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期 > 正文内容

互助资金项目激活镇坪贫困村发展活力

2010-12-16 09:09 来源:
字体大小:【

 

互助资金项目激活镇坪贫困村发展活力

农综办 卜发林

2009年我县被省确定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7月并定为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全县成立10个互助资金试点村分布全县10个乡镇,各互助资金成立以来运行良好,截止201010月底,共入会700户,2600人,协会资金总量为243万元,组建联保小组118个,已发放贷款800余人次,累计发放贷款320余万元。该项目在的实施,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制约问题,也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引导,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一是创新了贫困村农民合作方式。通过经济手段组织农民、促进合作,有效地弥补和克服了农户分散,农业相对弱势的弊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实现了生产资料、劳动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资源等的整合与共享,建立了一种新型农民合作关系,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二是促进了贫困村自身建设。通过技术、技能培训,贫困村群众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为贫困村可持续扶贫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有益的经济发展;通过组织村民参与贫困村发展管理过程,提高了村民参与贫困村管理的能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贫困村发展产生了持久的作用。三是夯实了贫困村组织基础,通过建立扶贫互助协会,探索“支部+协会”以及依托村“两委”固有的组织,协调职能,夯实了组织基础,提升了农民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使农民直接与企业、市场对接成为可能。
   
——全程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更新了贫困村群众发展理念。项目坚持参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相结合,建立了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全新的运行模式,促进了广大贫困村群众理念更新,确保了贫困群众以主人翁态度参与项目实施,变过去“要我干”为“我要干”、“等着干”为“抢着干”,充分调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群众形成了“我参与、我投入、我管理、我受益”的认识,坚定了群众“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信心和决心,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效带动了借款户自主投入,对贫困村建立自我发展的内在投入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结合项目资金,整合其它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投入项目村,打破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资金“瓶颈”,放大了单一项目投资效益;项目采取“有偿使用、封闭运行、滚动发展”原则,保证了互助资金在发挥效益的同时越滚越大,为贫困村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三是促进了贫困村产业持续发展。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县上生猪养殖一县一业发展产业,不仅实现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整个贫困村群众共同脱贫。互助资金实施以来,截止201010月底,建养殖圈舍10000余平方米,养殖商品猪3000余头,发展母畜600余头(生猪),同时也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养山羊、种磨芋、药材、食用菌等)。
   
——激发内力,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一是项目村水、电、路、电视、电话100%到村,85%以上入户,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加快了村容村貌建设步伐。项目的实施激发了贫困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动力,修缮旧房、建设新居、配套建设圈厕的步伐大力加快。三是贫困村生产、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项目的实施,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变,居住环境改善,项目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互促共进,金融服务环境得到优化。一是农村金融服务得到补充。山大人稀的镇坪两个乡镇有一个信用社网点,随着农村金融网点的收缩及其金融行业本身降低资金风险和盈利的利益属性,决定了其服务对象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诚信农户,使多数真正贫困户被排挤在农村金融服务行列之外。互助资金项目正好弥补了农村金融的这一缺陷,给急需资金支持的贫困户提供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机会。二是农村金融优质客户得到培育。项目的实施推进了贫困农户资金积累,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储备,也创造了农村金融为其服务的必然前提;项目运行要求分期等额还款,培育了贫困农户的诚信意识,为农村金融提供了一大批诚信客户。三是对农村金融的全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借款的发放、回收都有严格的制度要求,项目即是一种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也是对农村新型微型金融的一种探索。
   
——夯实基础,农村社会氛围更加和谐。一是提高了文明程度。组建互助协会和互助联保小组,建立“互助协会-互助联保小组-农户”的组织体系,促使农民在遇到困难、产业发展等方面携手合作,增进了农民之间的协作和情谊,促进了邻里和睦。二是可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项目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发展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参与式”、“自我管理”、“互助”等新理念扎根贫困村,促使贫困村群众关心和支持教育、卫生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不断缩小贫富差距。项目让贫困农户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消除了其自卑、仇富的思想,使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互助协会的建立,内部联保机制的纽带作用发挥明显,在发展生产上帮工换活,在按章借、还款上互相监督,处理关系互谅互让,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融洽。四是不断规范农户的日常行为。项目把农户组建互助联保小组作为实施项目的必要条件,使以往联系松散的农户通过经济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同时与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相结合,把现代社会中法律、合约对人的约束转变为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对人的相互约束,使项目顺利实施和发展有了基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