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二期 > 正文内容

激活基层堡垒构建和谐新村

2009-03-20 14:46 来源:
字体大小:【

 

激活基层堡垒 构建和谐新村

 

陈万里      鄢继荣

 

    白河县地处陕西南部,安康东部,西接旬阳,三面与湖北交界,素有“秦头楚尾”之称。境内群山连绵,最高海拔1901米,最低170米(全省最低点)。全县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辖96124个村3个社区,20.8万人。曾因修石坎梯田而全国闻名,赢得了1991年全国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经验交流会在白河召开。全县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砺炼形成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随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工作,自2007年起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基层组织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一、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党的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倾注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群众大力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不仅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而且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但我县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建设村民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才能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也就是说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需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基层堡垒作用,丰富基层组织阵地功能,有利于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增加收入为目标,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逐步实现村镇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创建文明示范村为主导,倡导文明新风尚,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另一方面,建设村民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农村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行,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民主管理权和经济收益权进一步扩大,村级组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不再是催粮要款。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群众办事难、看病难、增收难的问题还较为普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尤为迫切,呼声很高。这就要求村级组织和党员增强服务观念,转换角色,强化服务功能,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先转化,高度关注百姓生活,从群众最盼望、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在村民办事、物资供应、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科教宣传、信息咨询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人性化服务。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主旨,正是为了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服务群众有载体,从而依托村级党组织聚集力量去为民服务,用为民服务来推动党建、促进发展、实现稳定、促进和谐,通过构筑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让农民群众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所以,我们把建设村民服务中心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有机结合点,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融入社会体系建设、向新的领域扩展的有效形式,全面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主要做法

我们充分利用县内资源,整合部门力量,落实中省市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力量,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为民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围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整合服务功能。我们依托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这个“两委”核心,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整合县直部门和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资源,挖掘农村党员教育活动场所等自身优势,建设集议事决策中心、教育培训阵地、便民服务窗口、物资供应站点、文体活动场所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抓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每年集中精力建设一批,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群众受益一个。县上制定了《白河县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从抓点示范、培育典型入手,在对各乡镇村庄、人口、地理位置、村级班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精心选点定址,落实有一定实力的县直部门包建,首批启动8个村服务中心建设。城建部门设计图纸,负责工程质量把关,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建筑企业施工。同时,根据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和群众的愿望需求,统一规划,集中设置了以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含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人口学校)、综治办公室、警务室、计生活动室、卫生室、畜禽防疫室、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室、广播室、连锁超市和健身场地等为主要功能区的综合服务设施,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社会治安、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卫生健康、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使村级组织服务场所实现了标准化、公房化,原来村级组织办公场所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现在服务中心仅综合业务用房面积就达280多平方米,多数服务中心还建有600800平方米的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村民文体广场。

二是围绕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宗旨,落实服务项目。在新农村示范村,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眼于在基层组织领导下,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坚持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为目的,合理设置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教育培训服务。向村民提供各种图书资料,利用电视讲座、专业人士授课、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文化知识、实用科技、劳务技能、政策法规等学习培训。二是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政策法律、农技知识、市场信息、劳动就业等信息咨询服务。三是生产生活服务。提供货真价实、安全卫生的生产生活资料和便捷优质的畜禽防疫服务。按照“支部+协会”的模式,组建蚕桑、畜牧等产业合作社,为产业建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医疗健康服务。村卫生室负责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及时做好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及农村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医疗费就地报销制度。五是全程代办服务。为村民代办一胎生殖健康服务证、新生儿户口登记、独生子女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合作医疗报销、私人建房用地规划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残疾证、外来人口暂住证、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救助办理等事宜。六是文体休闲服务。利用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室等文体设施,组织村民开展群众性文化、科普、健身等文体活动,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到精神需求服务。七是志愿互助服务。村志愿服务队及时为民村提供治安联防、水电维修、技术辅导、扶贫帮困和红白喜事等服务。八是矛盾调处服务。警务室和综治办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家庭团结、邻里和睦、村镇和谐。

三是围绕基层组织服务制度化,健全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推进基层组织服务工作制度化。一是建立规范的服务制度。为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服务中心根据服务项目分项建立了操作性强的服务规范,包括党员学习培训、村规民约、警务室、卫生室服务规范,以及文体活动、图书阅览、畜禽防疫、信息服务等各项制度,对服务承诺、受理事项、工作规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有关事项和规定对外公开、公示上墙、规范流程。同时,落实了全程服务责任制,实行简单事项直接办理、一般事项承诺代理、特殊事项联合代理,对群众申请受理的事项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人办。二是建立接转办理制度。我们注重完善和简化办事程序,搞好工作衔接,建立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要求县直部门规范行政行为,对收费项目、标准、政策及法律法规等进行认真清理,对能下放给乡镇审批的权限予以下放,扩大基层站所的审批权,并加强业务指导。综合服务中心主动加强与基层站所的联系和配合,设立了代理服务“快速通道”。三是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活动,把为民服务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向群众作出承诺,在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科学定“诺”、公开示“诺”、跟踪问“诺”、民主评“诺”等环节,对承诺制实行一季一总结,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真正把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商品药品保障机制。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行服务中心的连锁超市与县大型超市连锁经营,货物实行统一配送,严把进货渠道关。在村卫生室推行参合群众医疗费报销“直通车”制度,并严把药品“入口关”,确保群众安心就医,放心消费。

四是围绕发挥党员先进性,建设服务队伍。我们把组建一支能够开展为民服务的工作队伍,作为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行村干部和党员轮流坐班制度,对服务中心各功能室进行分工管理,并确定了具体办公人员,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发动和鼓励群众支持“中心”建设,参与事务管理。同时,按照“自愿参加、团结互助、尽力而为”的原则,组建以村干部和党员为主体,吸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群众生活、有一技之长的村民组成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治安联防、医疗卫生、水电维修、技术辅导、扶贫帮困等服务,使广大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有了“舞台”,体现先进性有了“窗口”,服务群众有了“目标”。

三、取得成效

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工作,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推动发展、共建和谐的热情,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农民群众亲切地称“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是老百姓自己的“和谐家园”。1112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深入白河县调研,在中厂镇石梯村实地察看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他指出,在陕南山区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既能缓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又能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顺应群众愿望,总结实践经验,完善运行方式,使其发挥更大任用。先行建成的一批服务中心,自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以来,先后开展各类培训145场次,接待信息咨询1361人次,接诊病人8339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通车”报销医疗费用42325.92元,开展代办服务1114件,开展有组织文体活动48场次,开展志愿服务453人次,调处矛盾纠纷205起。“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1、发挥聚集效应,营造和谐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统筹考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各个方面。但象白河这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村集体经济无积累、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风气不够好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超市、卫生室等通过联营联办或租赁房屋的形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积累。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设施配套还具有聚集效应,很多农民群众愿意进入“中心”附近建房居住,有利于村庄规划管理,使农民建房规范化、居住集中化,引导漫山散居的农村居民逐步进入县城、集镇和新村,推动了农村“社区化”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利用广播室、图书阅览室、信息服务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为村民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使多年沉寂的乡村变得活跃,农民群众在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养成良好习惯,农村文明乡风悄然兴起,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在冷水镇月镇村等15个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倡仪下,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活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之中。

2、加强社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白河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向大地求生,实现了稳定温饱,迈向小康。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极为缓慢,与群众的愿望有较大差距。目前,全县21万人中有6万人长年外出务工,留下弱势群体在家,解决留守人员生活困难,保证他们安居乐业,生活安宁,直接关系到外出务工人员能否安心,这是具体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统筹投向农村的项目资金,将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公共服务资源,整合集中到服务中心,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卫生、文化、教育、城建、公安、科技及农口部门,找到了服务“三农”的支点,与群众生产生活最密切的服务工作进村入户,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

3、推动生产发展,夯实和谐基础。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文明是基础。建设服务中心,全方位开展为民服务工作,农民群众真切地感到基层组织解民难、保民安、帮民富,一心为民,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情感距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喜人局面。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布点村,“桑畜烟林姜”五大主导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作者:白河县农发办主任、县委办副主任、农发办纪检组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