乌桕等木本油料作物在秦巴山地是主产区,生长迅速,品质好,产量高(表1),元宝枫、猫儿屎、油茶等是极具潜力的生物柴油树种。安康市荒山和次生林地总面积约2700万亩,木本油料作物潜在培育面积约500万亩,产油50万吨/年,可支撑年产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5个。安康适生草本油料作物有油菜、大豆、蓖麻、花生、葵花籽等,其中可用于栽植大豆的15至25°的坡耕地面积约240万亩,年产豆油约12万吨,如果种植花生的话,年产油32至54万吨。
    可用于燃料乙醇原料的作物有红薯、玉米、小麦、黄姜以及麦草和稻草秸秆。在考虑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仅用6至15*的坡耕地(约54万亩)种植脱毒红薯一项就可形成年产216万吨的红薯产量,可产燃料乙醇27万吨/年。如此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原料。
    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安康处于秦岭——淮河这一我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上,属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域,居“秦头楚尾”之要地。上承汉中盆地,下接湖北的武汉至十堰汽车工业走廊。汉中已基本确定了其核工业和汽车工业制造突破发展的战略,安康如果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集群,可衔接补充上下两个区域的能源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汉江流域汽车和能源工业带,开工在即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将进一步强化这种布局特点,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规划年调水量为108亿立方米。水源地保护政策在限制该区高污染、高能耗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水源区的绿色产业优势。
    三、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化石能源有限的储量每天都在逼升石油价格,2005年原油价格已达75美元/桶。据测全球稳定的石油供应只能维持约20年。而同期全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约为3000万吨,生物柴油200万吨。我国虽已建燃料乙醇厂数十个,但年产量仅为8l万吨,规模生物柴油厂仅几个,年产量约5万吨,而生物质成形燃料厂几乎没有。因此,与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能源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十一五”期间,我国规划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50万千瓦。可见,生物质能源是日益短缺的化石燃料的主要替代品。相对于巨大的需求,我国生物质能的产量和使用规模还很有限,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和应用范围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必经之路,其在国内和国际均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利用生物质能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以红薯生产燃料乙醇为例,每吨燃料乙醇需红薯约8吨,相当于2亩脱毒红薯的产出(亩产2吨),原料成本合人民币约2000-3000元,加上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合计约2500-3500元/吨,而目前销售价为3200元/吨,加上国家的补贴约1600元/吨,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的纯赢利为1300-2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就安康目前的生物资源来讲,可达到50万吨/年生物柴油、50万吨/年燃料乙醇和2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厂的产能,实现产值至少50亿人民币,必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四、政策机遇千载难逢
    我国“十一”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建设一批秸秆和林木电站,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形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源。我省也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宏伟目标。近年中央财政通过国债投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生物燃料乙醇的应用试点及推广,目前已形成了年产102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为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财政部正致力于研究建立成本分摊机制与风险分摊机制,以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这都为安康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五、技术条件基本成熟
    我国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工作起步于“十五”期间,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具备产业化开发生物质能源的技术条件。中国林科院、湖南林科院、四川大学、四川省长江造林局等单位开展了油料树种筛选、良种培育、生物柴油加工工艺和设备方面的研究,其中麻风树和黄连木种子油转化生物柴油的技术和工艺设备通过了中试,德国公司在贵州建厂联合生产生物柴油能力已达万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在开展水冬瓜、油桐、元宝枫等种子油转化生物柴油的技术研究。清华大学清洁能源研究教育中心等发明了“冷压缩成型技术”,在木质固体燃料加工方面独树一帜。因其能效高、成本低、灵活性强,从根本上解决了生物质收集运输消耗高的难题,为林木生物质固体燃料在工业锅炉替代煤炭或发电应用上提供了很好的前景。目前,我国已开建规模林木质生物发电厂2处,装机容量总计9.4万千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阿可尔生物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农科院等开展了燃料乙醇专用红薯品种的选育种植技术和红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发酵技术的研究,筛选出了亩产超过2000公斤的“力源l号”和“川薯34号”等四个品种,掌握了其配套的高产栽培和储藏技术,最终使得红薯的价格农民能接受,燃料乙醇生产能承受得起。技术提高保证了生产企业在不需要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以木薯和红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已超30万吨/年。
    综上所述,安康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其产业规模化的形成,必将带动安康市绿色产业从农业向工业化的突破,进而促进安康经济的整体腾飞。因此,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紧抓机遇,提早行动,从做好规模化的原料基地建设等基础工作入手,充分利用日益成熟的技术条件,安康生物质能产业必将全面兴起,也必将在国家正在发展的生物能源产业领域占一席之地。  (作者:安康市政府市长助理、留德林学博士)
    附件:
    安康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产业
    资料知识介绍
    1、生物液体燃料的含义
    生物液体燃料主要指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可分为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木薯、红薯、甜高梁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利用油菜、大豆等草本油料作物籽和以油桐、漆树、黄连木等木本油料植物籽提取毛油,经过脂化反应后生成的柴油。
    2、生物液体燃料的主要优点
    与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液体燃料利用植物为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生物液体燃料不含硫及芳香烷烃,废气的排放量显著降低。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按一定比例与石化液体燃料混配,可直接应用于现有汽油发动机。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加工项目涉及到淀粉作物和油料作物基地建设、原料的采集收购、油脂压榨、发酵、生物柴油制备、有机肥料生产、食品加工、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把原料几乎“吃干榨尽”,产业链条长,能够提供很多产业机会,带动农民致富。据测算,新建50万吨生物柴油和50万吨燃料乙醇加工项目,可实现产值近百亿人民币,原料需求量价值约30亿人民币,可使近约200万山区农民增加收入人均约1000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国内外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现状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度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将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乙醇和其他的能源将逐步取代75%的中东进口石油。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非粮液体生物燃料产业长期奋斗目标,国家发改委年内多次召开了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的专门会议,紧锣密鼓酝酿出台非粮生物液体燃料产业扶持政策。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均成立了生物质能源产业推进办公室,制定了适合本省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扶持政策和推进办法,并在特定区域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2005年,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已占其成品油总消费量的30%;美国以粮食为原料的乙醇汽油占汽油总消费量25%;我国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生物乙醇实现年混配1020万吨,占汽油消费量的20%。我国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上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家5家,2005年产量102万吨,生物柴油2005年产量约25万吨,在建设的生物柴油加工企业产能已达159万吨/年。
    4、非粮生物液体燃料资源多样性丰富。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安康具有比较丰富多样的淀粉作物和油料作物。初步调查表明,安康有油料作物70余种,淀粉作物120余种。具有规模开发价值的非粮高淀粉作物有红苕、黄姜等;木本油料林有油桐、元宝枫、黄连木、漆树、毛叶山桐子、乌桕等,主要分布在海拔400米的河谷到1900米的中山地段。
    5、可用于种植高淀粉作物和木本油料林的土地资源充足。退耕还林规划造林地924万亩,截止2005年己退374万亩,未退面积550万亩(耕地260万亩、荒山290万亩),可作为发展木本油料的土地空间。安康市农业区划耕地面积约632万亩,农业人口约251万人,扣除人均1亩地的最低耕地面积,可用于种植非粮生物液体燃料作物的土地面积约在381万亩左右。
    6、高淀粉作物种植潜力巨大,燃料乙醇产能可达156万吨/年。安康现主栽淀粉作物面积242万亩(红苕+玉米),全部用于栽脱毒红苕,亩产按4吨计算,可形成968万吨/年的红苕产量。8吨红苕可生产1吨乙醇,那么仅脱毒红苕一项即可满足121万吨/年燃料乙醇产能的需求。此外,黄姜在安康扩大种植规模可达到80万吨/年的产量,周边湖北陨西、十堰等的产量应至少在100万吨/年左右,可满足35万吨/年的原料需求。
    7、油料林栽培潜力大,可满足18万吨/年生物柴油生产,远期可达到70万吨/年的产能。现有油桐面积70万亩,周边50公里以内各省市的油桐面积约为50万亩,改善栽培技术,年产桐籽可达24万吨,可满足8万吨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现有漆树、黄连木等其他木本油料林可满足约10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需求。
油桐可采取“桐粮间作”模式高效栽培油桐200万亩,二、三年内桐籽产量可达到60万吨,可形成20万吨的生物柴油,同时生产有机肥料约30万吨。从品种引进培育和栽培技术改良入手,培育漆树、黄连木、元宝枫等其他木本油料林,3—5年内可满足至少50万吨/年生物柴油产能的原料需求。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