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八期 > 正文内容

以集镇为突破梯度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旬阳县积极探索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模式

2010-11-18 16:43 来源:
字体大小:【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27(2010811)《要情通报》按语:为了推动农民工进城,推进小城镇建设,省政府研究室近期对旬阳县推动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做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以集镇为载体梯度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调研报告,对推动我省农民工进城和小城镇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以及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遵照赵正永代省长“可以印发推广”的批示精神,现将调研报告予以印发,请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推广。

 

以集镇为突破  梯度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

——旬阳县积极探索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模式

省政府研究室

 

旬阳县采取能人进镇、工业进园、贫户下山、资源流转的办法,探索贫困地区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2006年开始试点,依托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支撑,先后集中1000万余项目资金,引导近2亿元社会资金,加快八个重点镇建设,吸引6200多农村能人进镇安居创业;利用项目补助到户的建房资金510万元,引导农户出资390万元,购买已进镇农民的农村闲置房屋17804.9万㎡,配套流转农村耕地1144亩,林地1809亩,畜圈385个,烤烟炉90个,解决了高山贫困人口4481700人的住房和生产困难。县生态工业园区当年在建产业项目25个,已运营的16个规模企业今年前5个月完成规模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72.6%,较上年增长64.3%。在县域初步形成了以解决不同层次人群住房需求为目标,以集镇为突破,以园区为载体,以盘活城乡资源为路径,以园促城、以城带乡、以富带贫、三位一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态势。

 

旬阳梯度推进农民转移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旬阳县位于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既面临加快城镇化与消除贫困人口的艰巨任务,又面临加快工业化与保护好汉江清水的双重压力。他们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县域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县情民意,抓住解决不同层次人群住房就业需要为突破口,整合城乡生产要素,着力搭建集镇发展平台,让富裕农民低成本进镇居住创业;着力搭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平台,壮大县域工业,增加城乡就业,辅射带动农村产业化;着力搭建农村资源流转平台,促使农民进镇后的农村闲置资源向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实现脱贫致富。三大平台引导县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园区、城镇和农村贫困户聚集,形成良性互动,统筹发展的新活力、新优势。

一是以农民低成本进镇为目标,加快重点镇建设。旬阳城镇化滞后工业化近10个百分点。一方面农民进城镇愿望迫切;另一方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农民进不来。主要原因是山区可供城镇建设的平缓土地少,建设用地全靠挖山填河,投资大,成本高,县城房价已突破3000/。据县发展计划局调查,一户农民进县城平均投资成本在32万元以上,进集镇在18万元左右。怎样把农民进城镇的成本降下来?让更多想进镇的农民进得了,住得下,过得好。他们在县城、集镇和新村三个层次的比较中做出了符合农民实惠的选择—--以重点镇为突破口。目前旬阳重点镇建设,市场主导的开发商尚未进入,土地比县城供给充足,价格较低,政府主导作用强,利益竞争少,办事程序简便。近年通过国省民生投入,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较好,更适合农民近距离迁移。他们在重点镇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建、项目配套的原则,实行“四统一分”:规划由政府统一编制管理,土地由政府统征统配,基础设施由政府统一设计建设,各类手续由政府统一办理,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集镇建设所需资金由政府集中捆绑、配套项目资金为引导,进镇农民按建房用地面积分摊为主体,土地税费减免一部分,县乡财政补助一部分的办法,既完成了集镇基础设施的功能配套,又使农民进镇建房成本降到最低程度。部分乡镇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微利保本运营,加快农民进镇建房力度。试点的八个重点镇共统征土地414亩,完成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投资2.1亿元,共解决14576290人农民的进镇安居。计划用两年时间再统征土地427亩,解决30001万人农民进镇安居工程。

二是以解决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目标,盘活农村闲置资产。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迁入集镇,其中一半农户在城乡有两处住宅。原有农村老房屋、土地、林扒及圈厕沼等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成为已进城镇农民的一大后顾之忧。同时,全县农村尚有15%的贫困人口和5%农民居住在水电路三不通,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高山生态区,迫切需要改善住房和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国家通过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等政策渠道扶持农村安居工程,但由于国家人均建房补贴资金只有2500-3000元,农户新建100m2房屋最少需要资金5万元以上,使农村真正的贫困户由于缺少自有建房资金而无法享受扶持政策。县发展计划局负责全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项目的组织实施。他们在认真深入调查研究农村社情民意的基础上,立足城乡统筹的高度,创造性地把盘活已进镇农民的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户转移,作为项目实施的切入点。从2008年开始在该县金寨、沙阳乡试点,在探索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试点扩大到8个重点集镇,采取全面摸底(摸清缺房贫困户和卖房户)、双方自愿,村组协调,资源配套,依法买卖的方式,以政府移民建房补助资金为主体,部门农户配套出资相结合,全县共使用项目补助资金510万元,农户出资390万元,为448户贫困户购买房屋1780间,配套流转耕地1144亩,林地1809亩。户均投资20000元,买房屋4101 m2,流转土地2.5亩,林扒4亩。其中,占60%贫困户自己未出一分钱,仅用国家补助资金解决了住房和生产生活困难。全县计划用5年时间,集中农村安居工程项目资金,解决好约3万高山贫困人口的住房困难,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以促进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化发展为目标,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将县城邻北、旬河两岸1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旬阳生态工业园区。结合县域五大支柱工业,生态工业园区按照一个产业集中布局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一批项目配套,一批企业扎堆,使县域工业开始形成集群化、循环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土地节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基础设施企业与政府共建,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共享园区资源,提升了县域产业,增加了社会就业。2009年园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70%,提供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初步形成了县域经济以园区为支撑,前向辐射拉动农村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后向带动城镇化,扩大县城骨架,增加城镇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互动发展格局。

 

旬阳做法对全省的借鉴意义

旬阳做法的实质在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住房、就业、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难题,与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行统筹思考。根据县域不同人群对住房、就业和发展的需要,盘活城乡两大资源,搭建促进资源流转的三个平台,实现了县域资源最大利用,各层次人群发展积极性最大发挥,城乡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目前,旬阳做法虽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对全省县级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是始终把群众住房就业摆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首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转移型阶段。转型的根本是减少农村人口,扩大城镇人口。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就是统筹城乡居民的安居工程。旬阳县以城镇为突破,以降低农民进城镇成本为着力点,把更多有条件的农民转移到县城和集镇居住,把条件较差区域的农民转移到较好地带,联动式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我省83个县,如果能够把一半的农民转移到小城镇,全省2100万农民中,就有1000万转移到城镇。学习借鉴旬阳县的做法,还要进一步探索给农民在城镇建经济实用房,促进城乡房产资源互动。还要未雨绸缪地探讨解决西安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中,将有200万退休老职工需要在最佳居住区构建“托老所”问题。还要前瞻性谋划企业老板、城市富裕阶层和社会群体的休闲、度假公寓型居住等问题。使安居工程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中再上一个大台阶。

二是始终把资源整合作为加快统筹发展的系统工程。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要义是全面整合城乡两种资源,用大统筹促进大发展。旬阳县创造的推进农民进城镇与农村闲置资产流转贫困户的办法,普遍提升城乡居民安居水平的“整合模式”,对县级推进城乡统筹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全省普遍面临着“城中村”、“城边村”、“旧村”“旧宅”改造,农村学校、医院、安全饮水、通村道路、污染治理等一系列资源需要整合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盘活资源,尽量用市场化的办法,促进资源变现升值。

三是始终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统筹发展的主要动力。旬阳县以小城镇为切入点,推进农民梯度向城镇转移的具体运作中,遇到了一些体制机制和政策性制约。乡镇行政区划过小,农民居住地的有效流动受地域制约矛盾突出。地盘小、人口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很难形成规模。集中新建社区、产业集中区、集镇商贸区和学校、医院等有人气不旺的矛盾。有些社会资本意向在新建社区上投资,但新置换土地再开发没有具体政策等。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推进动力。加大乡镇的改革转型力度,撤并一批1万人以下的乡镇,推进农村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经济的板块式崛起。对已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县域工业园,可与属地镇政府合并或高格配置,促进行政资源向效益化转变。建立农村闲置资产流转市场,对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集镇、社区和公益性设施建设,新置换出的土地,采取土地入股置换办法,进一步增强乡镇一级财力。对新进城镇农民,继续享受5-8年过度期惠农补助政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全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执笔人:  白振中  邓帮财  毕关强

                               年七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