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发展立体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2010-12-29 09:03 来源:
字体大小:【

 

发展立体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紫阳县强力推进“立体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紫阳县农业局

 

紫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境内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最低海拔291米,最高海拔2522米,立体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明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紫阳实际,充分利用立体农业生产条件,突出优势,按照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全力实施绿色产业富硒茶率先突破战略,大力发展茶、桑、畜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魔芋、蔬菜、柑桔、烤烟和木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县“低山茶叶蔬菜、中山蚕桑魔芋、高山木本药材”的阶梯状、条块型、规模化立体农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最近,我们在深入相关部门调查的基础上,并通过查阅资料对我县立体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就全县立体农业发展形成以下五点意见:

一、茶叶是我县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全力实施茶叶率先突破发展战略,有力的推动了立体农业发展,成效十分明显

低山茶叶蔬菜产业。据统计资料,2009年,全县新老茶园总面积达16.03万亩,较2005年增加5.7万亩,增长54.9%,茶叶总产量达2492吨,较2005年增长65.6%,面积和产量均居西北五省首位,其中:密植丰产茶园达 8.1万亩;全县15个低山茶叶基地乡镇有6各乡镇茶园总面积超过1万亩,50个茶叶专业村有43个村人均茶园面积达1亩以上,有10个专业村人均茶园面积超过2亩;建成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达15个,初制茶叶加工厂达 63个,年机械清洁化加工能力达 960吨;扶持发展富硒茶连锁经营店达62家,“紫阳富硒茶”在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以7.04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名列中国茶叶类公用品牌第9位,西部地区茶叶类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全年茶叶实现综合收入3.64亿元,农民人均茶叶净收入达462元,已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蔬菜总面积10.26万亩,总产达8.32万吨,特别是以大棚蔬菜为重点的设施蔬菜生产从零起步,强力推进,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中山蚕桑魔芋产业。据统计资料,2009年,全县桑园面积12.4万亩,全年发放蚕种4.2万张,产茧2012吨,实现产值2916万元,传统的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全县种植魔芋3.34万亩,总产3.62万吨,特别是魔芋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魔芋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显著提高了魔芋种植水平。

高山木本药材产业。据统计,2009年,全县木本药材(厚朴、杜仲)面积达13.4万亩,较2005年增长了5万亩,增长59.4%;药材适龄生产量达4480吨;特别是厚朴面积由2005年的0.43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4.7万亩,增长10.9倍。目前高山木本药材产业已成为继富硒茶之后,我县强力推进的又一个优势产业。

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7元,较2005年净增1598元,增长95.7%,将近1倍。

二、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是当前我县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按照大农业思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分析我县立体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差距:

产业规模。就产业规模讲,聚集度不高,优势不突出,除茶叶产业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小。

产业板块。虽然全县基本形成了“低山茶叶蔬菜、中山蚕桑魔芋、高山木本药材”的板块格局,但点状分布,密度小,集中连片不充分、区域特色不充分、增收优势不充分。

产业水平。传统生产方式仍占统治地位,科技应用水平、物化投入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模式化生产水平、产业化组织水平等,都普遍较低。据统计资料和典型调查,2009年,全县茶叶科技贡献率仅51.7%,生产的标准化率仅52.4%;因此,产业发展缓慢,生产能力不高,产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很大。

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市场营销等发展滞后,技术水平低,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经营效益较低。此外,现有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又存在加工原料不足的困境 据典型调查,2009年,紫阳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为魔芋精粉1500吨,魔芋胶1000吨,本县仅可收购干魔芋角600余吨,需外调1000余吨,原料缺口达70%,紫阳县康洪茧丝有限公司建成的12条自动缫丝生产线,年需消耗原料干茧1200吨,本县仅收购原料干茧400余吨,缺口近800吨。因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不足,对产业发展拉动力不强。

三、立体农业发展将是未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综合调查情况,就目前我县立体农业发展情况看,我县立体农业发展正处于不断做大的时期,农业产业化正处于不断成长期,我县立体农业发展已经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

区域化发展趋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产要素因资源而组合,因发展而聚集,因效益而扩散,产业发展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在密度上不断增大,区域连片、高中低山板块做大的形势趋快趋强。

集约化发展趋势。农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分活跃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为标志,农民在产业生产上逐步以增效、增收来规划和要求农业生产,农业产业趋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方向。

组织化发展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各个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发展逐步趋向依靠提高组织化水平的不断壮大。

四、培育、优化、提升主导产业,应是我县立体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坚定主导产业。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扭住茶叶产业率先突破发展不动摇。积极实施主导产业发展工程,即稳定发展蚕桑产业,做强做精茶叶产业,迅速做大做强魔芋和木本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蔬菜产业,显著提高产业聚集度,构建茶叶、蚕桑、魔芋、蔬菜、木本中药材主导产业体系。

建设产业基地。根据高中低山,以板块发展为重点,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形式,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加快产业的区域化发展,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区域,实现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要依托产业板块,实施产业化推进工程,围绕主导严业培育加工、销售、贮藏、运输、服务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主业强、多业兴,产业强、农民富。

打造县域精品。着眼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紫阳富硒茶为首,物以“硒”为贵,把品牌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全力做强做精产业,制造产业名品,依靠品牌提高知名度,依靠名品提高竞争力,依靠精品战略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项目带动。要坚持统筹发展观念,整合项目、资金、资源和政策措施,以项目方式来规划、实施和推进立体农业产业发展,做到全局上合理布局,区域上优先扶持,重点上倾向支持,实现以项目带动做大规模,以项目促进打响名牌,以项目支撑农民增收。

五、抓重点、推模式、强扶持、夯责任,促我县立体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抓重点。一是抓好重点产业,切实把茶叶、蚕桑、魔芋、蔬菜、木本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做大做强;二是抓重点区域,茶叶、蚕桑、魔芋、蔬菜、木本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建设各有侧重;。三是抓好重点环节,加大农技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资市场监管等工作力度;四是抓好重点措施落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

推模式。以模式化生产经营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经营生产模式。通过推广先进生产模式,加大集成技术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集约水平、设施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强扶持。进一步调整、完善政府支持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倾斜支持立体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构建政府引导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优化信贷融资担保政策,激活社会资本市场,切实解决农民、企业贷款难问题;完善产业保险和价格保护政策,降低市场风险,保护产业发展;有机整合和捆绑支农资金,倾斜支持优势产业产品发展。

夯责任。以产业发展作为立体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县计划、财政、农业、林业、扶贫、茶业、信用社等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立体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夯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切实抓好立体农业发展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服务等工作;实行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确定目标,量化指标,建立体系,将立体农业发展作为乡镇、部门年度目标工作任务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严格兑现奖惩,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立体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规划指导,制定立体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配套出台优势产业发展子计划,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提升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