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六期 > 正文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新村

2009-09-14 10:18 来源:
字体大小:【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生态新村

——白河县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改革开拓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以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为聚集点,着力发展农村社区建设,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新村,改善农民生活,构建和谐农村的路子。目前,全县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标准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5个,发展农村社区5个,聚集农户505户,人口2270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00场次,接待信息咨询10000人次,接诊患者2万人次,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通车”报销医疗费用200余万元,代办服务3500余件,组织文体活动50余场次,开展志愿服务68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00余起。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受到省市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科学规划,全力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07年以来,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是今后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挖掘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整合县直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资源,捆绑使用农业、扶贫、计划、教育、国土、林业、交通、水利、卫生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依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围绕农民群众服务需求,着力建设集议事决策中心、教育培训阵地、便民服务窗口、物资供应站点、文体活动场所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并发展相应的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群众受益一个。坚持从抓点示范、培育典型入手,对所在地村庄、人口、地理位置、村级班子状况认真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精心选点定址,落实联乡领导和县直部门包建,先后投入750余万元,分两批建成15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具有我县特色的 “132111场”,服务项目,具体为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治办公室、警务室、计生活动室、卫生室、畜禽防疫室、文体活动室、工会办公室、农家书屋(图书室)、信息服务室、广播室、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人口学校、低保站、连锁便民超市和健身活动场地等18个站室服务场所,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了农村群众社会治安、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卫生健康、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根据各社区实际需求,积极筹措资金,配套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硬化社区街道、建防洪堤、引自来水、改造电网、环境绿化、连通宽带、架设无线广播。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社区的形成,使我县村级组织及公共服务场所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公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综合服务中心建筑全部为砖混结构,仅业务用房面积就达到320平方米,文体广场使用面积平均达到1000平方米左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工期的要求,目前一批农村社区建设初具规模,中厂镇石梯村社区安置住户30160余人,四新乡彭家村社区安置住户50余户240余人,桃园乡联合村社区安置住户751390余人。正在建设的仓上镇农庄村社区和宋家镇光荣村社区可集中安置150户和200余户。同时与发展农村社区配套,累计新建农村标准化敬老院15所,集中供养人数1448人。

发展农村社区,集中安置住户有两大好处:彭家村集中安置的50240人。一是节约了耕地,如分散安置50户,人均需占地0.5亩,全村计占25亩,现在集中安置实际占地10.5亩,节约耕地58%。二是实现了安全饮水用电和户通水泥路、程控电话及数字电视,节约了投资,如分散解决安全用电需投资60万元,集中安置只需投资15万元,资金节约率达75%。集中安置硬化街道,投资仅30万元,资金节约率为70%;集中安置户户通电话、电视,投资仅15万元,资金节约率达75%

二、落实项目,按新农村建设标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为目的,合理设置便民服务项目。一是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向社区群众提供各种图书资料,利用电视讲座、专业人士授课、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文化知识、实用科技、劳务技能、政策法规等学习培训。二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结合农村信息村建设,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为广大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劳动就业等信息咨询服务。三是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生产生活资料,便捷优质的畜禽防疫服务。同时,按照“社区+协会”的模式,组建蚕桑、畜牧、蔬菜等专业协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四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室负责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及时做好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及农村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门诊医疗费就地报销制度。五是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为社区居民代办一胎生殖健康服务证、新生儿户口登记、独生子女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合作医疗报销、私人建房用地规划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残疾证、外来人口暂住证、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救助办理等事宜。六是提供文体休闲服务。利用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室、活动广场等文体设施,组织居民开展群众性文化、科普、健身等文体活动。七是提供志愿者互助服务。社区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及时为群众提供治安联防、水电维修、扶贫帮困和红白喜事等服务。八是提供矛盾调处服务。警务室和综治办公室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为维护家庭团结、邻里和睦、社区和谐服务。

三、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推进社区组织服务工作制度化。一是建立规范的服务制度。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服务项目分项建立操作性强的服务规范,包括警务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图书阅览、畜禽防疫、信息服务及社区管理等各项制度,对服务承诺、受理事项、工作规范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相关事项和规定对外公开,公示上墙,制作办理流程图。落实全程服务责任制,实行简单事项直接办理、一般事项承诺代理、特殊事项联合代理,对群众申请受理的事项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人办。二是建立接转办理制度。十分注重完善和简化办事程序,搞好工作衔接,建立县乡村(社区)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对收费项目、标准等进行认真清理,对能下放给基层审批的权限予以下放,使社区服务中心享受到乡镇站所的部分权限,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同时,社区服务中心积极与乡镇基层站所联系配合,设立代理服务“便民通道”。三是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干部中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活动,把为民服务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向群众作出承诺。通过科学定“诺”、公开示“诺”、跟踪问“诺”、民主评“诺”等环节,对承诺制实行一季一总结,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真正把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商品药品保障机制。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的机遇,推行社区服务中心的商品超市与县上大型超市连锁经营,货物实行统一配送。在社区卫生室推行参合群众医疗费报销“直通车”制度,严把药品“入口关”,确保群众安心就医,放心看病。五是健全财产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印发管理办法,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产权、功能、使用、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为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行、使用及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统一印制《值班日志》、《活动记录本》,建立各种活动、服务开展情况日常登记、统计制度,确保服务中心能发挥作用,拓展功能,服务群众。

四、建设队伍,提高农村社区为民服务水平。把组建一支能够开展为民服务的工作队伍,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行村、社区干部和党员轮流坐班制度,对服务中心各功能室进行分工管理,确定具体办公人员,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发动和鼓励群众支持社区建设,参与事务管理。同时,按照“自愿参加、团结互助、尽力而为、热心服务”的原则,组建以社区干部和党员为主体,吸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群众生活、有一技之长的社区人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提供治安联防、医疗卫生、水电维修、技术辅导、扶贫帮困等服务,使广大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有了“舞台”、体现先进性有了“窗口”、服务群众有了“目标”。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许多工作还处于摸索和探讨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的进程中,在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的农村逐步向现代农村转变,传统的农民逐步向现代农民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广大群众的居住、从业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少部分最先富裕的农民首先脱离农村社会,定居到城市,转变为城市居民;绝大部分生活逐渐宽裕、有一定经济条件的群众逐步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地区转移定居,逐步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成为新型的现代农村社区居民;另外还有一少部分老弱病残、生活最贫困无人照顾的群众将逐步入驻当地敬老院,由国家和社会照管。面对这样的形势,发展农村社区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县发展农村社区较好的解决了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一是强化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社区理念认同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群众的劳动组织方式、农民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群众思想观念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田园农耕式、家族聚集式村落结构悄然变化,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家庭的群众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群居部落。在这种情况下,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社区可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将居住集中、生活方式各异的群众重新组织起来,带动群众以社区为中心发展社区经济,开拓社区文化,促使他们为建设自己新的家园而努力奋斗,从根本上强化了社区经济发展方向及社区群众人生价值、社区理念认同等问题。

二是解决了农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社区成立后,村民有事没事,可以随时到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干部、社区志愿者谈谈心;办理有关证照可以由村或社区干部代办;有个头痛脑热也可以就近到卫生室诊治,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通车”直接报销;日常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志愿者服务队上门服务;农闲和茶余饭后,除了在家看电视外,还可以到服务中心看书、上网、锻炼身体;社区还可以兴办托儿所、幼儿园、餐饮、休闲等第三产业,为社区群众服务。以往农村群众想都不敢想的居民生活变成了现实,长期困扰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一批难点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社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周到的服务送到了农民心坎上,社区群众形象的把70年代以来我县农村社会发展变化总结为“三步曲”:修田造地是做‘金碗碗’,发展产业是找‘钱袋袋’,建设农村社区是建‘心窝窝’。

三是找到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切入点。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农村社区成立后,乡镇、村组和社区干部可以利用社区服务中心面对面、全天候开展服务工作,有利于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呼声,提高服务效率,密切干群联系,构建和谐农村,也使“三苦”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苦抓抓发展、干部苦帮帮产业、群众苦干建家园”的生动局面,促进了白河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变。

四是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村干部和社区干部可以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轮流值班,群众办事“随时可以来,来了有人办,办了能满意”。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服务,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及社区组织决策机制,实现了居民的事居民知、居民议、居民办、居民享,群众认为基层组织做事有章可循,公道正派,对基层组织的认同感大大增强。同时,社区活动、教育培训有了阵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有了平台,基层自治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在工作实践中,服务中心的功能不断完善和拓展,使社区干部服务群众的途径更多了,方式更灵活了,层次更深入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员先进性承诺,社区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五是探索了一条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如何在推进新农村社会建设中,把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和管理向农村延伸,把文明带进农户、把科技传给农民、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农村社区成立后,我们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抓住“双创”活动这一有利契机,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设“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贫有所帮”,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区服务中心的超市、卫生室等通过联营联办或租赁房屋的形式发展,为社区经济增收拓宽了渠道。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还能够起到聚集民心效应,附近群众愿意进入“中心”附近建房居住,有利于社区统一规划管理,使居民建房规范化、居住集中化。社区规模初步形成后,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按照“社区+协会”的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推动社区向“庄园经济”、“农场经济”模式发展,进一步盘活了农村现有资源。社区还依托服务中心,利用广播室、图书室、信息服务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为村民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生活单调、文化贫瘠的乡村逐渐活跃起来,群众在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文明乡风悄然兴起,文明程度逐渐提高,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和谐社会逐步形成。

总之,两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社区示范点,推进农村生态新村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相比,仍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扩大社区服务范围、提高社区服务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探索和拓展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服务群众的方式,不断提升我县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白河县委农工部  周显明

                          白河县政府办    叶桂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