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9年安康工作>2009年富硒产业特刊 > 正文内容

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意见

2009-12-28 09:17 来源:
字体大小:【

 

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意见

安发[2009]11号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规模、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就是立足我市资源禀赋,着眼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高效农业、特色林业、水产养殖三大产业,经过三、五年的持续推进,使全市农业总产值在2008年10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12年形成新增产值100亿元的生产规模,到2014年达到新增产值100亿元,实现农业产值翻一番的目标。
    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是发挥全市农业资源新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科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农业正在加速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拉近了市场距离,为发展高效鲜活农产品提供了条件;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稳步上扬的林果产品市场,给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来了动力;水电开发项目的陆续建成,全市将形成30多万亩的优质水面,为发展水产养殖开辟了新的空间。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又使全市利用丰富洁净的冷水资源发展特养大鲵成为可能;近年来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鲜活典型,为实施 “百亿增收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分析比较,高效农业、特色林业、水产养殖,不仅能够集约经营,快出规模效益,而且有利于形成产业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是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的矛盾仍很突出。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的58%、全省的88%。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劳务收入占51%,家庭经营性收入占38.8%(其中:第一产业占34.3%,二、三产业占4.5%),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10.2%。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走势,从长远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一产效益低、总量小、增收空间大,进一步加快发展第一产业,着力挖掘农业的增收潜力,尽快壮大农业收入总量,是追赶全省、全国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实现全市农民增收预期目标的现实基本途径。
    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是加快安康突破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安康突破发展,基础在“三农”,重点在工业。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有利于培育大资源,形成大产业,打造大品牌,为招商引资提供项目载体,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料保障,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进而形成产业化,走上 “以工哺农,工农互促,强基固本,促农增收”的良性发展路子。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农村市场活力增强,必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当前更有利于我们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争取中省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总的看,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实现发展目标完全可能。各级各部门务必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奋力冲刺。
    二、正确把握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聚力发展高效农业、水产养殖、特色林业为重点,主打富硒品牌,整合有效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力争“三年发展规模到位、五年实现效益目标”,努力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效益发展短平快项目。在巩固发展粮油、烤烟、中药材等产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和比较效益,优先发展见效快、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增收潜力大而又容易形成规模的项目,以调动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坚持突出重点培育大资源。针对我市农业资源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抓大放小,集约开发,规模发展,实行大户带动,一村一品,数乡一业,为形成大资源,落户大企业打牢基础。
    ——坚持彰显特色打造大品牌。集中打造安康富硒食品大品牌,按照“一种产品、一套标准、一个品牌”的思路,重点打造富硒大肉、富硒茶饮、富硒水产、富硒果品、富硒魔芋等产品品牌,用“百亿增收工程”的骨干产品支撑起安康富硒食品大品牌。
    ——坚持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组织推进 “百亿增收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幅射带动强村大户,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生产经营。
    (三)目标任务
    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用“一业为主、种养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率先壮大生猪产业、快速扩张蔬菜产业、突破发展魔芋产业,到2012年三项产业形成81亿元总产值的生产能力,比2008年新增41亿元。其中生猪存栏250万头、出栏350万头,产值38亿元,新增15亿元;蔬菜复种80万亩(设施蔬菜10万亩),产值31亿元,新增19.5亿元;魔芋林下育种10万亩、大田栽培10万亩,产值12亿元,新增6.5亿元。
加快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核桃、板粟、狮头柑产业发展,到2012年,建设经济林基地300万亩以上,实现产值45.5亿元,比2008年新增35亿元。其中,高效桑园稳定在50万亩,年养蚕100万张,产值8亿元,新增5亿元;高效茶园达到50万亩,产值15亿元,新增8.7亿元;投产核桃园40万亩,产值8亿元,新增7.6亿元;投产板栗园80万亩,产值8亿元,新增7.6亿元;投产狮头柑园15万亩,产值4.5亿元,新增4.1亿元。此外,白河县木瓜园发展到20万亩,比2008年新增产值2亿元。
大力发展新兴水产养殖业。以大水面网箱养鱼和大鲵特种养殖为重点,到2012年全市形成渔业生产能力35亿元,比2008年新增34亿元。其中,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散养28.8万亩,总产值5000万元;网箱养殖1.2万亩,产值14.5亿元(滤食性网箱1万亩,产值5亿元;投食性网箱0.2万亩,产值9.5亿元);大鲵产量2000吨,产值20亿元。
    如期实现上述目标,到2012年,三大产业可形成110亿元总产值的生产能力;到2014年,三大产业实现新增总产值110亿元,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18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2.4%。同时,启动实施苗木花卉、冷水鱼、油茶、油桐等后续产业建设,为农民新一轮增收培育后劲。
    三、着力突破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关键环节
    围绕“三大产业”开发,下功夫抓好先进科技引进、培训和推广,有针对性地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农业“百亿增收工程”顺利启动实施。
    ——高效农业要加快扩大设施规模,推广普及“猪、沼、园”循环经济,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发展健康有机食品。生猪产业要抓住大企业落户带动机遇,加快良种体系建设,主攻规模养殖,批量出栏,重点发展“万头养殖村”、“万头养殖场”和规模养殖园区,大力推广标准养殖技术,大幅提高商品率。蔬菜产业要加快扩张设施规模,提高设施标准,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无公害栽培,实行产超对接配送,延伸增收链条。魔芋产业要以扩大种源、预防“两病”为关键,大力推广“种商分离,林下育种,大田轮作,大种大肥,地膜、桔杆覆盖,起垄栽培和沼肥喷施”等生态综合措施,提高单产,突破总量。
    ——特色林业要优化品质,注重科管,集约经营,大幅提升规模效益。蚕桑产业要实行企业带动,中介联结,科技引领,一体化生产经营。从培育符合安康特点的高产稳产蚕、桑品种,建设高效密植园抓起,对每个环节实行技术规范达标培训管理,提倡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多批次养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鼓励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在桑园适当间套地膜洋芋等作物,增加综合效益;茶叶产业要加快无性系良种的繁殖建园,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示范区,提高机械采摘、加工水平,推进品牌整合,繁荣茶业文化;核桃、板栗产业要以低产园和野生资源改造嫁接为突破,快速扩大人工建园,努力提高单产,尽快形成大产业;狮头柑产业要以汉江沿岸为重点区域,推广开花结果的钵育大苗移栽、喷施沼液沼渣生态肥等关键技术,引进战略投资,延伸产品加工。
    ——水产养殖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发展中保护水质”的原则,高起点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整合大鲵种鱼资源,推广人工繁殖技术,加快大鲵繁殖速度,尽快形成流域规模养殖;在库湾库叉发展网箱养鱼,研制使用清洁饲料,探索水生物循环发展模式;采取“政府投苗启动、区域合作管理、社员持证捕捞、每年上缴规费、周转滚动发展”机制,发展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散养。加强河流水体管理,使水资源开发依法、有序,效益最大化。
    四、加快构建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保障机制
    “百亿增收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工程。各级各部门务必凝神聚力,采取超常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如期见效。
    (一)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土地、林地、水面等优质资源流转,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产业大户迅速聚集。五年内全市流转土地达到100万亩以上,其中100亩以上的产业大户达到5000户以上;在林地确权到户的基础上,放开搞活林地资源,使林业经济快速大幅提升;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办法,积极推动水面资源流转,吸引各类业主投入发展新兴水产养殖业;运用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对规模经营主体实行现代科技服务全覆盖,努力提高科技的贡献份额;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用好村级扶贫互助资金,提高农村小额信贷授信比例和授信额度;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抵押范围,培育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有效探索农业保险,破解产业大户融资难题,防范农业规模经营风险;鼓励城市资本和各类人才参与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示范带动全民创业。
    (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放在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发挥其在“百亿增收工程”中的引领作用,依靠龙头企业的加工转化,确保农产品市场活跃。完善领导挂联、部门帮扶、捆绑项目等机制,围绕“百亿增收工程”,培育一批经营管理先进、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实力强大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三大优势产业的领衔龙头企业,分别确定一名领导挂帅,落实一个部门帮扶,组建一个班子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幅射带动功能,力促一批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总结推广大企业落户的成功经验,抢抓东部产业升级机遇,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大企业落地,与本地现有企业开展联合、重组、合作。加大产业化项目实施力度,力争每年新发展一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互利双赢的共同体。
    (三)建立政策帮扶机制。对涉农的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陕南突破发展基金等项目资金,从项目编制、申报源头上实行捆绑整合,确保项目资金重点有序地配置到农业“百亿增收工程”上去,统筹安排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县区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百亿增收工程”建设。积极探索投资参股、补助、贴息、奖励等支农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城乡各类业主和个人投资“百亿增收工程”,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四)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组织,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市、县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检查督促等职能作用,统筹配置项目、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全力推进实施工作。市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要依照本《意见》,分别制订高效农业、特色林业、水产养殖年度实施方案;各县区要抓紧制定到乡镇、村的发展规划,启动打好今冬明春第一仗,力争首战告捷。要加强专项督查,市上将把“百亿增收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每季度农村工作通报的重要内容,并坚持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几次促推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浓厚氛围。
附:1、“百亿增收工程”农业发展规划
    2、“百亿增收工程”林业发展规划
    3、“百亿增收工程”渔业发展规划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