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第一期 > 正文内容

一个集约土地规模养蚕的典型

2009-02-02 14:49 来源:
字体大小:【

一个集约土地规模养蚕的典型

——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返乡农民兴产业

 

从石泉县城沿西万公路西行约21公里,你就可以看见一个面积134亩的密植桑园和两幢面积72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厂房。这就是饶峰镇新华村四组青年村民李祖军建设的一个养蚕200张,产鲜茧14600斤,可达销售收入160600元的标准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养蚕厂房。这就是石泉县突破发展蚕桑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之路的典型代表。

出外千里打工挣钱

1998年春,年近而立之年的李祖军,为了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他执意选择了和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的道路——外出打工挣钱。他怀揣美好愿望和憧憬,含泪与妻小话别,只身走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可对一个只有初中文化、身体单薄的他,要想找到一个工作谈何容易!对一个既无技术又无高文凭的他,要想找到一个理想的收入较好的工作,那更是难上加难!但李祖军凭着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靠着石泉人的忠厚诚实,吃苦耐劳和积极肯干的本性,硬是忍辱负重坚持从干环卫、建筑工地普工、工厂杂工到酒店保安,从福建、广州转战到上海等,从收入400元左右、700元左右到1000元左右,基本实现了解决家庭温饱目标。

回乡创业兴桑养蚕

2001年夏,李祖军满怀喜悦的心情,以一个成功人士回到与妻小阔别两年半的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他看到尽管自己在外辛苦挣钱,解决了家庭的温饱问题,但家庭并不幸福。他看到原来与他家情况相近的,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踏踏实实在家兴桑养蚕同样解决了家庭温饱问题并使家庭幸福。为了家庭幸福,夫妇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商定,不再外出打工,在家创业兴桑养蚕。说干就干,李祖军一边把自己家仅有的3亩耕地中的2亩土地平整出来准备建桑园,一边向养蚕大户和蚕桑技术人员学习栽桑技术和养蚕技术。妻子也由于丈夫回到家里,能共同管理和教育孩子,因此有时间到本村的养蚕大户无偿打工学习养蚕技术。时至秋季,李祖军夫妇按标准建设了密植桑园,到了年底夫妇俩都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养蚕技术。2002年春,夫妇试着养蚕1张半,当季产鲜茧90斤。接着在夏季和秋季又分别养了2张蚕,适逢那年茧价好,养蚕收入一年有3000余元。夫妇便一算细帐,除养蚕收入外,加上家里的一些其他收入,比在外打工挣钱好,因此,坚定了兴桑养蚕的决心。尝到兴桑养蚕甜头且有经济头脑的李祖军,通过一年的兴桑养蚕实践,知道了养蚕的基础在栽桑建园,养蚕的关键在技术,养蚕的必要条件在蚕室和蚕具等。为了解决建桑园的土地问题,李祖军就找镇村组织想办法解决。最后,在镇村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镇政府将原农场空闲的30亩土地承包给李祖军,他按栽桑建园技术要求和标准,逐年投资建园。为了提高兴桑养蚕技术,李祖军夫妇放弃做临工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到养蚕技术员家里,到养蚕大户家里学习最适用最新的栽桑养蚕技术。为了创造好养蚕的必要条件,李祖军夫妇省吃俭用,减少非兴桑养蚕支出,硬是从2002年到2007年底共投资1.7万余元,购买了蚕架、蚕簸等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李祖军夫妇养蚕张产量从2002年到2007年由60斤增加到70斤,养蚕批次从2002年到2007年由一年三批变成了六批次,年养蚕量从2002年到2007年由6张变为50张,年养蚕收入由2002年到2007年由3000元增加为40000元。李祖军夫妇也由2002年试着兴桑养蚕户变为当地养蚕专业户和依靠养蚕致富的领头人,成为石泉县名符其实的养蚕大户之一。李祖军本人在2007年底,由于在兴桑养蚕上致富了,带动了全村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本人积极申请下,在党的组织培养下,李祖军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集约、规模、高效养蚕

2008年春,新年伊始,石泉县委、政府召开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就接着召开的,这表明了蚕桑产业在石泉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也再次昭示了石泉县委、县政府突破发展蚕桑产业,重振蚕桑雄风的决心。在会议上,县委、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实现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培育好我县唯一能建成产业化的蚕桑产业,推动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推动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整体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推动千家万户向强村大户转变,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实现建好桑园规模化、订单生产产业化、健全体系标准化、政策撬动集约化的发展建设思路。县委、政府的这个发展建设思路,与李祖军计划集约桑园,扩大养蚕规模,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养蚕成本,提高养蚕质量,提高养蚕的比较效益的想法不谋而和。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蚕桑局、国土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祖军率先在全县打破传统养蚕,向现代化养蚕转变,投资15万元于4月建成标准化养蚕厂房。李祖军率先在全县集约桑园,在镇村的支持下,他把村上有桑无养蚕能力的、举家外出户的闲置桑园102亩,通过租赁方式承包下来。

李祖军在规模工厂化养蚕102张,已产鲜茧5848斤,销售收入达64328元,经济效益如何?李祖军和我们算了一笔细帐,养蚕成本:35/张(购蚕种)+136.21  /张(所需投劳工资)+20/张(蚕药)+18/张(蚕具折旧)+90/张(固定资产投资利息)+16.11/张(桑园租金)=315.3/张;每张蚕茧收入:73/张×11/=803元,张纯利润803-315.3/=487.7/张。目前已获纯利润49745元。如果达产达效,年养蚕200张,如果蚕茧市场价达12/斤,那么他的纯利润可达10万元。

李祖军在集约桑园、规模工厂化养蚕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他对今后的打算更加明确了,他争取在明年达到厂房设计标准,年养蚕200张,他还计划把自己的这个厂打造成本村的龙头企业,以后全村种桑的专种桑出售桑叶,喂小蚕的专喂小蚕,然后由他直接饲养大蚕,再增加养蚕批次,再提高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在这里,我们衷心祝愿他走的集约、规模、高效养蚕道路越来越宽广,衷心祝愿他的明天更美好。

 

 

中共石泉县委农工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