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六期 > 正文内容

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2009-09-15 10:13 来源:
字体大小:【

 

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中共白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王龙军

 

白河县地处秦巴山区,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属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全县29万亩耕地,被零星分割为24万块,适宜耕种的土地很少,长期以来,群众主要是依地为生,种粮糊口,年复一年,毫无积累。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白河历届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地努力,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但农民增收仍然缓慢,农村发展仍然滞后。白河最大的资源是拥有大量勤劳、朴实的劳动力,全县16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达10.8万人,且每年新增劳动力1500余人。如何把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点,是关系农村发展和稳定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结过去的实践和探索,要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顺应农民致富愿望,跳出“农村发展抓农业”的思维定式,突破农村传统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寻求更高的劳动报酬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康步伐,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兴县富民目标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更是山区贫困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白河县委、县政府做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决定,要求全县上下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意识,把劳务经济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认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去落实,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任务去实现。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6.4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5.8亿元。在农民实现增收的同时,劳务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200810月,白河县被省上确定为“全省劳务输出示范县”,11月,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劳务经济作为一项符合县情、顺应民意的富民强县工程,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长抓不懈。做大做强劳务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以打造地方劳务品牌和提高转移就业率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各种激励手段,逐步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参加、部门通力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培训机制健全、就业组织有序、维权保障有力”的劳务经济发展格局。力争实现年均转移劳动力6万人,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其中就业引导培训0.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0.2万人,务工收入年均递增17%,到2012年达到11亿元。要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自发外出型向组织输出型转变,逐步实现“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的跨越。

一、整合资源狠抓技能培训

之前民间自发组织的外出务工行为,大多数务工人员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基本上都从事着煤矿、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务工,收入很不稳定,合法权益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通过调查,外出务工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出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充分利用培训资源,着眼市场开展技能培训也是壮大劳务经济的基础。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必须把技能培训作为先导工程、基础工程来抓。一是要从政策出台、机制完善、管理规范方面入手。坚持统一编制培训规划、统一下达年度计划、统一资金捆绑使用、统一管理培训资源、统一组织考核发证、统一推荐安置就业。要立足市场需求设立专业,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将“阳光工程”、“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工程”、“温暖工程”等进行统筹管理,通过捆绑劳动力培训资金、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和建立劳务经济培训基金,同时要制定办法,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要不漏一人地实施新增劳动力培训。要把未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全部纳入技能培训,从源头上扎紧新增劳动力回乡当农民的“入口”,打通技能劳务的“出口”,让每一位新增劳动力都有机会带着技能进入城镇创业发展、成就事业,不让他们成为“新生农民”。县上要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其它职业技术学校和各中学为辅助,积极构建覆盖全县的劳务输出培训基地网络。同时还可以按照市场需求,通过联办或委托等形式,与外地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和专业类别。三是要着力抓好现有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按照农村现有劳动力直接受益的原则,认真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要通过认真实施培训计划,使外出务工人员既掌握维权法规知识,又具备务工职业技能,逐步使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二、构建网络扩大劳务输出

在劳务输出工作中,要有效改变过去由务工人员自发输出的“零星单打”状况,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外出能人带动和有组织输出上。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网络,形成政府推介输出、中介机构输出、能人带动输出“三结合”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要积极开展送技能、送岗位、送信息的“三送”服务,积极拓宽输出渠道。要在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期间,召开外出能人座谈会,通过能人建言献策和驻外劳务办事机构,收集大量用工信息。要积极与外地企业加强联系,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推行订单培训的方式,进行定向输出。要坚持把有组织输出作为劳动力转移工作地重点,不断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通过政府搭建互动平台,举办劳务招聘洽谈会,大力进行劳务推介,让求职者与用工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在进行有组织劳务输出过程中,要注重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塑造形象。始终坚持“劳务品牌就是信誉、劳务品牌就是效益,劳务品牌就是生产力”的方针,着力打造以“勤劳、智慧、诚实、守信”为主要内涵的白河劳务品牌。

三、健全机制搞好维权服务

在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的同时,要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建立健全保障服务体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留守人员的管理服务方面,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工外出就业、“留守”群众安居乐业的土地流转政策。要认真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和医疗问题。要提升“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和农村留守人员搞好服务,真正使务工者放心、留守者舒心。在务工人员的维权服务方面,要强化跟踪管理和维权服务,在积极教育外出务工人员依法和诚实务工的基础上,鼓励务工人员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引导劳务人员签订好劳动合同。同时,通过在劳务输出集中地设立驻外维权办事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党组织”、“农民工工会”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双向维权机制,在外出务工人员发生劳动纠纷、工伤事故或个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主动与所在地的劳动、司法部门联系,提供法律援助,切实帮助外出人员及时化解在务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最大限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应对危机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大批企业相继裁员或停产,给白河劳务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先后返乡农民工6395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9.8%。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对于做大做强劳务经济至关重要。一是要搞好信息监测。要建立完善返乡农民工信息收集网络,在每个乡镇、每个村组设立专门的信息员,定期汇总上报本辖区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包括人数、年龄、性别、特长等,由县劳务办收集所有情况后及时调整工作部署,科学有效地指导推进就业。二是要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要通过继续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意识,有效缓解产业升级和经济低谷带来的就业困局。要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培训方向,丰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农民工转移、转岗培训,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三是要吸纳农民工实现就地转移。结合县内“十天”高速公路、白河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组织返乡农民工实现就地再就业。同时要积极开辟公益性岗位,吸引返乡农民工积极从事环境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工作。四是要鼓励自主创业。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税收、资金、土地、信贷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优惠,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利用在外务工的资金优势和思想优势,积极参与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行业中来,自主兴办各类涉农企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