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八期 > 正文内容

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城郊经济——关于对岚皋城郊经济的调查报告

2009-10-19 15:12 来源:
字体大小:【

 

依托区位优势 发展城郊经济

——关于对岚皋城郊经济的调查报告

中共岚皋县委政策研究室

 

城郊经济是指城镇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农村产业经济,涵盖一产种养、二产农产品加工、三产农业综合服务等三种经济类型。它对整个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起着促进、连接、示范作用。城郊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检验一个地方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能折射出一个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貌。近年来我县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城郊经济发展,把它作为城镇“菜蓝子、果盘子、肉案子、砖刀子”和城郊农民“挣票子”等“五子”重点经济工作来抓,使城郊经济呈现出可喜地发展局面,为城郊农民增收致富和丰富城镇农副产品市场找到了突破口。

一、城郊经济现状

在岚皋县城5公里范围内的城郊村有8个,2137户,7200人,有劳动力4241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人员2258人,有耕地总面积10292亩,其中可耕地3382亩,其中林地面积1242.8亩。多年来这8个村为岚皋城郊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回报。

(一)多元发展,各具特色。

城郊8个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各有其特点:梨树村以林果经济李子为主导产业,注册了“梨树算盘李”商标,目前全村李子园面积已发展到600亩,投入生产面积300亩,仅400人的梨树村,人均李子园面积达到了1.5亩,属于典型的林果“一村一品”产业村;2007年全村李子丰收,总收入达到120万元,人均获得现金纯收入2000元,今年由于春冻结果少,总收入也达到了90万元,全村此项人均现金纯收入超过1500元以上;调查统计该村现有李子种植大户21户,其中村主任一家有李子园35亩,挂果生产面积有10余亩,近3年来年均获李子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堰溪村有人口1042人,该村突出“山上畜牧山下菜,劳务进城把房盖”的经济发展思路,全村到县城常年当建筑工人的务工人员有150余人,获得收入在230万元左右,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全村涌现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大户10余户。城关村地少人多,全村有730人,现有耕地只有104亩,全村以种菜、贩菜、加工干菜、淹菜等各种菜制品为主,城内菜市场90%干菜制品被城关村所占领,目前全村户户种菜,有加工菜制品户40余户,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有1136人的东新村耕地少,现属于城中村,以经营门面房和农产品店铺为主,此项收入占到全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四坪村有290余户,1025人,该村户户种蔬菜,建起了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体的蔬菜产业,全村有大棚蔬菜面积70余亩,亩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总收入超过220万元,530亩露地蔬菜,亩收入超过5000元,总收入在280万元以上,仅蔬菜产业一项该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2500元以上;其中务菜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大户2户,5万元以上大户10余户;种菜大户龚安友流转土地2亩,加上自有承包地0.7亩,发展蔬菜大棚7个,今年引进水果黄瓜、水果西红柿及小南瓜等新品种,年蔬菜收入逾10万元以上;种菜大户魏本禄发展蔬菜大棚6个,面积2.3亩,外加土地流转租赁面积6亩种植莲藕,年收入也超过10万元;在这些蔬菜大户的带动下,全村流转土地270亩,其中200余亩用于种植蔬菜,50亩用于种植大棚蔬菜,集体流转50余亩耕地正在开发,拟建大棚蔬菜示范园。815人的方垭村以畜牧养殖为主体,年生产生猪12000头,养鸡3万只,今年预计养殖人均可获纯收入1800元以上。新春、耳扒两村均以蔬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体,在土地上获得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同时占到家庭经济收入的50%以上。

(二)产销两旺,效果显著。

岚皋城郊8个村在发展多元经济、各具特色的基础上有五个共同点:一是普遍重视蔬菜生产。80%的耕地都用于种植蔬菜,为城镇人口提供了绿色的蔬菜食品,将全靠外调蔬菜市场变成50%由城郊蔬菜供应的市场,提高了本地蔬菜占领市场的份额。二是普遍重视林果生产。使本地水果市场从100%外调到本地能自给30%,为城镇提供了时鲜水果,并填补了淡季部分水果紧缺的市场空档。三是普遍重视劳务经济。城郊有50%劳动力就近成为建筑工人、运输工人和服务从业人员,将10年前外来建筑工人占80%的市场变成30%的市场,70%的建筑市场被本县城郊农民工所占领。四是普遍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8个村近5年来共发展农家乐65户,农家宾馆12户,仅此一项年营业额达到1500万元,经营户总计纯收入达到了380万元,年户均纯收入达到了6万元左右,同时拉动劳务收入约400万元左右,拉动一产农产品经营收入620万元以上,拉动其它收入100万元以上,为改变城镇人口生活环境及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业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五是普遍重视运输业。县城运输业市场60%被这8个村所占领,大小营运车辆达300余辆,年纯收入在1000万元左右,每车年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

(三)分析市场,潜力巨大。

岚皋近几年来正在打造全国旅游强县,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和功能设施的配套完善,农村人口迅速向县城转移,县城人口急剧膨胀,从2005年的1.5万人急骤上升到现在的3.5万余人。随着大南宫山景区景点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快速兴起,预计今后35年县城人口将达到6万人左右。目前从城内农副产品经营市场调查得知,每天市场销售蔬菜有450余户,户日平均销售蔬菜50公斤以上;经营水果130余户,销售水果每户平均60公斤以上;日平均销售生猪30头、鸡1000只。预计拥有3.5万人的县城日需求蔬菜3万公斤,其中本地蔬菜占市场份额的50%,本地肉类占市场份额的70%,县城需各类劳务5000余人,运输车辆400余辆,如5年后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蔬菜和肉类等各种农产品消费将增加1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大旅游机遇的到来,城郊乡村旅游业也将首当其冲进行率先发展,因此将带给城郊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科学规划,前景看好。

城郊各村对发展本村经济既立足目前,又着眼长远,实行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林果产业村——梨树村,准备将“梨树算盘李”通过攻克保鲜关、包装关、加工关,将其打入国内各大市场,计划将此项收入提升到全村人均纯收入60%以上,5年内此项收入实现人均突破5000元大关。堰溪村准备抓好堰溪沟、陈家沟、贾家沟等三沟治理和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在提升服务档次和经营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岚皋生态旅游强村。城关村规划打通老西街直通公路,占地50亩,建起岚皋第一家城郊村级大型农贸商品经营市场,设立四大市场功能区:即蔬菜制品加工区、新鲜蔬菜批发销售区、农家饮食服务区、旅游特产经营区。四坪村规划建成500亩露地蔬菜、200亩大棚蔬菜示范园区,实现蔬菜产业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成为岚皋城郊第一蔬菜产业大村。方垭村规划建成“向阳公社”,将全村建成集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新农村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渡假的理想之地,迅速将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5000元以上。东新村规划加大土地市场开发,促进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以房地产经营为主体增加村民收入。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我县在城郊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发展城郊经济。将城郊经济作为重点培育,实行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包抓。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向城郊倾斜。对城郊村的水、电、路、讯、沼、园及民居改造、生态绿化等项目给予重点资金投入,近5年来共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三是突出扶持蔬菜生产。将城郊各村作为县城蔬菜供应的主体,每年扶持发展城郊蔬菜产业(含畜牧)资金达600万元以上,使城郊蔬菜从供应县城市场份额不足10%上升到50%以上,既平抑了岚皋县城居高不下的物价问题,又解决了城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题。四是率先打造城郊乡村旅游业。制定奖励补助办法和《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城郊农家乐和农家宾馆,政府向发展农户提供贴息贷款近300万元,无偿提供苗木栽植城郊风景树近5万株,培植城郊风景林1000余亩,建成城郊森林公园一处,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加大城郊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将城郊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百分之百的纳于劳务技能培训行列,以提高城郊劳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劳务经营收入水平。

城郊经济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郊经济总体规划不到位,经营零散,规模不大。二是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各种有效措施还有待完善。三是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城郊经济人才队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水平不高,经营链条短,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四是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影响了城效经济发展速度。五是科技服务人才短缺,技术服务人员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城郊经济圈。在经济圈内着力培育发展蔬菜、林果、养殖、农产品加工、劳务、乡村旅游等六大经济主导产业,将城郊经济纳于城市化管理体系,用抓工业的思维抓城郊经济,把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放在城郊,以此助推城乡结合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包装城郊经济项目。用项目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向外推介招商引资,让城郊经济成为城镇经济的前治阵地和发展窗口,以此展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风貌。

三是加大帮扶力度。派出得力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科技人员包抓帮扶城郊重点村,夯实责任,严格考核,将城郊作为煅炼干部抓经济的主战场和训练营地,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和引领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

四是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培育农村经济人队伍,不断提升城郊经济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是着力培育城郊强村大户。将城郊村培育成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经济强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示范村,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产业大户、经济能人、明星家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