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三期 > 正文内容

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2010-04-26 08:43 来源:
字体大小:【

 

中共安康市委  安康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

2010316日)

 

201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关键措施,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持久动力,把农村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创新三项改革作为抓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安康作出积极贡献。

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各级财政都要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优先”的政策。确保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三农”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确保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市财政新增收入部分用于农业的比例不得低于20%,建立县区财政支农投入通报奖励制度。

(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继续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实施设施蔬菜补贴试点和争取省上蚕种补贴,将油菜良种补贴扩大到全市。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把牧业、林业、渔业、果业和抗旱、节水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机制,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做好猪肉供给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三)引导社会资源支农。各部门各行业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安康中心城市和九县城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引导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民营经济、社会团体与乡村结对帮扶,通过多种形式支持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企业捐赠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支教、支医力度,引导更多的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四)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支持供销社实施“新网”工程。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办农家店以及购买汽车和家电提供消费支持。

二、大力推进农民增收工程

(一)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按照“一业为主、种养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率先壮大生猪产业,快速扩张蔬菜产业、突破发展魔芋产业,力争全年形成60亿生产能力。生猪产业要加快良种体系建设,推广猪沼园循环经济,重点发展五万头基地乡镇、万头养殖村、万头养殖场和规模养殖园区,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当年全市建设自繁自育型年出栏100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大户2000户,建设标准化育肥猪舍20万平方米。蔬菜产业要加快扩大设施规模,推广无公害栽培,当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魔芋产业要以扩大种源、预防“两病”为关键,大力推广种商分离、林下育种、大田轮作、大种大肥、地膜林覆盖、地堡栽培和沼肥喷施等生态综合措施,当年全市林下育种和大田栽培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同时,继续毫不放松的抓好粮食生产,优化品种结构,确保全年粮食总产80万吨、油料总产9万吨。

(二)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按照生态化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核桃、板栗、狮头柑产业发展,建成经济林基地100万亩以上,力争全年形成林业生产能力20亿元。蚕桑产业要从建设高效密植桑园抓起,适度提高规模养殖,发展多批次养蚕,鼓励利用桑枝发展食用菌,在桑园适当间套地膜洋芋,增加综合效益。茶叶产业要加快无性系良种的繁殖建园、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示范区,提高加工水平,推进品牌整合。核桃、板粟产业要以低产园和野生资源改造嫁接为突破,扩大人工建园,努力提高单产。狮头柑产业要以汉江沿岸为重点区域,推广钵育大苗移栽、喷施沼液沼渣等关键技术,引进战略投资,延伸产品加工。支持白河县抓好木瓜产业发展。

(三)发展新兴水产养殖。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发展中保护水质”的原则,以大水面网箱养鱼和大鲵特种养殖为重点,力争全年形成渔业生产能力10亿元。整合大鲵种鱼资源,推广人工繁殖技术,加快大鲵繁殖速度,尽快形成流域规模养殖。在库湾库叉发展网箱养鱼,研制使用清洁饲料,探索水生物循环发展模式。采取“政府投苗启动、区域合作管理、社会持证捕捞、每年上缴规费、周转滚动发展”机制,发展大水面人工增殖流放散养。加强河流水体管理,使水资源开发依法、有序和效益最大化。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认真落实农村科技兴村行动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和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利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发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实施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积极推动一村一品向一县一业发展。

(五)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坚持外出转移和就近就地转移相结合,继续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年输出劳务56万人。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发展规范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一个不能少”的新增劳动力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加工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继续坚持和完善促进农民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落实返乡农民工创业享受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创业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以聚集要素、配套产业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矿产品加工和为大企业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结合,支持重点乡镇建设,加快九县县城发展。积极推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做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力争全年转化非农人口5万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

三、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坚持新修与改造并重、土地整治与水利配套并举,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以长防丹治工程为重点,推进农村小流域治理,当年新修基本农田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积极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

(二)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完成十县区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建立林木采伐管理新机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抓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加大造林投资的有利时机,以城镇周围、汉江两岸和大瀛湖为重点区域,搞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加强森林经营,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加快农村道路两旁、河沟两岸、村镇周围绿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三)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加大农村给水安全投入力度,当年解决2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实现乡镇100%通油路,建制村100%通水泥路。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继续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搞好沼气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把支持农民建房做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实行以奖促治政策,加大垃圾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推进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四、大力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一)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每生每年小学350元、初中550元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大“蛋奶工程”实施力度,逐步扩大覆盖面,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推广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做法和经验,切实做好关爱外出农民工子女教育管护工作。继续推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搞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强农村食品和药品监管。实施好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和65岁以上农村老人健康体检项目,当年应检率达到100%。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持制度,加强和创新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

(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贴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优化新农合报销环节,进一步提高农民参合率。合理确定农村最低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和建设一批县乡敬老院,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三)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村庄治理为抓手,以群众教育为载体,以班子建设为保障,确保在建的462个新农村示范村实现达效验收。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力度。做好连片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巩固提高126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继续实施整村扶贫搬迁工程,建设36个移民新村。加强“雨露计划”培训,搞好“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完善扶贫动态管理,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认真编制未来十年扶贫开发规划。

五、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

(一)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当年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20万亩以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二)建立统筹城乡的金融体制。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的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发放。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构建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扩大惠农资金“一卡通”覆盖面。继续推广“联户担保”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担保方式,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继续抓好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市上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项资金,扩大商业性保险在农村的覆盖范围。

(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和地区建立工会组织,依法开展有组织的维权活动。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积极落实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办法。

(四)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快户籍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满三年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六、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改进和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切实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推进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认真落实提高村干部待遇补贴政策,争取三年建立起来源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激励充分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中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推行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做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社区服务型、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

(三)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畅通农村信访渠道,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健全农村应急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平安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农村警务建设,坚决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干预基层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安康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机构统筹协调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工作领导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农业农村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科学认识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调查研究,狠抓政策落实,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实效,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