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九期 > 正文内容

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2010-12-02 08:52 来源:
字体大小:【

 

同志们: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就是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刚才,我们实地考察了杨柳新区试点情况,5个县分别就统筹城乡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探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康实际,积极探索用统筹城乡的办法破解“三农”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有序推进的土地流转,加快催生规模经营。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土地流转作为统筹城乡、促农增收的破题之举,在总结农户自发流转和“高峰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由此全市土地流转步入了有组织、规范化轨道。目前,全市以多种形式累计流转土地53万亩,占全市常用耕地287万亩的18%。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规模经营加速了土地流转,涌现出一批百亩乃至千亩以上集约发展高效产业的典型。汉阴千亩设施蔬菜、千亩苗木花卉示范工程快速推进,亩均产值都在万元以上。全市生猪、茶叶、烤烟、魔芋等重点产业在土地流转中壮大了规模,提升了水平。
    二是加速建设的工业园区,助推产业聚集发展。近年来,按照“资源统筹、园区承载、龙头引领、集群推进、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市县区工业园建设,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全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3家,工业经济规模呈现出快速扩张之势。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入园规模以上企业18家,提供就业岗位3341个,实现工业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70%、财政总收入的60%。特别是转型升级后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县区相继建设的工业园区,必将成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特色服务等特色产业集中区,引领安康突破发展。
    三是鼓励农民进城定居,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市委、市政府把鼓励农民进城定居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下发了《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定居的意见》,各县区陆续
    开展试点,全市共确定试点区12个,今年以来已有7000多农民进入城镇和社区定居。石泉杨柳新区规划体系基本成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出雏形,万人社区建设、公租房改造和特色民居统规自建工程相继启动,新型管理体制开始建立。宁陕探索农民宅基地换集镇住房,引进资本整体开发建设皇冠新镇,已建成住房1.5万平方米。旬阳依托生态移民项目,征地近200亩,建设8个移民示范区,目前可容纳3200多农民。白河启动建设16个农村生态社区,茅坪镇枣树社区已迁入137户800余人。
    四是正在实施的农业“百亿增收工程”,奠定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去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向、重点和目标。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各县区重点突出,措施有力,进展良好,生猪、蔬菜、魔芋、核桃等重点产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迈进,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汉滨引进陕西圣珂公司在关家乡建设万亩富硒核桃示范基地。镇坪主攻生猪养殖,带动加工、销售等二、三产业,全县人均养猪4.8头,实现产值近亿元,初步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五是深入推进的民生工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市不断增加民生工程投入,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探索建立农村社保体系,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特别是“白河农民增收座谈会”后,全面实施新生劳动力技能培训“一个不能少”、培训后有组织输出就业“一个不能少”的“人人技能工程”,使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农民掌握了创业就业技能,促进了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农民向市民转变。
近年来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虽然不是全方位的,成效也比较分散,但为我们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只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深化,大胆探索创新,持续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安康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子。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已开始进入农业生产要素集约配置,新型工业加快发展,农村人口转移集中,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口布局优化互相促进的重要时期, 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户籍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条件。市委、市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十条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面等资源流转的全面推行,“农民房产和宅基地使用权换城镇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镇养老保险、林权换股份收益”以及农村金融制度的积极创新,使广大农民进城创业定居的后顾之忧正在解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第二,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为转移农民聚集人口搭建了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已形成“中心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的城乡建设体系,城镇规模日益扩大,城镇功能逐步配套,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接纳能力正在增强。同时,各地蓬勃兴起的农村新社区建设,为人口就地集中布局、实现农村城市化提供了新的载体。
    第三,部分农民已具有从事非农产业的经验和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全市近60万农民工中的大多数长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就业创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当地城镇务工经商,他们具有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也亲身经历了城市生活,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迫切希望融入城镇。特别是大批青年农民,人在城镇,业在城镇,心更在城镇,他们早已成为城市人的一部分。
第四,中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加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倾斜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山地危居”政策的制定实施;《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月河川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鼓励农民进城居住政策的出台等,都为统筹城乡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
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支撑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工业规模小、链条短、品牌少,带动能力较弱;城镇发展缓慢,功能不够配套,加之受自然灾害影响、部分县城集镇发展空间有限,承载能力不强;在农民进城的问题上,在部分干部身上,还存在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问题,在农民群众中还存在“不愿、不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视野、全新的思维、过硬的举措,克难攻坚,大胆突破,奋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
    三、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作
    我市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既要加快工业发展、努力建好城镇,又要尽力发展农村、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扭住关键,突出重点,实现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依托、互动互促发展。
    第一,坚持城乡全域规划引领发展。树立“全域安康、城乡一体”的理念,坚持“资源承载、产业支撑,特色鲜明、安全避灾”的原则,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精心构思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和人口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形成纵向对接、横向兼顾的规划体系,从源头上杜绝重复建设,不搞遗憾工程。要把人口空间布局作为全部规划的基础,推动人口向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公路干线、汉江两岸和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农村社区集中,形成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开放互通、资源集约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要把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的基本手段,建立规划执行的刚性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定位准确、推进有序”。
    第二,着力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按照一、二、三产互为基础、互为条件、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坚持“对外招引、对内培植”,兴办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以城镇化为带动,加快发展建筑业及其配套产业。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为突破,快速提升现代服务和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以工厂化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走企业带产业、产业富农村的路子,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好农民进城后“稳的住”的问题。
    第三,不断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县城为重点支撑的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镇规模,优化城市功能,增强城镇的承载力;进一步整合城镇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强城镇的向心力;稳步推进城镇房产开发,加快建设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真正使进城农民“有房住、有尊严”。
    第四,着力开展农村土地整理,盘活土地资源。要通过村庄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实现农村土地节约、集约、精细利用。重点对易灾村、空心村、小型自然村进行拆并搬迁、改造复垦,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荒芜废弃地等存量土地资产,实行宅基地置换、流转和退出机制,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鼓励企业参与村庄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在村企结对中实现互利共赢。探索试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办法,促进农村潜在的土地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要素资本。市委政研室、市国土局,要在吃透政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拿出加快土地开发整理、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
   第五,积极推进政策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等农村产权的实测、确权、颁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在全市范围内平衡使用制度。探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办法,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要进一步完善社保政策。确保进城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业”。
    第六,切实加强领导搞好试点示范。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之策。要求建立强有力的落实机制。县区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机构,牵头编制规划、制定政策、指导实践。建立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促进各部门围绕城乡统筹联动推进各项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要建立财政投入支持体制,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力度。要建立发挥基层主体作用的机制。在市上确定杨柳新区试点的基础上,各县区都要率先启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市县联动、统筹资源、倾力支持、努力为推动全面工作探好路子、积累经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