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防汛办信息科科长 周晓舟
防汛信息是防汛工作的生命线。信息不畅、必酿灾害,已被无数次事实所证明。安康防汛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山洪灾害防御,怎样做好与山洪灾害防御相适应的防汛信息化工作?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构建群测群防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即将省市县各级防汛决策部门的信息监测系统与乡村组户群众性测防组织体系有机结合,形成群策群防的信息平台,从而构筑一条防御山洪灾害的生命线。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1、安康的自然状况及社会经济特点决定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必须走群测群防之路。山洪灾害,是暴雨因山集洪、集洪聚灾、聚灾成害。安康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国土面积十之八九为山峰沟壑,由于属南北过渡性气候带,喜怒无常、说变就变是安康汛期气候的主要特征;山高水高、山高水险是安康山水特点的形象总结;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安康山区社经状况的基本概括;依山傍水、居住分散是安康山区人文环境的普遍现象。因而,在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在毁灭性极强的地理条件下,在滞后性明显的社经条件下,在分散性极高的人文条件下,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如果没有各级政府防汛职能部门与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再先进的预警预测手段也难以做到百密无疏,再周密的防抢预案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而如今人们一谈起防汛信息工作,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购买多少台电脑、多少部数字通讯工具,建立多少雨量监测站等等。事实上,就目前情况而言,各级财政长期拮据,不可能在短期内将十分有限的资金大量地投在山洪灾害防御的信息系统建设之中,即使各级财政有了改善,加大了投资,在安康沟壑纵横、人口居住分散,气候多变、水情局部特征差异明显的自然条件下,也仍离不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体系。所以,建立群测群防的信息平台是我市山区搞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必由之路。
2、频繁发生的山洪灾害、惨不忍睹的屡屡教训进一步说明,建立群测群防的信息平台,已成为安康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当务之急。纵观安康有史记载的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毁灭性强、受害范围广、预防抢险救灾难度大者,当数山洪灾害。虽然形成山洪灾害的自然因素是多方面的,导致灾害损失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但事实求是地说,面对频繁乃发的山洪灾害,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还没能建立起一个覆盖范围大、应急能力强、参与人员广、先进技术和传统手段结合、专业测防系统与群测群防体系交错的信息平台。没有这样的信息平台,就无法对山洪灾害防御的各种信息做到监测准确、送达及时、反应灵敏、撤离迅速。这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山洪灾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一遗憾,在今年8.7、8.31我市岚皋晓道乡,汉滨新坝、大河、县河乡,平利老县镇等地域的山洪灾害中,不乏找到足以说明问题的例证。如果有完备的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就不可能对滑坡泥石流没有警觉;如果有了周密的群防预案和有效的群防意识,那些外出打工“空巢家庭”的留守人员就有可能及时撤离;如果有了普及的自救常识,就有可能避免为躲避山洪反被山洪席卷的悲剧。这些例证充分说明,迅速建立与山洪灾害防御相适应的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可行性和必然性
加快建立群测群防信息平台,是安康防汛信息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毋庸置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市水利、防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安康的防汛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功能较为完备的雨水情速报、电子防洪预案、城区防汛报警和视频会商等四大系统。四大防汛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搞好安康的防汛抗洪工作,已经并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相对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而言,特别是在县到乡、乡到村(组)、村到户这一层面上,还必须有覆盖面更广,参与人员更多,雨情水情收集传送更直接,应急反应更迅速和应对能力更强的群测群防信息平台相匹配,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群测群防信息平台,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全市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山洪灾害防御的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较紧密的的县、乡(镇)、村、组、户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将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的相关信息汇集起来,形成信息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山洪灾害信息和预测情况,结合省、市级防汛部门的信息、指令开展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平台形成以后,在山洪灾害来临的紧急情况下,县级防汛部门和村、组之间可以直接实现水情雨情的上传和防汛预警信息指令的下达。由此不难看出,这种基于县、乡、村三级有效而直接的信息共享型、资源利用型信息平台,既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方式,更是整个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是我市防汛预警系统建设的薄弱环节。就全市而言,县级以下行政区的防汛的信息化建设十分薄弱,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汛抗洪工作的需要。我市的防汛信息化建设从2002年开始起步到现在,由于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建设着眼点只能首先考虑大江大河和主要城镇的防洪保安之上,面对量大面广、随机性极强的山洪灾害,怎样搞好防汛预警工作?例如,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如何建立?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有效方法如何结合?市、县、乡、村、组、直至农户这六个层次的防汛信息怎样兼容、如何共享?因为精力所限、投入不足,目前既没有理论上的深入研究,也缺乏实践上的试验探索,致使这一非常重要、在整个防汛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群测群防预警系统仍然处于不健全、不完善、局部地方甚至还未起步的状况。要搞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这一客观存在的薄弱环节必然要给予强化和改善。
3、建立群测群防信息平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资源潜力。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以山洪灾害防御为目的,以县区为建设单元,以乡、村、组以及农户为主体,是一项硬件设施和软件组织匹配,专业性和群众性相结合,科技手段和感性经验结合、严肃的责任制和热情的积极性互补的复杂工程。在山洪灾害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层面,既要增加投入,加密补建雨量自动测报站点,又要发动群众组建测防队伍,因地制宜增建人工监测、简易监测站点,充实信息源;在山洪灾害信息汇集层面,既要依靠职能部门通过科技手段进行雨量遥测、水位流量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水文、地质数据,又要依靠群测体系通过人工观测、感性经验、现场直觉等原始方法收集雨水工情等各种情报。在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传输层面,既要使用卫星、网络、电视、有线无线电话、传真、短信、报警器等现代公众信息传播手段,又要使用广播、喇叭、铜锣、火把等传统报警方式。上述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的特征表明,不但全市防汛信息系统中现有设施设备、现有人员可以作为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的工作基础和资源潜力,更重要的是,全市市、县(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村组自治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都将成为我们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力量和资源潜力。对于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洪灾害预防工作,群众既是积极支持者,又是热情参与者。因此,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是牢固的,资源潜力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三、实施意见和操作建议
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市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拟按照以下原则和步骤操作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广,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硬件到位、软件匹配,检查达标、验收消号,宣传培训、实战整改。通过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真正构筑起一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生命线。
1、先易后难、逐步推广。我市十县区防汛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硬件设备相差较大、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自然地理条件也有别,因而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就有不同的模式,防汛信息工作的重点也各不相同。每个县区,由于人口数量、自然分布、居住格局的千差万别,各乡镇、村组受山洪灾害威胁的程度、对山洪灾害的认知程度也必然高低有别。在建立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平台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现有技术装备、手段的不同现状,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山洪灾害防御的认知关注程度,先易后难,逐步推广。
2、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省上已经确定我市岚皋县作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市县两级防汛部门要配合省厅,切实按照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和指导书的要求,编制并落实好实施方案。首先,要全面理解大纲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其次,要根据岚皋山洪灾害特点和防汛信息化状况,正确选择系统建设模式;第三,要规范操作程序,完善档案资料,全面达标达效。通过试点方案的实施,形成具有安康秦巴山地特点的、有示范效应的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平台范例,在全市起带动推广作用。
3、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在“群测”,难点在“群防”。在地域上,山洪灾害发生在山区沟壑,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在时间上,随机突发不定时,预之不到、避之不及;在强度上,人力不及、难以抗御。因此,必须以实现“群测”为重点,将完备的科技手段与群测体系相结合,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最准确的雨水汛情和灾情信息,发出防抢预警。同时攻克“群防”难点,及时有效的启动群防体系,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团队作用,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4、硬件到位、软件匹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耳目,是硬件、是工程措施;群防组织体系建设,是尖兵,是软件、是非工程措施。防御山洪灾害必须坚持硬软件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目前,在硬件建设上,按流域、按现有的监测点分布情况,在暴雨高值高频区急需加密补建18处雨水情自动测报站点,使全市自动测报站点由原来的73处增至91处。同时积极争取市县之间异地视频会商工程上马,尽快完善防汛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手段,为下一步搭建全市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平台创造条件。
5、检查达标、验收消号。群测群防信息平台,在硬件建设上要有量的要求、质的规定,在软件建设上也要有范围的界定、效率的考核。要按照平台建设的规范要求,对各个软硬件建设项目,对每一个山洪灾害高频高发的乡镇村组或河流水域,进行逐一检查、逐项评估、定性和定量验收,凡检查通不过、评估不过关、验收不合格的,必须改进完善,对验收达标的则实行消号备案、届时启用。
6、宣传培训、实战整改。群测群防系统是一个由各职能部门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信息系统,需要做好宣传培训和战前演练。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册、光碟等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自救互救能力。要针对信息平台上涉及的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职责的所有相关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演练计划。通过培训演练,对诸如数据自动采集汇集、分析处理、信息终端使用维护、网络故障诊断处理,人工监测站的观测报汛、运行维护以及防抢预案等专业概念和操作规程,要区分不同对象,做到应知者知,应会者会,并付诸于山洪灾害防御实战,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