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做强劳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2010-12-29 08:55 来源:
字体大小:【

 

做强劳务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紫阳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紧扣县情实际,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坚持重基础、抓落实、强服务,积极构建宣传发动、引导培训、输出管理、后续服务、返乡创业“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劳务产业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输出达37.6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16.7万人次,总收入达28.3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2100元,占农民年收入的60%以上。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一、突出机构建设,完善劳务输出领导机制

紫阳县把劳务产业列入继茶叶、蚕桑、畜牧、矿产之后的又一主导产业,列入县对乡镇绩效考核范畴。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万人就业工程”的决定》、《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十多份重要文件,使劳务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通过建立“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整个劳务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督导监管,使得各级各部门都能够真正履行好职责,共同把劳务产业培育壮大,形成了“县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挂帅,乡镇有社会保障服务站主抓,村组有劳务信息员落实”的工作机制,使得劳务产业的发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资源整合,完善技能培训服务机制

素质低、技能缺、择业空间窄,是县域劳务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制约因素。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紫阳县按照“稳定输出数量、保障就业质量、提高劳务经济含金量”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地把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攻方向,多措并举、纵横联动,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整合资源,一体化培训。按照县委、县政府《紫阳县农民工培训10年规划》,将“阳光工程”、“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劳动就业培训工程”等四大培训项目资金、资源进行捆绑和整合,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安康技术学院紫阳分院)为重点、行业部门为主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确定每年培训万名农民工的目标。

双向互动,订单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劳动力转移培训,先后与江苏金坛、福建莆田、广东中山等地区签订了5000多人的劳务订单,依据用工单位的需求开设培训专业,统一培训、统一输出,从而实现了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培训与就业的有机对接,既促进了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又实现了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确保了就业质量,达到了培训与就业的互动双赢。

因人施策,分类培训。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区分培训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就业方向等特点,分类施教。阳光工程、农民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农村主导产业户和产业带头人,扶贫雨露工程重点放在贫困户子女,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再就业培训以城镇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复退军人为主,人人技能工程以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为重点,以定向输出技能培训为主,劳动就业引导培训以外出农民工为重点,主要开展务工维权常识、城市生活理念、简易劳动技能等培训,强调外出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务工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人数达8.9万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7000余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13000余人。

三、突出交流协作,完善劳务输出推介机制

劳务输出工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运转高效、信息快捷的劳务交流平台,为此,紫阳县在发展劳务产业过程中,充分做到“四个结合”,着力构建高效快捷的劳务交流协作平台。

外出走访与引进协作相结合,掌握更多的劳务信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带队组成劳务考察组,远赴广东、福建、江苏、上海等发达省市考察劳务输入基地建设情况,通过走访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掌握劳务需求信息。同时又通过多年来与南方一些市县形成的友好互助关系,邀请他们来紫考察洽谈劳务输出事宜,目前已与江苏泰州、广东中山黄圃、福建莆田等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每年至少组织1-2次大型劳务招聘会,每年收集劳务输出岗位1万多个。

宣传发动与典型引导相结合,营造劳务输出氛围。一方面,县里制定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层层分解落实任务,部门和乡镇上下联动、层层发动。另一方面,组织新闻单位报道劳务输出的典型事迹,通过典型引导,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举办劳务输出交流会与送岗位下乡相结合,着力培育劳务市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每年召开劳务输出交流大会及外出务工能人座谈会,每月初按时向各乡镇发布当月外出务工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寻找用工岗位搭建平台。建成开通了紫阳县劳动保障网站,各乡镇(社区)也建立了劳务信息发布栏,各村建立了信息联络员,还与电信部门联合,将劳务信息作为“114公共信息来发布,形成了覆盖全县、形式多样的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网络。2006年以来,已与广东河源、中山、福建莆田、江苏泰州等地劳动部门成功举办了5次大型劳务招聘会,通过政府组织输出累计达5000余人次。

订单培训与输出品牌劳务相结合,提升劳务输出的品位。主动加强与北京、泉州、莆田、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建立长期招工和代招工协议,承接劳务订单,建立岗位信息库,实行订单培训,切实提高劳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升紫阳劳务在全国的影响力。

四、突出权益保障,完善输出后续服务机制

在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的同时,紫阳县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建立健全保障服务机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县上以司法局、人劳局为主成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乡镇依托司法所、社保站成立了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专门负责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和援助。多次组织维权工作组到紫阳籍员工较集中、劳动纠纷发生率较高的一些省市看望务工人员,协调劳资关系,处理各类纠纷及事故,5年来共处理各类劳资纠纷12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900多万元。并在一起紫阳籍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及企业成立了流动党团组织,丰富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政治生活。在留守人员的管理服务方面,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工外出就业、“留守”群众安居乐业的土地流转政策。认真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和医疗问题。

五、突出返乡创业,完善输出回流帮扶机制

劳务输出是劳务产业发展的必须之路,但不是最终目的。大多数在外务工人员最终选择了回流紫阳,反哺家乡。近年来,紫阳县在抓好输出的同时,大力实施“凤回巢”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紫阳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建设方案》,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并在全县开展了科级领导与返乡创业农民工结对帮扶活动,每名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帮扶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协调解决用地、资金、证照办理等问题。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创业者风采”专栏,宣传返乡创业能人典型,营造鼓励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县人劳局将农民返乡创业人员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给予全额利息补贴,截止2010年,已累计办理小额贷款贴息2300多万元,组织创业培训371835人,创办各类实体1169个,带动就业5620人;团县委、信用联社也联合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服务,联手评定了100余名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贷户,发放贷款400余万元。通过他们的反哺家乡,为发展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