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期 > 正文内容

注重创新深度培育让小县城打造大文化品牌

2010-12-16 09:01 来源:
字体大小:【

 

注重创新  深度培育

让小县城打造大文化品牌

--关于镇坪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的探究

政府协副主任 陈抨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加快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是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事业发展,推进镇坪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镇坪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底蕴厚重独特。镇坪位于陕西南端、大巴山北麓,东临湖北,南接重庆,西北与本省平利县毗邻,既是西北、西南、华中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又是黄河、长江两大经济文化带融汇区和我国南北区域与(中)东西区域的分界线。新石器时期,先民聚居于此,繁衍生息。西周为庸国属地,春秋战国时楚时秦,明正德八年始设镇坪巡检司,道光四年升为抚民分县,民国9年始建县。镇坪社会多变动,人口以渝、鄂等外地移民居多。特殊的地域区位、悠久的历史渊源、混杂的移民风情,形成了镇坪融巴蜀荆湘、汇秦风楚韵为一体的独特文化品牌,可谓是四方八杂,十里不同,是典型的多元文化区域。

(二)文化资源丰富珍贵。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镇坪有文物点174(含子目178),其中多处为重大发现,谭堡新石器采集点的发现,扩大了对镇坪县古代人类历史的认识范围;火匣子、佛爷碥两处悬棺的发现填补了陕西省墓葬类型空白;特别是纵贯境内的盐马古道被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素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据考证,此通道始通于春秋或更早,繁盛于历代,是长江灌溉系统和黄河水系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古代盐商、挑夫自带干粮借火做饭,天长日久形成了镇坪独有的盐背子饭神仙豆腐等饮食文化。由中医药派生的传统养生药文化神气显灵,影响甚广。镇坪地处三省边关,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众多英雄豪杰转战于此,民间传说渊源流长,众多古遗址和古战壕保存完整。

(三)文化活动活跃城乡。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各种大型活动、会议为载体,以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手段,注重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先后创作了100余个反映地方特色的小品、快板、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传统的彩莲船、秧歌、狮子舞、五句子歌等频上舞台,深受群众喜爱。积极开展了以健康向上,反映时代精神的健身操、韵律操、老年迪斯科等大众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广场文化活动,使全县的文化活动实实在在地了起来。积极举办了镇坪药文化节镇坪腊肉文化节等集镇坪风土人情、民间民俗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题文化活动和每年的...等各类节庆文艺演出活动,展示了镇坪昂扬的文化生活风貌。

(四)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对县文化馆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了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厅、体育活动室和娱乐室,维修了县图书馆,扩大了艺术团的阵容。在县城中心建成了特色鲜明、风格別异的中心文化广场和文化一条街。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积极建设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竣工,部分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为不断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成立了象棋、围棋、书法等协会,社区老年秧歌队、舞蹈队、体操队和业余文化艺术团体,各项活动纵深推进。

二、镇坪文化事业存在问题

(一)文化资源不聚集,缺乏系统整合。我县虽然位于陕、鄂、渝三省交界处,是荆楚、巴蜀和秦文化的汇集地,文化渊源悠远,但受大交通瓶颈制约和人们传统思想观念束缚,缺乏与大文化市场的交流和融合,文化事业缺乏长远规划,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步伐缓慢。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下,缺乏系统定位,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文化文物资源分布零星,缺乏有效监管、整理和保护,综合利用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二)文化队伍不固定,缺乏专业打造。文化专业人才奇缺,具有专业特长、能胜任文化工作的人员太少,特别是科本出生的文化人才寥寥无几,加之市场竞争和环境制约,总是存在外面优秀的人才不愿进来、本县优秀的人才常常流失的现象。县上没有专业的文化艺术团、文联组织等机构,音乐、舞蹈等各类人才分散各行各业,常常只是遇上大型活动便从各单位抽调,不能定期组织集中培养和培训,专业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三)机制体制不灵活,缺乏整体联动。虽然为每个乡镇配备了1名文化干事,但文化站干事大部分不能专职,不能做到岗有其人、人有其责,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不健全,县级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步伐缓慢,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远远不相适应。同时,县上对文化工作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各行各业重视文化事业、投身文化事业的积极性。

(四)经费投入不充足,缺乏发展后劲。虽然县上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到文化事业发展中,但由于全县财政总量小,投入显得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文化基础落后、设施老化等问题始终困扰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突出表现在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和争取上缺乏深度和力度,导致目前还没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镇坪,文化事业发展后颈不足。

三、镇坪文化事业发展举措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繁荣和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激励、引导和推动作用。要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对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做出全面、系统和长远的规划,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山、现有的水、现有的文化遗迹,充分挖掘和整合混杂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区优势的文化产业品牌。要大胆创新,不断为传统民间艺术注入时代精神,尽快形成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相结合的以旅游、演出、餐饮娱乐、文物展览与流通等项目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具有镇坪特色和大众化与精品化统一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文化精品工程。我县是秦汉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交汇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其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要注重文艺创作,挖掘民间艺术,整理民间传说,在戏剧、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民间工艺等方面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镇坪特色、具有较高水平的文艺精品。特别是要深入挖掘以五句子歌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风景秀丽的山水文化、独具特色的古盐道文化、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以及风情各异的乡土文化,形独特的文化体系。要把促进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让文化创造价值,让文化创造财富。

(三)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文化工作水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一切事业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人。当前,我县文化艺术人才奇缺,文化活动难组织、难开展。要结合当前实际,建立宣传文化人才库,储备文化旅游规划设计人才、文学艺术创作人才、文化旅游宣传人才等各类人才,建立培训、培养、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要积极组建文联,做到有机构、有规格、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聚合文化人才,整合文化队伍,为全县全县文化人打造干事创业、施展才华大平台,以此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要对分散在各行各业的文化人才采取调训、挂职锻炼、调整岗位等有效措施向宣传文化系统聚集,充分发挥现有宣传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作用,迫切解决文化系统有人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问题。

(四)抓好阵地建设,夯实文化工作基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服务的内涵和方式,进一步激活和发挥县文化馆、图书馆、文馆所和乡镇文化站、村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服务功能,创新形式,主动服务,变文化为文化,全方位地为城乡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化服务。针对我县城乡文化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的现状,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借助县城、集镇和新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高水平设计、多渠道投入、产业化动作、分阶段实施的要求,建设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对外开放和宣传镇坪的窗口,用优美的文化环境树立我县社会发展的新形象。

(五)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干事创业平台。要完善政府主导机制,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增强各级政府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层层夯实责任,积极为文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完善部门配合机制,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建设,以机关部门为单位,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建立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科学合理、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系统的文化事业发展奖励考核机制,在文化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尤其要重奖在文艺精品创造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作者系镇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