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十期 > 正文内容

财政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2009-12-07 08:56 来源:
字体大小:【

 

财政多措并举  促进农民增收

汉阴县财政局局长  陈绪明

 

汉阴县财政工作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强县富民的基本点和出发点,综合运用政策支持、资金引导等多项措施,支持“三农”发展,使广大农民不但在享受惠农政策得到实惠的同时,更通过县域经济发展增加了收入。

一、有限资源  引导无限投入

汉阴县地方财政收入虽然连续10年均以两位数增长率年年递增,但其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社会各项事业,特别是“三农”建设的需要,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为财政总支出的1/7。面对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汉阴财政仍将“三农”作为支持推进的重中之重。通过财政有限资金,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向“三农”汇集,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农户发展产业的无限激情。一方面,立足财政职能,紧扣“东桑西移”建设秦巴药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系列重点战略,围绕做大做强畜、桑、烟、药、特等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发展要求,倾注财政资金予以引导、扶持。2006年,县财政从本级预算资金中拿出10万元支持漩涡镇建无性系茶园示范点100亩,以此促进该镇菜园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也打响了汉阴漩涡茶叶的知名度;烤烟作为一项短平快的富民产业,县乡财政制定奖补措施,筹集奖补资金专项用于奖励种植大户,五年来累计筹资110余万元,用于考验奖励。2009年,全县发展烤烟首次突破5000亩,预计可实现烤烟税收130万元;为解决生猪养殖饲料不足的困难,三年累计筹集资金18万余元,用于优质红暑引进推广;五年来累计筹集资金550万元,用于扶持生猪产业奖补;争取发展生猪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支持生猪规模养殖,已发展生猪养殖企业30余家、新建圈舍160000余平方米,累积引进良种10000余头,2009年生猪饲养量达300000余头。通过以上资金的扶持和项目的实施,引进推广了一批农业新品种,促进和带动了全县畜牧养殖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呈现出新的亮点。另一方面,加大对涉农工业企业的支持,以龙头企业促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产品深加工。2006年以来,县财政年预算50万元用于新建扩建民营企业贷款贴息,促进了招商引资和企业的规模扩张;积极运作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为川陕魔芋精粉厂、秦龙养殖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市资本经营公司担保贷款2000万元,有效促进了这些涉农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72008两年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3个、资金1000余万元,使白瑞缫丝厂新上自动缫丝线2条,新建优质桑园10000亩;使川陕魔芋精粉厂由作坊式的小企业,成为一个年加工无硫魔芋精粉3000吨,魔芋精粉面条5000吨的规模以上企业;并建有优质魔芋基地10000亩。使杜家垭茶厂改建新建优质茶园1000亩,新增加工设备10台套,通过县财政连续扶持,现可生产高中低茶叶品种10余个,年加工能力由当初的10余吨,增加到现在的50吨,带动了当地4个村茶叶产业的发展。

二、出台惠农政策  为“三农”发展创新条件

按照“基金、奖补、贴息、担保、捆绑整合、专项收入”十六字方针,制订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三农”建设的引导、粘合、“四两拨千斤”作用。2007年制定出台《汉阴县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贷款财政贴息暂行办法》,每年预算50万元,建立财政支持非公有制发展专项贴息基金,并规定基金的使用重点向涉农企业倾斜,以解决这些涉农企业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2005年又注资100万元入股市财信担保公司,组建汉阴县国有资本经营有限公司,到2008年已注资300万元,以资本经营为核心,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代表政府对县域龙头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运作以来,全县共有十余家企业申请贷款担保,涉及贷款额度5000万元。与此同时,县财政积极参与,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畜、桑、药、油、烟”等农业主导产业,制订系列奖励、考核办法,激发干部与农户加快发展,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项目带动“三农”产业

随着中省转移支付的不断加大,项目推动“三农”发展已成必然。自2003年以来,县财政推出了《争取项目前期费用周转金管理制度》,从当年预算中调剂资金50万元,作为各单位争取项目前期费用周转金,从而解决单位或部门在项目认证、编报、争取前期资金短缺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县财政积极牵头、参与、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及乡镇加强对精品项目的论证与储备,随时与省市联系,及时向上申报项目。四年以来,县财政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对“三农”的系列优惠政策,并结合我县“三农”实际,着重从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农村“六小工程”建设、优质粮油生产、蚕桑产业化建设、茶叶基地建设等方面申报了一批财政支农重点项目,直接争取到位支农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同时还积极配合其他有关农口单位,争取上报了扶贫、村级道路、村级活动室、新办农家乐、涉农企业贴息等项目,共配合争取到位其他支农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

四、合理配置  发挥支农资金最大效益

近年,我县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发挥资金效益出发,通过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支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示范性强的农业产业项目,发挥了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整合各类支农项目,实行项目建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按县上当年确定规划发展重点区域,将项目投资有意识的向重点区域集中,尤其是在我县近年实施的生态立体农业示范村建设中,将农业科技推广、优质粮油生产、沼气池、小型农田水利、人饮、地方道路、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扶贫重点村等项目实行项目集中安排,整村推进,在已建成的城关镇五一村、大兴村,涧池镇军坝村、西坝村,双乳镇三同村等生态示范村,都通过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产业结构调优。使这些村的各项事业发展都走在全县的前列,并成为全县村级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实行专项资金捆绑使用,为了既不与上级各种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冲突,又能捆绑使用,对专项资金实行了分类捆绑实施办法。近年,我县主抓了蚕桑、畜禽养殖和优质粮油生产等产业建设,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合理利用相关项目资金投入,将农业综合开发中的科技示范推广、扶贫重点村的产业建设、优质粮油生产、财政支持科技扶贫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合并同类项”,将相同用途的资金,集中捆绑用于几大主导产业,对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提供资金项目支持,带动了相关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了较好产业规模效益。

近几年来,县财政在认真执行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扶持,通过项目带动我县农民增收;二是采取多项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通过财政政策激励,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以工促农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