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九期 > 正文内容

鼓励农民进城创业----旬阳县农民自主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2009-12-02 08:43 来源:
字体大小:【

鼓 励 农 民 进 城 创 业

----旬阳县农民自主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旬阳县委农工部部长  李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近来来,随着农民就业渠道拓宽,国家对农民进城务工各项优惠政策、公平待遇的落实和我县以创业为本、富民为先的“三创”精神动力支撑,农民自主创业热情高涨。据调查2008年全县农村劳动力为204689人,其中外出成为产业工人的达9万多人,连同县内农业年报统计从事工业劳动的11559人,累计达10万人之多,占农村实有劳动力的近50%,从事建筑、运输、商贸流通及其它行业的劳动力为63562人,目前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47500多人,比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的1985年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147460人减少了10万多人。非农人口由1985年的26000人,增加到以户籍为准的55573人,增长一倍多,而实际脱离农业的非农人口已近20万人,占农业年报统计人口的50%。这些人员虽然多数都是农业户口,可他们通过艰辛创业,已跳出了传统农业,从事非农产业,家庭的收入从依靠农业转向其它非农产业,部分农户从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逐步向生存条件较好的城市迁移。

一、农民创业的类型及成效

农民进城创业具有多样性,但主要的有四种,一是劳务型,2008年出外务工的农民达9万人之多,占农村劳动力的43.9%,收入在10亿元左右,仅此一项相当农业总产值66%的比重。仅仙河乡以何升义、潘厚德、周玉生为代表的农民企业家达30多人,有100多个大小老板,带领仙河8000多人在外创业,占乡村从业人员的80%以上,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石门乡外出创业农民有私人小汽车的达40多人。二是龙头企业型,农民从单一的生产走向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事各类生产、生活等用具加工和磨芋、黄姜等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达11268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5%。三是商贸流通型,从事商贸流通、运输业的人员10981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3%。四是农业产业型,以生产粮食、烤烟、蚕桑、畜畜、林果、蔬菜为主,从业人员47500余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2%,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51126万元,以大户为支撑的创业型农民有1万多户,经营了20多万亩的土地,正引领着农业产业向集约化、园区化发展。通过农民自主创业加速了社会化分工进程,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使农民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又获得了高于农业总产值的收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二、农民进城创业的内生动力与目标定位

现阶段,农民乐于进城创业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有“三难三好”。三难:一是人多地少致富难,全县农民人均耕地1.06亩,农民都捆在承包地上,由于增产增收空间非常小,不仅创造不出更多的财富,而且严重影响农村稳定,按每个劳力耕种10亩地计算,农村将有15万个劳动力无事可做;二是缺水少电,生存条件改善难,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农民缺水少电、道路难行、信息闭塞,特别是有些农民干旱时到几里路外担水,使基本生活用水无法保障;三是山大人稀,孩子上学难,已成家结婚生子的孩子上学路途遥远且教学条件差、成材希望小,为了下一代,不少的农民把孩子转到城里读书。加之未成家的年青人在山区找不着对象,没有多少姑娘愿留在穷山沟,都嫁到了外地好地方。三好:一是好就业,城市就业门路广,且在城里谋事、创业收入有保障,据调查80%以上外出创业的农民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二是有好环境,不愁水不愁电,出行方便,教育、医疗、购物、休闲娱乐条件好。三是有好前景,城里创业增收空间大,既是当代人生活舒适,还有智力投资的基础,更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后代铺垫了成材路,前途光明有奔头。

农民进城创业的主要动力:一是中央的政策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了政策机遇。二是农民在追求富裕生活中,必将从农业分离出来,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和途径。三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三创精神为全县广大农民谋划发展从理理论思维上、政策方向上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有力支撑,激活了农民大胆作为、奋起创业的雄心壮志,催生了新的生活理念,使农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积极投身于追求殷实幸福文明生活的伟大实践。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农村青壮年劳力十有八九首选外出打工,并多数成为各类产业工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劳务关系,他们中间60%以上的人正在积累资金,目标定位在通过进城创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就在城里安家定居,有20%的人根据发展情况再做选择,也有近20%的人表示就居住在农村、打工务农两手抓。在决心进城创业和安家的人群中,也有10%左右的人把目标定位在大中城市,但绝大多数把安居的目标锁定在本县的县城。2008年全县乡村人口较上年减少16977人,按此推算,今后的510年将会掀起农民进城的高潮,每年将会有近万人向城里涌进。

三、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创业

减少农民,让农民变工人、变商人不仅是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过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审时度势提早准备为农民进城创业、安居创造条件。

(一)指导农村工作的思路要进一步转变。居住在农村的人越多对生态的破坏越大,对经济发展的阻力越大,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的潜能发挥和经济发展双赢。把土地向有技术的农民集中,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把只有少数的农民和有限的资金向适生区集中,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此,指导农村工作要围绕减少农民,以鼓励有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城创业为方向,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一村一品”办产业,以发挥每个人的创业热情为重点,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新农村的项目要进一步集中。无论是公共性财政提供的产品,还是个人投资建设都要重新规划、重新审视、严格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投资,把项目和资金集中用在规划区内,减少在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上进行浪费性的投资建设,使规划区内的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享受更加优美的环境。每个村都应对半高山以上地区划定无人居住区,逐步对居住分散的群众实施迁移工程并给一定的补助、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高山和半高山以上的地区逐步实行封禁,禁放牧、禁开垦耕种。

(三)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农民创业倾斜。在扶持政策上要向规划区内的农业产业倾斜,鼓励农民走出深山、进入集镇、迈向城市。在技能培训、产业扶持、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都要向开发集镇和进城创业者倾斜。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支持全民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进城创业环境。

(四)城市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按照每年1万人左右,累计15万人左右的农民进城安居需要,按照“三镇一体化”的城市建设规划,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多渠道开发住宅工程,为农民进城创业、安居提供条件,加快建设由政府负责、财政补贴、功能齐全的适用廉价住宅区。同时,结合库区移民和迁移式扶贫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中心集镇建设,让进城农民能尽早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