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五期 > 正文内容

使生态受到更好的保护 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009-06-26 14:53 来源:
字体大小:【

 

使生态受到更好的保护 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中共宁陕县委书记  陈伦宝

 

     宁陕是全省十个林改试点县之一,也是省重点林业县,林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占全县总人口80%以上的林农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如何既能达到改革目的,又能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宁陕着力从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创新机制、落实政策上出发,有效确保了全县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工作进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属全国10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98个村,366个组,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万户约6万人。有林地面积480万亩,其中集体林地306万亩,全县农民人均达到50多亩。森林覆盖率为86%。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集体林地普遍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农的增收,集体林地产权改革势在必行。2007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在去年7月全省试点工作会后,就立即着手开展这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在深入调研考察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林改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经过精心准备,于2007119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共400多人参加的改革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一年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整个林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现在,全县已基本完成了发证任务,所有集体林地的产权都得到了很好落实。
  二、林改主要做法
  林权制度改革,是新形势下党在农村开展的一项重大改革,关系着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只能改好不能改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了“五要五不要”。
  首先,要一举成功,不要返工重来。我县林地面积大,四址界畔杂,林权改革涉及量大面广,任务相当繁重,工作极为艰巨。所以,县委、县政府一开始,就充分认识到林改工作的复杂性,从思想上就给予高度的重视,明确提出“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一是要求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林改。及时成立领导机构,迅速组建14个驻乡工作队和98个驻村工作组。二是组织过硬人员抓落实。全县共抽调17名县级领导、128名科级领导和249名业务骨干,加上各村组干部和相关人员,有近3000人驻村到组入户开展林改工作。三是组建专门班子抓督查。由县人大主任和县政协主席分别担任督导巡查组组长,各自负责督查指导7个乡镇,坚持每月一次,实行交叉巡查,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四是多方筹集资金抓保障。采取财政拿大头、乡镇出一点、部门帮一些的办法,共筹集林改专项资金120多万元,约占2007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10。正是由于建立了“三级书记”抓林改的责任机制和“县上直接指挥、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农民广泛参与、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才使整个林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全县98个村的林改都是一次成功,没有一个吃夹生饭。
  第二,要群众做主,不要干部说了算。群众是林改的主人,一切权力都要交给林农,这是我们在林改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了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林改政策,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成果,我们采取生动活泼和通俗易懂的宣传手段,广泛宣传中央10号文件和省上的改革意见,把林改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改。针对不熟悉政策的群众,县上共举办培训会200多场次,通过培训后的3000多名干部直接深入到群众当中,给群众面对面的进行解答,直到他们明白为止。同时,给全县所有农户印发了林权制度改革公开信2万多份,发放《宁陕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读本》5000多册。林改启动以来,我们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无论是制定改革方案,还是决策重大事项,都由村民经过多次讨论,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实施。由于我们群众发动充分、政策宣传到位,尤其是始终坚持群众的事让群众做主,不搞干部说了算,使林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全县各村票决林改方案,群众参会率平均达到98%以上,赞成率都在95%以上。龙王镇村民参与林改后编顺口溜说:“林权改革真是好,群众利益无事小,三山五岭有界号,优惠政策也配套”。
    第三,要分类指导,不要搞一刀切。民住千沟万壑,山林千差万别,思想千变万化,林权制度改革不可能搞一种模式。因此,我们在制定林改方案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做到一村一策、一组一案。一是认真调查摸底。采取走访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农户的办法,认真查找和核实林权证书、承包合同、权属证明材料,对集体统一管理的林地、自留山、责任山、流转山林、“四荒”拍卖山林以及户数、人口底数,都一一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共发放调查表3000多份,入户调查摸底16000多户,走访座谈22000多人,召开群众、党员干部会860多场,彻底摸清了底子。在此基础上,查阅“三定”以来的所有历史档案资料,上下相互对照印证,力求做到“林业资源清、林地权属清、林改户数清、历史遗留问题清”,为制定林改方案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科学制定方案。林改方案直接关系林改成败。在指导乡镇、村组制定方案时,始终把握四条,这就是:明晰产权是核心,量化到户是关键,稳定完善是基础,尊重群众是根本。紧密结合实际,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宁陕县林改实施方案》。各乡镇认真吃透《方案》精神,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制定了乡镇林改方案。各村组根据不同林地类型,分别按家庭承包、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山经营、协商及公开拍卖等形式具体到地块,进行认真讨论通过后确定方案。三是三级联审方案。县上成立了以分管书记和分管县长为组长的乡镇方案审批小组,实行“县审乡、乡审村、村审组”的三级联审方式,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县14个乡镇和98个村林改方案实行集中统一到现场评审把关,与村组干部面对面地实地进行乡、村方案审批完善。县上审批后,各乡镇、工作队又到各村对各组的方案进行了审批和完善,保证了方案的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要阳光林改,不要暗箱操作。林改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改革,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把一碗水端平,不让老实人吃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了三条:一是严格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制度,做到政策公开、方案公开、勘界公开、面积公开、发证公开,不许公职人员参入、不许村组干部私分、不许能人大户强包。二是严格执行“四签两不准”和“两个三分之二”操作规程,这就是:会议通知签收、群众参会签到、会议表态签字、会议决议签章;表决、表态不准采取举手和口头方式,参加会议、表态、决议等不准代签;开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到会,实施方案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与会者同意。三是严格坚持“三榜定案”公示原则,坚持群众不了解政策的不实施,情况不明的不动手,达不到三分之二的不票决,张榜公示有异议的不审批,权属有争议的不发证。目前,全县306万亩集体林地,产权落实率已达98.7%,其中分山到户承包到人达到85%以上,户均承包林地180多亩,最低都有80亩,真正实现了人人享有改革成果的目标。
 第五,要及时调处纠纷,不要拖延积累矛盾。山林纠纷,是林改工作中必然会出现,而且必须积极面对和认真解决的要害问题。由于历史久远和诸多条件的限制,山林纠纷调处难度相当大。处理稍有不当,不但阻碍林改整体推进,还会造成信访,影响社会稳定。在林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我们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扬民主和村民自治,把矛盾和纠纷的处理权交给群众,依靠熟悉林地变更过程和纠纷成因的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前辈、老退伍军人,站出来说话,坐下来商量,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户自己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互谅互让、注重证据、协调为主”的原则,妥善解决纠纷。目前,全县共发生林权纠纷949起,已调处931起,调处率98.1%。纠纷涉及面积63521亩,已调处面积61260亩,基本做到了“户间矛盾不出组,组级矛盾不出村,村级矛盾不出乡,乡级矛盾不出县”,促进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群众乡亲邻里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我们还把调处林权改革纠纷作为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到一个乡镇村组,主动上门宣传林权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认真调解处理存在的争议纠纷,取得了较好效果。自林改启动实施以来,我县尚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案件,受到了中央信访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三、探索几个问题
    完成确权发证,只是基本完成整个林权制度改革的阶段工作,如何完善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真正实现生态受到更好保护、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的目标,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目前,我们已在着手探索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包而不管的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群众成为集体林的管护主体。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有一个过程,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承包地面积大地块散等诸多原因,很有可能导致包而不管(不愿管、没人管、无力管)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大胆探索“落实到户、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三种管护模式和机制,把造林育林、保护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责任切实落实到位。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强护林员队伍和半专业化消防队伍建设,确保林改后管护网络更加健全,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管护。
  二是包后乱砍的问题。宁陕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更是“引汉济渭”工程的直接水源地,林木、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如何教育引导群众在林改后正确认识和依法行使林木和林地处置权,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特别是在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林改后群众受袋料食用菌等林业产业利益驱动,违反国家林业政策和秦岭保护条例乱砍滥伐的问题,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在森林经营和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抚育更新采伐管理以及林木采伐审批公示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以期建立完善林木采伐管理配套机制,推动森林保护和农民增收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三是包到乱转的问题。落实处置权,是这次林改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部分林农经营能力不强、法制意识淡薄,林权改革后,特别在外出务工、移民搬迁和户籍转移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林地私下转让、口头交易和非法流转等问题,极易引起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因此,在国家林地产权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未出台前,我们结合本县实际,针对怎样建立和建立怎样的产权交易平台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以及如何规范产权流转、防止弱势农民失山失地失林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以拿出具体措施保障林地、林木产权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公平交易,有序流转。
 四是包了不富的问题。农民林多地少,是我县农业的一大特点。林权改革既使农民多了一份生产资料,更使农民多了一条致富出路。如我县皇冠镇朝阳沟村利用良好的森林资源引进西安海荣集团投资10亿元整体开发生态旅游,使该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正在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生态旅游新农村。但是在现阶段,由于许多林农缺乏知识、技术、项目和资金,仍可能出现包了山林照样受穷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战略,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引导林农大力发展以“一菌三园(食用菌,板栗园、核桃园、地道药材园)”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林下种养业,努力拓宽农民依托林业增收致富的渠道。同时,结合实际对林地经营的机制问题进行大胆探索,为国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我县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要全面完成林改工作任务,真正取得预期成效,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林改工作部署,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政策落实,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力争早日走出一条农民增收和林业发展双赢的路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