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二期 > 正文内容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09-03-20 15:06 来源:
字体大小:【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安康市委副书记  崔光华

2009225日)

 

同志们: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市委政研室关于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研究了今年全市“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明确要求。刚才,建兴同志全面总结了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了2009年的各项任务,我完全同意;会上印发的市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五条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市“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农民增收问题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农民增收的基本形势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经受住了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以土地流转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正在破题。在平利长安高峰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在白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民增收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土地流转全面铺开,市上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分赴十县区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专项检查指导,当年全市共流转土地12.6万亩,初步显示了促进劳务转移、催生规模经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一转三赢”效应。此外,宁陕县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效明显,为全市全面展开这项工作提供了经验;白河县推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得到省、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汉阴县创办农民信用互助协会,对破解农户规模经营的融资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市上下对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认识趋于统一,措施逐步到位,成效开始显现,涌现出阳晨养殖、平利茶庄、冬青专业村等一批典型。旬阳县的烤烟产业链条逐渐完备,龙头企业对烟农的扶持有力、服务到位。石泉蚕桑、镇坪生猪产业日趋成熟。平利、紫阳的茶饮产业加快发展,其他县区的“一县一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首要支撑。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0元,比上年同期净增514元,增长22.8%。其中劳务收入1412元,比上年增加278元,增长24.5%,占整个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1%。下半年,虽然农民外出人数有所下降,但市内重点项目的开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拓宽了农民就地务工渠道,全市农民人均就地务工收入达529元,比上年增加133元,增长33.6%,成为劳务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四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历史性的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增加值达到63.79亿元,其中农业39.97亿元、林业2.5亿元、牧业18.42亿元、渔业0.3亿元、服务业2.5亿元,粮食、肉类、蔬菜、烤烟、茶叶、果品等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收,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电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因素更为突出,任务更为艰巨。一是我市农业总体上仍比较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加之去冬今春的持续干旱,已给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压力。二是农民外出务工形势不容乐观,返乡农民急需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保持农民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大头的难度加大。三是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下行态势尚未见底,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期望难以预料。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不高,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强。2009年,可能是我市农民增收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一年。

我们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更要善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发现、抓住和利用好机遇及有利条件。一是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保护和支持,在增加种粮直补、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的同时,再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将给农民带来直接实惠。二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安康突破发展,支持我市在月河川道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必将发挥农民增收的“引擎”作用。三是西康高速和襄渝铁路复线今年建成通车,安康将融入西安两小时经济圈,为全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引导农民进入第三产业提供了契机,也为全市农产品更多更快地进入大市场创造了条件。四是通过长期发展,全市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产生效益的时期正在到来。五是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工业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生态补偿、“丹保”、“长治”、“天保”等重大农业项目的实施,我市固定资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在有力拉动当地消费的同时,为农民就地转移务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克难奋进,齐心协力开创我市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局面。

二、牢牢抓住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

2009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五条意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牢牢抓住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生态旅游发展三个重点,开拓创新,以干克难,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00元目标的实现,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实现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首先要找准增收的主要潜力在哪里。根据调查分析和预测,2009年我市农民减收因素主要在外出务工和养蚕两个方面,分别减收110元、30元。增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生猪的出栏和商品量将有增长,茶、果投产面积增加,烤烟、魔芋、蔬菜等生产规模扩大,这些增长扣除养蚕减收因素,可带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人均增长110元;二是投资拉动。全市计划新增近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可提供2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按吸纳当地农民工60%12万人、人均收入6000元测算,可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0元,弥补外出务工减收因素后,人均净增220元;三是生态旅游。全年预期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突破20亿元,比去年增长9亿元,按农民收入占三分之一的份额测算,可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0元。此外,落实中省惠农政策,可实现农民转移性收入人均增长50元;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可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长30元。通过以上途径,全年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10元。从这些分析预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农民人均增收500元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务必集中全力,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首先,要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推进规模经营兴基地,延伸加工链条强龙头,发展合作经济联市场”的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强村大户、龙头牵引”的路子,扎实推进主导产业快速壮大。一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着力推进规模经营。要认真总结推广旬阳冬青、岚皋东风、平利高峰等产业强村的成功做法,在稳定80万吨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跨区域、成板块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布局,着力实施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加快发展以“一体两翼”为重点的500万头商品猪,建设200万亩桑、茶、烟、果、药、菜等特色种养基地和100万亩生物质能原料基地,科学开发30万亩水产养殖,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二要以延伸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不断壮大龙头企业。要加快以富硒为特色的食品加工工业发展,积极促进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项目的实施,延伸产业链条。实行“龙头企业进园区,产业基地在县区”的办法,引导加工企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走集群发展的路子,增强带动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三要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目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用足用好中省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创办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全规章制度,搞好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运和农资采购经营,真正发挥联结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农民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持续增收。

第二,要着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劳务收入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已占“半璧江山”。 今年我市外出务工农民有所减少已成必然之势。实现劳务收入稳定增长的关键之举有三条。一要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实行培训、就业、维权一体化服务,尽可能帮助外出农民稳住现有就业岗位,积极开拓京津唐和西部地区务工新兴市场,确保实现今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在40万人以上。二要扩大农民就地转移就业。要通过政策支持、环境保障、优质服务,主动加强与项目施工单位的衔接与沟通,引导鼓励他们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支持产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用工需求,雇用更多农民从事生产经营。三要大力支持农民创业。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当地和务工返乡农民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通过流转土地,规模集约发展特色种养业;落实自主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以及农资配送、中介服务等产业化配套企业,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第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市主要是以山水田园风光为特点的民俗休闲体验式旅游,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联极为广泛和直接,绝大多数景区、景点都在农村,部分景点本身就是观光农业,许多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都需要农民提供。随着安康大交通的根本改善,特别是西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今年将迎来半年的旅游高峰期,这必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各相关部门要抓紧做好西康高速开通后的各项应对工作,提早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农家餐饮、农耕体验、民俗文化、特色产品生产营销等旅游服务业。精心策划汉江龙舟节、油菜花节和茶文化节,使重大活动成为生态旅游、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加快宾馆、饭店、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镇周边、景区周边和旅游通道沿线的承载能力,使旅游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全力夯实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一)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一是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安发[2008]14号),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区域规划、连片开发、项目招商、集约经营”的思路,突出川道浅丘、公路沿线、城镇周边等区域,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包装土地流转项目,全方位宣传推介、招商引资,通过公开化、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激活流转市场,实现新的突破。对具备流转条件的村,要抽调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成35人的工作组,逐村推进,重点抓好100亩以上的流转示范项目,确保今年实现规模流转土地30万亩的总体目标。二是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借鉴宁陕试点的做法,抓好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勘界发证等关键环节,激发广大农民兴林致富的积极性,乘势发展壮大特色林业产业,提高林业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实现林兴民富。三是积极促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广泛开展信用村镇和信用户评定、升级、授信活动,扩大农村小额信贷范围,提高农户授信额度。推广“联户联保”,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林权、大型农机具以及长效经济作物产业园、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破解产业大户和中小农业企业贷款担保和抵押难问题。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扶贫互助资金等试点,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和品种。四是稳步推进月河川道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改革,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的体制和机制。组建月河川道统筹城乡管理机构,逐项目、逐产业、逐地域编制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将月河川道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扎实抓好农业项目。一要切实抓好基本政策项目的落实。今年,中央进一步提高种粮、粮种、农机具等补贴标准,要不折不扣地将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惠农政策兑现到位。各级监察、审计、财政部门要把维护农民权益、落实惠农政策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确保中省惠农政策不截留、不挪用、不变样。二要积极争取项目。市、县区涉农部门要抢抓中、省扩大内需、刺激增长和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机遇,围绕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开发、库区移民等重点领域,吃透政策,科学立项,加强衔接,主动争取,使更多的项目进入中省规划盘子。三要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继续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完成2000公里任务,决战总量突破1万公里,实现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启动实施1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搞好水质检测化验。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全面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用电需求。新建沼气池2万口,投入使用率达到90%以上。扎实开展基本农田、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和小流域治理,大力实施“丹保”、“天保”和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

(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一要紧紧围绕生猪、蚕桑、茶叶、烤烟、魔芋等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和改良品种,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加大农用机械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二要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载体,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机制,加强对重点作物、重要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的科技指导,鼓励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让农民在具体操作中掌握要领。三要突出抓好科技示范工程。着力培育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示范户,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积极组织产业大户到示范园、示范户开展现场观摩培训,扩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范围。四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动员龙头企业和社会各方出资,投入农业科技开发,扩大农业科研投入。

(四)着力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农村贫困、边远地区基础教育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工程”,让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一个都不少地接受职业培训,成为具有完全就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搞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民书屋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扩大移动通讯覆盖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条件。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据实核定“参合”人口基数,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基础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开展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资源整合试点。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补助标准。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建设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设施,提高集中供养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市抓管理、县负总责、乡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重点抓好特困村的扶贫工作,着力抓好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工作。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四、切实加强农民增收的组织领导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尤其是农民增收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也给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民持续增收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我市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市,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广大的地区,又是薄弱地区;农民是最主要的群体,又是弱势群体。“三农”问题是安康的基本问题,制约“三农”的问题也就是制约安康突破发展的问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着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推进全市突破发展、实现保增长目标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做到领导责任、资金投入、组织保障和服务指导“四到位”。

第二,要强化统筹协调。“三农”工作涉及行业领域宽,牵动管理部门多,加之利益主体多元交织,传统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方法难以形成统一意志和整体优势。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有没有成效,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是否真正担负起了党管农村工作这一重大责任。白河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平利茶庄经济、石泉蚕桑、镇坪生猪产业建设等,之所以在实践中显示了明显效果,归根结底是统筹规划、资金捆绑、协同推进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统筹谋划,着力形成“协作配合,分兵合围,重点突破”的工作机制,靠有效的机制推进“三农”工作。要充分发挥市、县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检查、指导“三农”工作的职能,系统思考研究农民增收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掌握资源配置的权力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在统筹中找准定位、明确职责、相互配合,自觉服从统筹大局,主动将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强化服务意识,重感情、动真情、有激情,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支持“三农”工作。

第三,要完善考核机制。考核是一个“指挥棒”,检验各级是否真正重视“三农”工作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在完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围绕今年“三农”重点工作,要把农村改革、农民增收纳入县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探索建立科学公正的个性化考核机制。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考核实施方案。市、县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日常基础情况,为科学公正考核提供基本依据。市上原则上每季度对“三农”工作情况进行一次督查通报。年终对“三农”工作成绩突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名列全市前列的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后进县区通报批评。

第四,要改进工作方法。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广泛而深刻,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而复杂,基层群众的实践丰富而生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势和传统习惯,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强化服务的方式推动农村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带头到条件差、困难大的偏远贫困地方,深入调查研究,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市级涉农部门和县级党政机关要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干部在机关坚持工作、三分之一的干部驻村抓点、三分之一的干部搞调查研究,形成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