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建好广播网 服务新农村

2010-12-28 08:36 来源:
字体大小:【

 

建好广播网 服务新农村

——紫阳县农村调频广播建设工作综述

      

紫阳县广播电视电影局

 

紫阳县农村广播网不仅在平时为党和政府传达政令、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好帮手,而且还能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发挥独特而重大的作用,农村广播成了政府“叫得应”的指挥平台和农民“离不了”的家庭顾问。广播开通仅一年,就收到明显效果。紫阳县政府因此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

一、建好农村广播网 ,造福紫阳人民

紫阳县地处汉江干流,境内山大沟深坡陡,地形复杂,农户居住分散。全县辖25个乡镇、212个行政村、35万人,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原有农村广播网十年前全部垮掉,而有线电视发展难度大,大部分农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农民收不到市、县广播电视节目,文化生活匮乏,获取科技知识渠道狭窄,深受信息闭塞之苦。紫阳县又属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县、乡、村主要靠电话传递雨情、汛情及预警信息,一旦通信线路中断,将严重影响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和抢险救灾工作。2009年初,紫阳县委、政府将农村广播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全面部署,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广播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广播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各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的职责,确定了包抓领导和责任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明确到部门、落实到乡镇、分解到村组、细化到具体人头,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各部门、各乡镇按照各自的分工,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出新招,解实难,主动配合。县电力局解决了自然村收扩点的供电问题,电信局解决了有线信号的传输问题,各乡镇解决了机房和发射塔安装问题。县广电局严格按全县调频广播《建设规划》施工。

紫阳调频广播网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建成电台前端,神峰山发射塔、米溪梁发射塔,并安装收扩设备518套,安装喇叭1036只。全县无线调频广播网已覆盖17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6个街道居委会,覆盖率达85.3%,第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计划今年底实现境内全覆盖。

二、科学规划,建成农村三级广播网

为让偏远村组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紫阳县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聘请省、市相关专家,对全县25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勘设,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紫阳实际的调频广播覆盖网体系:由米溪梁调频广播主发射台(1000W)、25个小功率(3W-10W)乡镇调频广播转播台、212个行政村广播室、500个自然村调频广播自动接收扩音点组成,实行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互补的方式传送信号。县广播电台的调频广播播出信号一方面通过有线电视信号光缆传输到25个乡镇,一方面通过米溪梁调频广播发射台发射调频广播信号,为乡村农户和乡镇转播台提供转发信号,为村广播室和自然村调频广播自动接收扩音点提供调频广播信号,努力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全县所有自然村村村、组组通广播。                

三、健全机制,确保农村广播长期通

在项目建设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建设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检查验收,聘请技术专家对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招标、建设、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乡镇广播站实行了垂直管理,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管理维护网络,由县广电局负责广播网络的统一管理,乡镇广播站负责辖区内村组广播的日常维护,村组聘请管理员负责日常监管。县财政安排专项维护管理经费,实行定期检查,定期维护,确保农村广播网建成后长期通,安全优质播出。

四、服务农村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紫阳县调频广播20098月开播以来,每天早、中、晚三次通过喇叭定时播出自办节目,通过调频945,调频104全天14小时对外播出自办节目和转播节目,深受广大城乡朋友的喜爱和欢迎。

县广播电台每天早、中、晚三次对外播出《紫阳新闻》节目,调频104、调频945每天14小时对外播出自办、转播节目。我县农村调频广播开通一年来,深受广大农村朋友喜爱和欢迎。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安放在村头院落的广播,一边劳动,一边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获得科技知识、市场信息、法律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增强公德意识,守法致富。紫阳是中国名茶之乡,茶叶价格一直是农民朋友关注的热点,一到春茶上市,县广播电台坚持每天播送茶叶价格信息,使茶农在采茶过程中便可了解市场行情。住在海拔800米的向阳镇院墙村的胡成就是通过广播获得更多的信息,及时调整生产思路,今年茶叶收入较去年增收1.5万元。高山边远乡镇开通广播后,村民们高兴地说:“过去了解政策只能听乡、村干部讲,现在好了,可以直接听中央领导、省上领导、市县领导讲话了,咱们有了政策直通车!”广播开通后,一些乡镇根据本乡工作需要,插播自办节目,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工作开展。

五、农村调频广播网,抗洪抢险建奇功

紫阳山大沟深,当出现重大洪灾时,交通通讯往往中断,内外信息靠人来回传达,必然延误抢险救灾的最佳时机,广播却具有简单、快速的优势。今年718日空前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给紫阳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在紧急时刻,广播网以其覆盖面广、传播讯息快的独特优势,将雨情、汛情和政府指令第一时间传达到千家万户,在组织群众撤离、抢险救灾等农村应急处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椿镇广播站站长吴高进在政府防汛紧急通知发出后,立即对外广播,不会讲普通话,就用方言,喊两个小时嗓子哑了,3名职工便轮流喊话。很多群众都是在听到广播后,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了及时撤离。该镇房屋倒塌1340间,4171705人无家可归,却没有发生伤亡事故。高滩、毛坝、洞河、蒿坪、汉王等乡镇广播站,都是通过广播迅速将县乡两级紧急通知快速、反复播送出去,营造了紧张气氛,使一些怀着侥幸心理,不听干部劝说,不愿撤离的群众撤离了危险地带,赢得了生死营救的宝贵时间。

灾后重建,广播成为跨越时空的最先进的指挥力量。在电信、移动等通讯基础设施受损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由于乡村广播室存在,且广播设施本身对信号场强要求不高,喇叭多置于山头可通过无线调频技术传达政令,所以广播很快又成为指挥生产救灾最有力的工具。受灾后,应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广播电视部门很快新增喇叭近百套,快速修复水毁广播设施。很多乡镇灾后一段时间无法上网,无法看到有线电视,主要靠听广播电台的声音了解县委县政府的最新安排和部署,电台和广播成了联通县乡及广大群众的桥梁,成为紫阳县指挥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力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