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五期 > 正文内容

突出特色发展旅游产业

2006-04-24 15:24 来源: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自然风光优美、生态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紧紧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康复养生的消费需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药、水、游”三大产业发展战略部署,按照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经营机制、打响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强县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一个品牌(生态健康之旅)、搞好两大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三个重点(基础建设、商品开发、宣传促销)、建设四大景点(南宫山、神河源、岚河漂流和千层河旅游景区),举全县之力,集万民之智,大抓旅游,抓大旅游,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品牌,直接拉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精心搞好规划设计,做到科学有序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先规划论证、后开发建设”的原则,按照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协调的要求,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设计专家11人,深入岚皋历时一年,编制《岚皋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主要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详规,并于2002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发布实行。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编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启动了岚皋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同时制定了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论证不准实施、项目不经审批不准动工的“三不准”规定,对所有开发项目全部实行可研论证、部门审核和专家评审,有效避免了无序开发、盲目建设、破坏资源等问题的发生。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景区景点开发。面对我县财政困难、建设资金匮乏的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放开旅游景点经营权,鼓励部门、集体、个人,通过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旅游产业开发,大力支持县林业总场、新华书店等企业和个人组建旅游开发公司,积极向上争取专项扶持和吸纳社会资金,开发建设南宫山、神河源和岚河漂流景区。目前,累计向上争取和筹集社会资金4000余万元,开发建设了南宫观、真身宝殿、绮绣阁、观音望海和神田草原、巴山秋池、朝阳洞等40余处景点,建成了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和享誉省内外的岚河漂流,其中,南宫山森林公园和岚河漂流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景区,为打造西安—安康—岚皋—小三峡旅游精品线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采取项目集中、资金捆绑的方式,把生态旅游建设与绿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城镇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硬环境。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山川秀美工程的历史机遇,组织实施了“百里竹林护岚河”、城区耳扒山等造林绿化精品工程,在景区沿线绿化造林近20万亩,实施了景区道路的行道绿化,初步形成了绿色通道。二是多方争取省市政策性扶持,新建设了岚镇公路、岚紫公路、南宫山旅游专线公路,完成了安岚路大修和县城至神河源旅游公路铺油改造工程,实现了与安康及周边各县的快速连接。三是确立“城即景、景即城”的发展思路,对县城和旅游沿线重点集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并在县城规划建设了莲花公园、一河两岸休闲区和特色小吃、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三条街,初步构建了山水林城相互交融,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城市轮廓。四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采取领导包抓、部门帮建、群众参与的办法,以民居改造、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为重点,筹集资金近1000万元,于去年初启动建设溢河宏大和四季头桥两个旅游扶贫综合示范村,打造民居风格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富有时代气息的休闲度假乐园。五是鼓励支持水利、旅游、电力、通讯等单位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完成了各大景区景点的供电、供水和通讯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配套服务功能。
    四、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从土地使用、证照办理、税费交纳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地客商来岚兴建了岚皋、岚馨、湘江等宾馆饭店,扩建了岚皋大酒店,扶持建设了具有较高接待能力的“农家乐”120余家,全县旅游接待能力达到1500人以上。在县职业中学开设了旅游专业,县上成立了旅游协会和宾馆饭店协会,组建了两家旅游服务公司和一家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00余人,其中导游人员50人。为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开发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官元红香米、南宫山野菜、明珠牌粉条、石砚、藤编、根雕等旅游纪念品,推出了茶艺品茗、地方戏曲、山歌名俗、药浴药膳等特色服务。目前,县内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俱全的旅游产业链。
     五、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奋力开拓客源市场。始终把宣传促销作为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方式,以绿色、生态、健康为卖点,以新闻传媒、商贸会展、节庆活动为载体,积极开拓西安及周边客源市场,保持了游客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一是对宣传促销统一实行品牌、景区、资金、人员、手段五个整合,切实改变以往“零、散、弱、小”的状况,在外界树立了“生态岚皋”的整体形象。二是先后邀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到各景区采风,并于每年“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前,在省市新闻媒体集中播发旅游宣传广告。三是精心开展“画家画岚皋、作家写岚皋、摄影家拍岚皋和歌手唱岚皋”活动,印刷出版了《南宫山》、《岚皋生态旅游导游词》《岚皋民歌集》、《岚皋旅游画册》等书籍,组建了民俗文艺表演队伍,制作了旅游宣传光碟,创建了岚皋旅游网站。四是组织旅游企业和县直有关单位,按照“经费自行解决、人员统一培训”的方法,到西安、榆林、汉中、延安等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并与当地旅游服务公司建立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协作关系。五是充分利用西洽会和龙舟等有利时机,组团宣传推介岚皋旅游资源,并于2004年9月成功举办了岚皋首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吸引68名记者、11名知名学者和3万余名游客来岚观光,进一步扩大了岚皋生态旅游品牌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实施政府主导战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和“首选产业”,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成立了四大班子分管领导牵头、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并与相关乡镇和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过硬,奖罚分明。同时,组织县内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旅游发展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并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我为旅游做贡献”和“我为县城添光彩”活动,营造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浓厚氛围。全县上下都紧紧围绕“旅游兴县”目标,想办法、出主意、办实事,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宣传推介岚皋旅游资源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坚持实行带班巡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县假日指挥中心开通了24小时旅游服务热线电话,并于黄金周期间,组织人力在主要旅游通道设立咨询服务台,随时随地为游客排忧解难;旅游、公安、工商、卫生、物价、安监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旅游合法权益;交通、市政、旅游、餐饮等窗口行业,常年开展“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服务大旅游集中教育活动,并按照有关质量标准严格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开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