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七期 > 正文内容

城关镇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0-10-11 14:29 来源:
字体大小:【

 

城关镇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城关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岚皋县城关镇以加快五村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生态旅游强镇为载体,以“十个一个不漏”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依托旅游服务、工业园区和产业示范园,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程,坚定不移地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目前,全镇建成4个市级新农村重点示范村、3县级旅游新村,城镇化水平达到54.28%;实现生产总值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6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3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

一、立足镇情,谋求发展

城关镇辖2个社区21个行政村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是岚皋县的城乡结合镇,农业经济在全镇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农村支柱产业不成规模,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使城关镇城乡社会矛盾相对突出。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脚踏实地看问题,高瞻远瞩论形势,深刻认识到要实现镇域经济迅速腾飞、建设经济强镇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把干群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就必须将城关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定位到发展强势产业、构建旅游强镇上来,就必须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城乡服务、城镇新村“三个一体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旅游带动、工业主导、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路子,以此推动镇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突破发展。

二、重点统筹,力求突破

城关镇立足镇情实际,充分挖掘区位、资源、环境和人力四大资源优势,发展服务业、手工业、乡村游等旅游产业,走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子,围绕产业示范园、民生工程和五村建设,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一)以旅游为载体,走城区带动农村发展的路子。城关镇以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建设和“百里竹林护岚河”工程为载体,大力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和环境美化三大工程建设,以旅游建设促进农村发展。耳扒村依托本土茶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建成了“乡村游示范村”,梨树村以算盘李为主业成功打造成了“县城后花园”, 207省道沿线的长廊绿化建设、岚紫路沿线的工程植竹建设、通村公路的行道树栽植等旅游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发展。同时,通过肖家坝的旅游商品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建设,以县城旅游服务轴心,带动发展乡村游步伐,扶持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手工艺品等旅游服务产业,逐步延伸“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依托工业园区,走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子。城关镇依托六口工业园区建设,来整合项目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力促一批有影响、对经济拉动作用大的重点工业项目进驻园区,以此拉动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城镇化的进程。2010年,园区实现招商引资2.4亿元,雪魔芋食品加工厂、明富实业有限公司(魔芋深加工)、六口村魔芋烘干厂、民缘饲料厂、金松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大批乡镇企业聚集园区,解决了800余名无业青年的就业问题,有力促进了魔芋、畜牧等农村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生产、加工、销售”自主生产流线,形成了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家庭分散种(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实行“三个一体化”建设,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

打造产业示范园,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城关镇围绕 “一村一品”建设,抓住土地流转和林权改革的契机,大力实施 “强村大户”战略,积极构建“支部+协会+农户”的经济模式,在全镇打造了四个不同层次的产业示范园,有力推动了城乡产业一体化进程。在城关片建立了 “农业综合示范园”,以四坪村的蔬菜、畜牧为主,坚持走“以畜带沼,以沼促菜”的发展路子,建成无公害大棚蔬菜100亩、露地蔬菜1500亩,发展沼气400口,培育养殖大户120余户,形成了多业联动的良性发展局面;在蔡垭片建立了“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示范园”,坚持走“一户一景点,户户有特色”的乡村游路子,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20户,开办农家宾馆15户,开辟景观点8处,形成了花果满园、情趣盎然、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生态观光园;在六口片建立了 “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水田村的畜禽良种繁育基地为主,走圈、厕、沼三位一体的建设路子,建成标准化正大模式圈舍1168间,实现生猪饲养3.9万头,饲养家禽24万羽;在平溪片建立了“魔芋产业示范园”,以万家村、双湾村为主,主攻以林下育种和大田规范化栽培,通过宣传引导、技术培训、典型培育和资金奖补政策,实现标准化魔芋种植2000亩。

围绕“十个一个不漏”,促进城乡服务一体化。城关镇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十个一个不漏”的民生工程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为进城人口提供生存发展的保障。采取“减、免、补、奖”的激励措施,来确保农村适龄儿童一个不漏地入学,在校学生一个不漏地吃上蛋奶营养早餐;通过“阳光雨露”、创业培训等方式让高中未升学毕业生一个不漏地免费接受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86%;加快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乡参合率达97.2%;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政策,免费进行妇女病健康检查;建立敬老院、集中供养点5个,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让每位孤寡老人得到妥善供养; 90岁以上老人和优扶对象可享受定期定量补助;每年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800余人次以上;全镇4017名有困难人员享受了低保政策,其中农村占49.6%;通力配合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分批次解决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干部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

加强五村建设,推动城镇新村一体化。城关镇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新村移民路子,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新村有序转移,努力构建县城、城区、新村一体化新格局。茅坪扶贫开发项目村完成产业大户8户,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东风特困村 “千亩无公害晚季节蔬菜基地”已基本建成,提高了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水平;方垭、水田、六口3个新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快速推进;东风、水田、四坪 “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一村一品”建设明显增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城乡居住环境差距逐步拉小,有力推动了城镇新村一体化建设进程。

三、明确目标,务求实效

城关镇制定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绘就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蓝图。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0%按照“三个集中、三个增加”的思路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一是企业向园区集中,增加务工的农民。加大对六口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统筹土地储备工作,解决“三通一平”问题,创建良好环境,力促更多的工业企业进入园区,以此带动镇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开辟农民工务工渠道,帮助农民“失地不失业”,让他们进企业、进工厂。二是人口向城镇集中,增加就业机会。切实加强水田、六口、方垭、茅坪、四坪等城区规划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公共服务功能,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打好基础。同时,搞好村庄规划,实行梯次、有序的搬迁,把高山边远群众向村庄、集镇集中。结合全民创业,加大乡村旅游开展力度,扶持开发农家乐、农家宾馆等旅游服务业,为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好地就业机会和岗位。三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增加务农的工人。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结合魔芋、畜牧、蔬菜等主导产业和增收项目来培育农村产业大户,扩大产业化规模,通过培训引导失地或少地农民到产业大户家中务工,增加务农的工人,确保农民增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