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抵制淘汰劣种捍卫国饮新秀

2010-12-29 09:07 来源:
字体大小:【

 

抵制淘汰劣种捍卫国饮新秀

——紫阳富硒茶种源建设的调查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副调研员曾德强

 

对久负盛名的紫阳富硒茶,一些外地消费者认为口感、香气、汤色不那么纯正和地道了,甚至对自己饮用的产品是否来源于紫阳茶区产生怀疑。

“上帝”的感觉和疑问不是没有根据和道理,因为引进的外地茶种混杂了紫阳茶树种群,而“外来移民”不如“土著居民”。这就使得紫阳富硒茶优劣难辨。

紫阳富硒茶曾被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誉为“国饮新秀”,并连续多年汇款给紫阳茶叶专家购买紫阳富硒茶,除了叫丈夫陈云常年饮用外,还分送中央领导和在京的老战友,建议他们饮用。

“国饮新秀”殊荣连连:200410月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200912月以7.04亿元的身价名列中国茶叶类公用品牌第九位。200812月,紫阳县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西北地区唯一)。

怎样才能使紫阳富硒茶永远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怎样才能使紫阳富硒茶成为中国名牌?怎样才能使茶叶这个传统产业为农民增收和全县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今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必须对紫阳富硒茶品种来一场革命性变革——大力繁育推广紫阳种,抵制和淘汰外来劣种!

花香引蝶——两位外地茶商来紫阳务茶的故事

紫阳富硒茶唐代即为贡茶,供宫廷享用,清代属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9年在北京通过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等单位的鉴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富硒茶。习仲勋同志为其题词称赞:“健康佳品驰誉神州。”于若木题词希望:“开发富硒紫阳茶为全国人民服务是紫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

紫阳茶像芳香四溢的鲜花,惹得千里之外的“蝴蝶”——名茶产地投资商来到陕西紫阳,从事茶叶育苗、种植、加工和营销。

第一个进驻紫阳的外地茶商,是紫阳县闽秦茶业有限公司经理陈瑛丽。

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铁道兵战士的陈瑛丽在紫阳境内修建襄渝铁路时,觉得紫阳茶好喝。虽然喝的是“傻大个”粗茶,加工的方式也原始粗糙,但是那种滋味和香气久久不能忘怀。转业回到家乡福建,当过机关干部,也领办过茶叶企业,但他总是觉得家乡的茶叶品质不如紫阳茶,虽然土地条件好,茶园规模大、产量高,但是售价低、利润薄。2000年,他毅然放弃福建的企业,携带300多万元资金来到紫阳县蒿坪镇,租地育茶苗,租房办茶厂,做茶叶生意。经过十年打拼和发展,公司已成为开发紫阳富硒茶系列产品的典型企业,集茶苗培育、茶叶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下辖蒿坪茶厂、四坪茶厂和一个育苗基地。公司生产的“闽秦”牌富硒翠芽、富硒毛尖、富硒烘炒青及富硒乌龙茶、富硒红茶等品种,畅销全国各地。他选送的产品多次获国内外名茶评比大奖,曾先后获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连续获六、七、八三届银奖,在201010月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经组委会选评,该公司代表紫阳参展的“闽秦”牌紫阳富硒茶被评为金奖。育苗基地培育的紫阳大叶袍、紫阳楮叶等茶苗受到茶农的青睐。

湖南辰溪县陈氏林果园林有限公司经理陈仲生,是第二个见机行事、慕名而来的茶商。
陈仲生2008年因调运杉苗来到陕西紫阳,发现紫阳茶品种好,气候环境好,尤其是独特的紫阳种的培育、推广还是空白,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商机。200912月,他带着一家人和公司几个技术人员落户紫阳,组建了紫阳县春华茶树种苗有限公司,专门培育紫阳种茶苗。在县科技、茶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在东木乡租地80亩,20102月正式启动育苗,冬春季节繁育无性系茶苗30亩,扦插了500余万株,成活近450万株。还发现大叶泡、楮叶种、柳叶种等优良单株9个,进行单株繁育,成活率达89%。由于没有提前准备母穗,所以育苗成本很高,一斤接穗划15元钱,而南方的价格才1元多;秋季育苗,仍然由于母穗园单产低,母穗培育不到位,运输成本高,一斤接穗成本也在2元左右。即使这样,陈仲生还是信心满怀,因为他相信推广紫阳茶种是必然趋势,以后会赚大钱的。虽然“7.18特大洪灾将他精心培育的茶苗打得所剩无几,但是,较高的成活率证实了在紫阳冬春育苗的可行性,紫阳种繁育只要相应的技术措施跟上,也能达到在南方育苗同样的效果。

2月份育的苗,9月份已出圃。9月份在东木乡新租的70亩地又扦插了紫阳种茶苗。11月份,先生又在蒿坪镇租地95亩,将育茶苗30亩,并计划对原有的外地品种进行根节换种,改良成紫阳种。累计投资已达140多万元(其中支付农民工工资50多万元),还得继续注入资金。暂时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显而易见,吸纳2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季节性就业,培育了近百名扦插熟练工,每天人均工资80——130元。

“我打算再租地300亩,明年春育苗50亩,秋季育苗250亩。”当笔者问及这位浙江籍老板以后有什么打算时,先生笑容满面地说,“我们公司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我还以5万元年租金租用了县茶叶研究所的茶园作为母本园。”

如梦方醒——不能再犯弃优购劣的失误

1956年,中国茶叶学会在福州召开的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及利用学术讨论会上,提出21个茶树地方品种作为全国第一批推荐良种,紫阳种名列其中。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先后收集保存了全国各地的原始材料150多份。随后,李联标研究员组织鉴定了包括紫阳大叶泡在内的80份材料。对紫阳大叶泡的鉴定结论是:物候期鳞片展最早323,活动积温10.9;一芽三叶展(开采期)活动积温<400,属早芽种;系“具有浓郁熟板栗香味的板栗香型”的7个品种之一。

研结果表明,紫阳种南迁作为湖南的绿茶品种,比在当地群体中选种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见《茶树北移和南迁的生化特性》(《茶叶通讯》1981年第4期)],现已成为湖南名茶“高桥银峰”的主要原料。

20077月,陕西省政府选定和平茶厂生产的“和平”牌紫阳富硒茶作为地方特产,参加“俄罗斯中国年”卡卢加州宣传推广活动,几十斤茶叶半日抢购一空。

紫阳富硒茶的盛名还吸引了美国、日本等国专家的关注,纷纷前来考察和购买茶叶。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帝伟.沙多还通过中国朋友将紫阳良种茶籽引种到夏威夷,并大获成功。

遗憾且不可思议的是,省内外十分珍贵的科研成果并未引起当地的一致重视,优良而独特的紫阳种并没有得到一以贯之的繁育推广,而发生了舍近求远、弃优购劣的怪现象,以先后引进的好几种外地品种发展茶园十几万亩!

建国后,紫阳县在茶叶发展史上出现了两次历史性失误。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紫阳县大量引进湖南等地的混杂茶籽,大面积垦荒植茶。用这批劣种发展的新茶园,营养生长不良,生殖生长旺盛,早花早果,多花多果,叶质硬,持嫩性差,质量低下,茶农恨之入骨。

第二次失误出现在本世纪初。大量购进福建福鼎大白等外地茶苗。福鼎大白抗逆性强、单产高、发芽早、芽头壮,是中国茶叶学会在全国第一批推荐的21个茶树地方良种之一,但是在紫阳种植其口感、香气与紫阳种比起来相差甚远,市场价格低得多。外地茶商还以其他杂种冒充福鼎大白卖给紫阳,使茶种混杂,部分产品品质失真。

两次历史性错误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及主客观原因。第一次主要是一哄而上,不讲科学。第二次主要是急功近利。紫阳山大坡陡,本地良种零星分散且与外地茶种相混杂,与南方连片茶园相比,采集纯正单株和茶籽所付出的劳动力成本都很高。用本地茶种育苗成本高,技术不过关。

两次失误导致了紫阳茶叶品种的灾难性后果。茶叶界、科技界的有识之士不断谏言。
高级农艺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茶叶专家程良斌,五十年前就开始在紫阳茶叶试验站作技术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实际主持过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课题,对紫阳茶业发展史特别是茶叶栽培的成败得失了如指掌。他说,优良品种是建立高产优质茶园的前提,推广紫阳种是稳定紫阳富硒茶品质的先决条件,也是紫阳富硒茶品牌的基础。选育和推广茶树良种,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增强茶叶在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他在20093月向县委书记、县长递交了《关于加大力度主推紫阳茶树良种的建议》,主张紫阳茶树良种应作为陕西的主推良种,作为原产地的紫阳更应加大紫阳种繁育推广力度。建议制定繁育当地紫阳茶树良种的扶持政策,对繁育推广紫阳茶树良种者给予资金、技术、物资等多方面扶持;引进良种必须是适于当地栽培的国家认定的全国良种。

紫阳县闽秦茶业有限公司经理陈瑛丽,认为紫阳茶自然品质好、抗逆性强、无污染、富含硒元素,是其他任何茶种所不能替代的。

陕西省紫阳县和平茶厂厂长、首届中国紫阳富硒茶文化节紫阳茶王获得者曾朝和,务茶已经20多年,几年前就曾在县计划局举行的行业代表座谈会上建议,发展茶叶产业不能一味地强调速度,一年发展一万亩,不如搞一千亩成功的茶园,用本地茶树育苗,发展一点是一点;贪大求洋,从外地引种,势必把本地优良茶种弄混杂了。曾茶王主张,县茶叶研究所应充分发挥作用,用自己的基地培育当地品种,做出样板,进而落实到乡镇,育苗基地建好了,茶叶产业才能稳步发展。

紫阳县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经理孙洪军,2004年从红椿镇财政所所长岗位自愿下海办茶叶企业,放下财神爷不当而自找苦吃,原因之一就是他看好紫阳茶品种的优势及其潜在的国内外市场。20065月,跑遍了中国很多地方的日本株式会社日野太太,在西安一位专做中药材生意的朋友先生的陪同下来到紫阳,被这里的生态环境、茶叶口感所吸引,在盘龙茶公司住了三天,与之签订了250公斤特级毛尖茶、500公斤特级绿茶的供货合同,随即通过朱先生拥有出口权的公司出口到日本。日本消费者反映这茶品质超群。翌年6月,日野太太又来到盘龙公司,就下一步合作开发绿茶粉进行磋商,提出了紫阳种群过于分散、产量低、生产规模小、有机化无保障(对茶叶基地控管力所不及)等疑虑和问题。日本茶商提出的问题深深地触动了孙洪军: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注重源头和根本!

固本强基——上下同心掀起茶种革命

茶叶专家和业内人士的真知灼见,促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抓品种。近年来,县委、政府领导明确要求,本地有多少茶种,就发展多少茶园,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采购外地茶种。对外来从事紫阳种育苗的企业给予协调土地、修复河堤、人力支持等力所能及的帮助。

茶树种子繁殖既可直播又可育苗移栽。历史上最早是采用直播,其能省略育苗与移栽工序所耗劳力和费用,且幼苗生活能力较强。育苗移栽可集约化管理,便于培育,并可选择壮苗,使茶园定植的苗木比较均匀。县政府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根本上捍卫紫阳富硒茶品牌。采用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并举,无性繁殖采用集团选种与单株选育并举的办法,加快繁育速度。充分利用1984年陕西省农业厅组织的《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的成果,在紫阳种主产地选定紫阳大叶泡、紫阳楮叶种集中的茶园作为母本园,加强对母本园的改造复壮工作。选定的有性繁殖采种园,加强肥培管理,夏秋茶多留少采,以促使多结籽。采用无性繁殖办法时,重点在紫阳大叶泡、紫阳楮叶种的主产地选定性状较一致的茶树,建立母本采穗园,先台刈更新,重施基肥,用复壮的枝条进行剪穗扦插。除对特殊优良性状,如早芽种等,采取单株剪穗繁殖外,其他的采取集团选种剪穗繁殖。把紫阳种的良种选育推广纳入科技下乡入户工程的工作范围,在茶叶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户、专业户进行繁育,由业务部门协助推广。

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后,在紫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向政府指出:“引进的福鼎大白毫和龙井43号茶种,表现较差,效益不高,群众对调运外地茶种反映强烈。”同时对《县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作出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加快对地方优良品种挖掘、选育、推广的科技投入,在茶叶上积极发展紫阳大叶泡群体茶,发挥地方特色,壮大主导产业。

县科技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紫阳茶群体种选优及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制定了《紫阳县地方良种种源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召开座谈会,邀请全市专家讨论征求意见,把茶树紫阳种选育开发作为抓良种建设的突破口。选派专人到和平、焕古等地寻找最具有代表性的本地良种大叶泡。

县茶叶局、茶叶总公司狠抓当地茶树良种繁育及推广。加强了对2009年育苗基地的定期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针对管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补救措施,在总结以往育苗成败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符合紫阳实际的育苗管护技术要点,实施后效果较好,扦插成活率达到80%,亩出圃合格茶苗达到9万株以上,是紫阳历年来育苗效果最好的一年。在红椿(筲箕湾、尚坝)和双桥(四坪)落实育苗业主3家。配备设备,扶持有机肥,促进茶树良种的繁育。

知名茶叶企业更加重视选育优良品种,从原材料的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保护自己的品牌。紫阳县和平茶厂已禁止收购福鼎大白等外地茶种鲜叶,本地茶鲜叶收购价每公斤高达360元,而福鼎大白20元一公斤也不收。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投资狠抓紫阳茶树良种繁育,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指导下,自2007年以来,每年育苗3050亩,狠抓茶园基地建设,已用本地良种茶苗培育示范茶园300余亩。

迄今,全县已育紫阳种茶苗250亩,2011年秋可产苗3000万株。2011年全县育苗500亩的计划已经落实,届时产苗可达1亿株。

经历科学和正气的洗礼,“国饮新秀”紫阳富硒茶将会更加纯正,香飘四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