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一期 > 正文内容

创新土地经营方式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村级面临的首要课题——关于对白鱼河村的调查

2009-02-02 10:06 来源:
字体大小:【

市委书记刘建明批示:次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转政研室书林同志。可在《安康工作》上刊发。

                         2009年1月19日

 

十月下旬,我利用到汉滨区恒口镇白鱼河村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之机,对该村“三农”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人均资源有限  利用方式传统  农民增收困难

白鱼河村位于月河北岸,紧靠316国道,距安康市区约29公里,处于月河川道中西部,同属安康农业的“白菜心”。文化、交通、信息等社会条件发育程度较高。

全村土地总量2203亩,其中有效耕地792亩,林地200亩,河滩130亩,房屋、道路等非农占地481亩(全部为良田用地),荒山600亩。耕地指数40%。全村总农户3121210人,总劳动力882人,户约劳动力2.8个,户约耕地2.5亩,人均耕地0.65亩,劳均耕地1.1亩。

该村农业生产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洋芋、黄豆、油菜、花生、芝麻和养猪、养蚕,生产种类齐全,作物播种面积从20亩到220亩不等,耕地复种指数194.2%2007年,全村农业总收入167.8万元,其中粮食51.3万元,油料26.8万元,养猪85万元,蔬菜和养蚕4.7万元。当年农民从农业总收入中获得的现金收入为93.2万元(粮食销售收入30万元,养殖63.2万元),当年种子、农药、用电等农业费用总支出72万元。即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农业收入1386.77元,其中现金收入770.24元,扣除人均费用595.04元,实际人均农业现金收入仅剩175元。

在人均农业收入1386.77元中,有两个因素非常值得思考:第一,1386.77元包括地租、劳动力自身价值、科技投入和器械折旧等多个因素;第二,有292吨玉米、薯类产品折合28.8万元(人均238元)基本上都用作了饲料,在家庭农业内部通过调拨转化为肉类,按照1/10定律或分项单独成本核算,这28.8万元就应该在养猪收入的85万元中扣除或在粮食收入的51.3万元中划掉。如果把这两个因素都加进到1386.77元之中,那么一个农业生产劳动是个什么值呢?

该村去年养蚕35张,今年养蚕7张,明年可能更少,因为养一张蚕需28天,收入也就600-800元,做小工也能挣840-980元,而且不需蚕种、蚕药、器具、设施、地租等数百元的成本投入。村长有两头大肥猪,贩子上门最多给3140元,村长不卖,因为3140元还不够玉米、洋芋等饲料钱。在目前状况下,大多数农业生产单项按照现在的标准核算都挣不了钱,产投比等于1或小于1。村长张先让深有感慨地说,我从小就在这山坡水旁放牛,现在人都快老了,虽然三十年农村改革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山还是光的,衣兜还是空的。

二、农民被溢出土地  却获得了新天地

站在村中看,白鱼河村农民一年的劳动就是1386.77元的毛收入和衣兜不足200元的现金。站在村口看,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却是241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7元),这就是被溢出土地的农民的劳务收入所致。

2007年,全村常年外出劳务人数230人(其中:举家外迁劳务51户、131人,弃农经商7户、17人),当地建筑劳务35人,当地运输5人,合计27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30.6%,当年获得劳务收入187.4万元,劳务人均6940元(已除过吃喝等费用),使全村经济收入总量达到355.2万元,劳务收入占52.8%,农业收入占47.2%。农民还是农民,经济结构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外出劳务的家庭的变化,推动了全村的变化。村长说,我们村如果不是劳务输出就不得了。现在全村还有1/3的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外出劳务,问题是如何使他(她)们不受牵挂和安心地外出劳务?

三、创新土地经营方式是村级农村改革发展的首要课题

三十年前,白鱼河村在土地承包到户时,采取“肥瘦搭配”的办法,结果块块田地你我他,致使土地破天荒地碎化分散。张先亮一家四口人之地共有大小19块。一亩水田3户种、6户种,随处可见,户与户之间常因进水、排水、过路发生纠纷。牛进不了田只有人工挖。特别是旱坡地,从地脚(肥)到地头(瘦)一户一溜子,不仅不能牛犁,而且一下大雨,地界就成了水土流失沟。在学习讨论《决定》的时候,干部群众对这种状况议论最多,认为对土地的这种零星分散经营方式不改变,再过多少年,农业也发展不起来。今年85岁的老人郭明发在会上说,过去我一个劳力都种十几亩地,现在一个劳力在家就种一亩两亩地,怎么得富?

目前,有一种代表性的看法是:对有效耕地,承认各户面积,打破现有地界,统一规划,集中整治,通过流动,板块种植,规模经营;对于山林、荒地由集体一次性购回,然后再有偿、有选择的发包或租赁下去,通过科学规划,实行一条梁、一面坡、一条沟的开发经营。

针对上述的看法,干部群众顾虑有四:一是地界打破和集中整治后,谁来承租经营?二是承租人经营不善,付不了租赁费或承包费怎么办?三是回收山林、荒地和耕地整治的资金从何而来?四是山林、荒地购回来后有没有能人愿意去投资开发?最后,村组干部群众又无奈地把目光投向了各级党委、政府。

我把村组干部和群众的看法、想法与要求,归纳为一个看法和一个要求。一个看法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解决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但要实现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只有在村级这个着力点上,解放思想,创造思维,创造工作,从带有共性的土地经营方式入手破题,而且以流动为特征的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已经有了实践、有了思想基础、有了客观要求。

一个要求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决定》精神,从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入手,通过抓点示范,取得经验,配套政策措施,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发展的这个微观难题。(作者:安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科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