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七期 > 正文内容

石泉县农民增收特色产业五年规划

2009-09-21 08:40 来源:
字体大小:【

 

石泉县农民增收特色产业五年规划

 

为深入破解我县农民增收难题,切实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按照《石泉县农民增收五年规划》,结合我县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石泉县农民增收特色产业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及产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县特色产业主要有烟、茶、鱼、中药材四种。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特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主要情况如下:

全县共发展烤烟6012亩,主要分布在两河、饶峰、银桥、曾溪、中坝、熨斗六乡镇,现有烤房961座,其中,自然通风、气流上升式烤房700座,密集烤房1座,烟农种植技术日益成熟,亩均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全县6个种烟乡镇可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宜烟面积32275亩,常年可稳定种烟面积12000-15000亩。

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15万亩,产量81吨,主要分布在喜河、熨斗两乡镇,城关、迎丰、中坝、长阳、曾溪有少量分布。龙头加工企业石泉县熨斗茶厂,生产的灵雀毛峰系列茶,产品远销省内外,总产值 50万元,销售收入45万元。   

我县渔业水域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汉江干流在我县境内流长58.5km,并形成了两个宽广的湖面,渔业水域面积达到2.2万亩,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沟溪共计456条,小型水库2个,总水域面积达26700亩,另有水田4.4万亩,冬水田0.3万亩,池(堰)塘939口,均可用来发展渔业养殖。目前,我县渔业产业初具规模,网箱养鱼、大水体养鱼发展势头迅猛,主要集中在两个库区,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2万亩,产量767吨,产值750万元,主要养殖品种有鲤、鲫、鲢、鳙、鲸、大口鲶、罗非鱼等,并有占地44亩,水面20亩的渔种厂一座。

中药材生产是我县传统的生产项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来抓,先后重点发展了天麻、杜仲、黄姜、金银花等中药材,使中药材生产由点到面稳步发展,现有面积9032亩,主要分布在城关、池河、迎丰、曾溪、熨斗等乡镇。并有池河黄姜皂素厂(江兴医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材加工企业。

(二)发展特点

一是市场引导。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的引导,我县特色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民的市场信息还不灵通,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市场引导力度,才能使这项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政策扶持。提篮小卖不为产业,所谓产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单家独户形成不了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投入。

三是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水平的高低实际就是品质水平的高低,成本水平的高低,效益水平的高低,因此技术水平非常重要。要建立一套完整技术引进、实验、示范、推广体系,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困难

我县特色产业近年来虽有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基础差,低子薄,投入低。与蚕桑、畜牧这两大主导产业相比,我县在特色产业扶持方面,除烟草公司对每亩补助240元外,渔业、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财政基本没有相关投入和扶持;

2、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没有形成真正的龙头,没有给特色农业及种植户带来长期的效益。除烟草由为草公司统一收购外,其它特色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龙头带动力有限。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熨斗茶厂,虽已注册灵雀品牌,但年销售收入仅45万元,且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低;药材加工企业-池河黄姜皂素厂(江兴医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仅生产杜种绿缘酸,产品单一,需求量小,且生产原料杜种,生产周期长,受市场影响较大,没有在当地形成龙头带动作用。

3、种植技术落后。除县水产站、烟草公司配有专人每年对相关农户进行培训外,茶叶、中药材基本没有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还局限于农民自主经营状况。以茶叶栽培为例,我县和同市的紫阳、平利县相比,至少存在着15年的技术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民收入跨越式增长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本县资源优势,建设和培育绿色、富硒、优质、无公害栽培的特色产业基地;培植龙头企业和营销体系,实现特色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农户增收,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三、发展目标

2008-2012年,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是:

烤烟种植面积12000亩,实现产值2200万元,形成6个烤烟专业乡镇,18个专业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18吨以上,产值590万元,打造10个茶叶强村,培育20个专业大户;渔业实现年产鱼1300吨,其中网箱养鱼4000箱,渔业经济总产值 1300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000亩,总产值达到1100万元。全县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519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0元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烤烟

1、实施强村大户战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因地制宜,择优布局的原则,稳步发展老烟区,扩大发展有潜力的新烟区,确定全县烤烟发展产业带,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对宜烟农田进行科学规划界定,并与规划发展的烤烟专业乡、专业村签订《基本烟田保护责任书》,稳定基本烟田面积,确保烤烟产业可发持续展。并通过租赁、自愿兑换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步伐,实现基本烟田向种植大户、种植能手集中,推进规模化种植。

2、加强烤烟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烟水配套建设:以烟草生产区为基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草生产能力,增加烟草生产区烟农的收入;二是加强烘烤设施建设:2012年末,力争我县8亩以上的种烟户烤房100%实现智能数字化烘烤,新密集烤房数达到100余座,全面提高烘烤水平。统筹兼顾,对烟草、扶贫、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县烟草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烤房、烟田道路、集雨水窖、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烤烟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3、强化技术服务,提升生产效益

大力推广集约化商品育苗和密集式烤房烘烤技术,通过示范引导,逐步建立育苗、烘烤等专业化服务组织,着力培养职业化烟农队伍,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不断加强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对烟农进行技能培训,加快实用技术普及推广步伐,提高烟农作务技能和种植效益。每年组织各种生产培训不少于100场、3000人次。通过强化培训,使全县80%以上的种烟农户中每户至少拥有一名烤烟种植能手。

(二)茶叶

1、优化布局,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在加快新建良种茶园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原建老茶园的更新换代。以熨斗、喜河、长阳三乡镇为重点,一村一品,建立茶园面积在8000亩以上的重点乡镇1 个;发展高标准茶园3000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使我县优势富硒绿茶生产基地达到和稳定在1.5万亩,其中绿色茶园基地10000亩,有机茶基地5000亩。

2、依靠科技,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1)引进推广新品种和加快选育地方优良品种,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立规范化高产高效生态茶园。

2)推广先进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茶园管理水平。

3)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培养技术人才,加快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扶持12家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茶叶产业的大发展,促进茶农增收。

2)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利用我县富硒资源优势,整合现有品牌资源,重点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积极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渔业

1、发挥本地水资源天然无污染的优势,大力推广、普及无公害养殖,到2012年,全县养殖水面中要有80%以上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标准,力争推出23个无公害品牌鱼。

2、建设以两库为主体,大水体和网箱养殖、常温和冷水养殖相结合的绿色水产品的养殖体系。通过天然水域人工放养,发展大水体养殖,维护库区生态平衡,发挥网箱养殖的技术优势,在水库、库汊中投放网箱,并实行配套精养技术,大幅提高水库、库汊养殖的单产和效益。利用我县冷水资源,发展冷水养殖。

3、搞好系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良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实验、推广,抓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加强对分散苗种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苗种质量。二是健全后勤服务及流通体系。以县渔业部门为中心,积极探讨新形势下适应市场需求的水产品产销机制,不断培植壮大水产品运销队伍,并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为全县各养鱼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渔业二、三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渔业保险,加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中药材

1、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是稳定发展黄姜、杜种、天麻、花椒、吴茱萸等品种的种植面积;二是加强和省市内大中型企业联系,积极发展订单药业。

2、构建具有石泉特色的中药产品体系。重点开发和发展杜仲、天麻、吴茱萸等医药产品加工,延伸黄姜、蚕蛹等产品的产业链,积极发展中药材中间提取物、饮片加工、医药保健品,逐步进行系列开发,扩大中药产业的覆盖面,提高中药产业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

3、培育中药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制药企业来石投资兴办中药材加工企业,并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等方式,加快企业的优化组合,优先培育中药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水平。到2012年,发展2-3个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中药材产品加工企业,发展12个中药材中间提取物加工企业,使中药材成为全县的又一大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特色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领导和工作职责,并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资金。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完善本地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专项经费,发展特色产业。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发展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三)加强科技服务。一是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支懂科学、会管理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能力强的产业科技人员队伍;二是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技术创新和现有实用技术的转化,使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加大特色农业试验、示范及新技术推广力度,逐步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户从特色产业中获得效益。。

(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走深加工、精加工的路子,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使加工企业真正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

(五)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绿色、富硒、品牌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富硒茶叶、富硒中药材和无公害渔业品牌,积极开展汉江无公害养殖基地国家认证和汉江无公害水产品牌ISO9002认证,提高产品产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