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解放思想求突破项目带动促发展

2010-12-31 08:58 来源:
字体大小:【

 

解放思想求突破  项目带动促发展

——汉滨区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

汉滨区蚕桑果站副站长、农艺师  王邦勋

 

    茶叶是汉滨区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汉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在茶区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茶农增收的重要来源。汉滨区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茶叶生产。近几年曾多次邀请纪昌中等安康知名茶叶专家就汉滨茶叶产业进行了深入研讨,对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作了科学定位,对产业发展的潜力与现实竞争力进行了科学系统分析,指出了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三年规划和远景目标发展规划。

 

    一、汉滨区茶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优势

    1、汉滨区茶业发展的现状

    汉滨区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在唐朝时我区就已经是全国有名的茶区之一。几经社会变迁、历史发展,我区现保存茶园约4.2万亩(其中老茶园2.5万亩,丰产茶园1.7万亩),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汉江、黄洋河、月河流域傍水靠山地带的18个乡镇(其中1000亩以上乡镇12),大多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种子直播建园。主要品种为紫阳群体种和湖南种。2009年全区产茶叶170万斤,其中名优茶产量达到120万斤,产值9000余万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占安康市第三位。注册茶叶商标三个,即“香溪牌” 安康银峰茶、“瀛韵牌”瀛湖仙茗茶、“汉水韵”牌系列茶。通过名牌战略有力的提高了我区茶叶的知名度。

    汉滨区茶叶加工经历了从手工制作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过程,曾经生产的机械毛尖、炒青茶在全市名列前茅,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多数茶叶加工厂设备损坏严重,厂房破烂不堪,相继垮台。现仅有双龙、新坝、大竹园、玉岚、晏坝等28个小型加工厂和一处中型茶叶加工厂,加工量不到60%,其余都是以手工加工为主,主要生产炒青、烘青两个品种。茶农生产的各档茶叶90%以上通过各种途径售出,商品率较高。主要是通过流动、专业商贩集中收购、出售。在“安康银峰”、“瀛湖仙茗”等名优茶品牌的有力的带动下,加之汉滨区独有的地域优势,随着培新街等几个茶叶市场和60多个茶叶门店的形成,推动汉滨区茶叶的销售价格逐年攀升。汉滨区的茶区主要在汉江流域、瀛湖周边,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水、热、光、土壤条件都适宜茶叶生长,又都是富硒地带,产品内含物丰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独特地条件使汉滨区的茶叶产业具有了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

    2、汉滨区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园基础差,管理粗放。汉滨区大部分茶园建于六、七十年代,且一部分茶园在建园时,选址不当形成“先天不足”,加之管理水平落后,部分茶农只采不投,掠夺式经营,造成茶园未老先衰;树势衰退,园相不齐,茶园整体是“一小”即茶树矮小;“二稀”即行稀、丛稀;“三缺”即缺水、缺肥、缺修剪。

    二是缺乏投资,1999年以前茶叶产业没有任何项目和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实行退耕还林以后,每年只有一小部分投入。

    三是规模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茶园面积比较大,但十分分散。连片专业户很少。普遍形成“户户有茶园,家家采茶叶”的格局。规模上不去,经济效益低下。

    四是加工技术落后。主要是以家庭“作坊式”手工加工,很少有机械加工的,产品质量上不去,形成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近几年发展了一批小型茶叶加工厂,但是加工量还是远远不足,年加工能力占全区茶叶总产量的30%左右。

    五是缺少龙头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对外宣传力度不足,形成的产业优势不明显。

六是缺泛技术人员。目前汉滨区仅有两名茶叶技术干部,而真正从事茶叶技术工作的只有一人。

 

    二、发展茶叶产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目标,整合资源,齐心协力推进汉滨区茶叶产业化发展

为了实现农民的增收,汉滨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奋战三年实现农民人均一亩经济林果园,人均增收1 0 0 0元的奋斗目标。今年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区经济林果作系统、祥实的三年规划,为我区经济林果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规划突出“一漆、二油、三果”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有力保证。

    如何把汉滨区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让茶叶产业在全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曾多次邀请茶叶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营企业、相关单位部门、基层茶叶工作人员、茶叶生产大户等对汉滨区的茶叶产业发展进行了研讨、分析,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汉滨区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科学的定位,研究制定了汉滨区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对现有4.2万亩茶园进行低产改造和更新淘汰,使之保存3万亩的中上等的丰产茶园;二是新发展发展无性系茶园1万亩,播种建园2万亩。使全区的茶园总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茶叶3 0 0公斤,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努力实现茶树品种优良化、茶园管理科学化、加工生产标准化、茶叶经营品牌化。实施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资本为纽带、以推广新科技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区为目标,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开发机遇,实施精品战略,走两高一优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紧密结合,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农工贸一条龙的茶叶生产经营新格局,努力实现茶叶发展的新突破。 

    ()项目带动、企业领头,实实在在打好汉滨区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打好城乡一体发展战役,努力在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实现突破,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加快新一轮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做到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先行。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抓住重点,大力发展农民增收的好产业。依据我区的实际,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是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到“政府搭台,民间唱戏”。

    总结以往在各项产业发展扶持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了确保来之不易的专项扶持资金能真正发挥出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今年汉滨区所有扶持资金全部实行项目管理,资金随着项目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大村大户,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和规模效应,促进茶叶产业由独立分散经营向“公司+农户”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茶叶产业的经营水平。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实现汉滨区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

    茶叶产业发展,建立生产基地仅仅只是基础,要真正把茶叶生产变成茶叶产业,关键还要靠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要真正站在发展茶叶产业现代化的高度,从生态、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深刻思考、研究茶叶产业发展之路。从目前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茶叶已不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饮料,而是作为保健品、食品、礼品、化妆品、洗涤剂,附加了更多的经济、文化、工业、生态价值。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不再是只要生产和经营部门操心就能做好的事,而是要靠文化、旅游、环保、科技、经贸、企业、扶贫、质量监督、计划、财政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汉滨区的茶叶产业发展,目前最主要的仍是建好生产基地,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但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整合茶叶生产、经营资源,依托名优品牌,逐步实现从优质化向无公害化、绿色化、有机化发展显。得更加重要。结合汉滨区的客观实际,我们要在实实在在抓好当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更高的发展目标,超前思考、超前准备。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更新观念,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茶业市场主体,建立开放式的茶叶产业。充分利用汉滨区独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借西部开发契机吸引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建立汉滨区茶叶龙头企业,鼓励茶叶经营、加工企业到农村建基地,开发无公害茶、有机茶,积极发展“订单”茶。二是加快茶叶无性系建园进程。无性系茶园具有抗性强、发芽早,品质优良等特点,建成一亩无性系茶园,投产后年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建无公害茶园,按国家标准生产“无公害茶、有机茶”通过国家认证,增加茶叶生产后劲。三是以基地兴市场,建立区域流通的茶叶专业市场。针对汉滨区目前存在小生产、小经营状况,在培新街现有茶市的基础上,通过整顿提高,建立一个中型规模茶叶交易市场。四是实施生产过程标准化。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到茶叶生产的全过程。通过标准化的实施,推进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保证茶叶生产的健康发展。五是把名茶品牌做大,实施精品战略。老茶园的改造和新茶园的建设,都要突出保健和名茶品牌两大特征。汉滨区以“安康银峰”、“瀛湖仙茗”、“汉水韵”茶为名茶品牌,大力宣传,以名茶带动市场。六是狠抓茶叶无性苗木培育,三年内保证苗木自给。同时确定汉滨区今后的主栽品种为“陕茶一号”,走品种一致化的发展新路子。七是不断深化改革,移植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组织茶叶生产。欢迎和鼓励茶叶经销商到茶叶基地乡镇投资建园将予以优先扶持和重点扶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土地流转、茶园流转、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使茶园向种茶能手和茶叶龙头企业集中,实现茶叶规模化经营,真正构建起公司+加工厂+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