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十一期 > 正文内容

八十件实事 促推紫阳沧桑巨变

2010-12-29 09:08 来源:
字体大小:【

 

八十件实事 促推紫阳沧桑巨变

中共紫阳县委副书记  罗万平  紫阳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尹正涛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去落实”、“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方法总比困难多”......近几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关注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突破发展始终,在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用“小财政”撬动“大民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群众最急的难事,办群众最盼的实事,通过开展万人问卷调查,每年公开承诺办好城镇10件实事和农村10件实事。连续四年累计投入16.4亿元,着力办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80件实事。一件件实事见证了紫阳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轨迹:

城市实事,打造了一座美丽的山城

坚持从县城亟待完善的设施和群众最需解决的难事入手,着力打造紫阳板石特色县城。投资8000万元建设紫阳广场,对体育场进行升级改造,与广场连为一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运动休闲娱乐场所,结束了紫阳县城无广场的历史。

奋战三个月打通桥沟路,打破了“走投无路到政府”尴尬局面,形成了城市环形路网。实施了紫府路、红广路、神峰路、火车站进站路改造,街更宽了、路更畅了。

注重加大市政设施的投入,建设了紫阳港及观江平台、县城防洪工程、二期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场、农贸市场、地下停车场等,对背街小巷及公厕、供排水设施和电网进行改造,实施了亮化美化工程,城市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彰显了紫阳板石特色。

启动了县城新区(西门河移山造地)项目,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县城规模;建设跨汉江公路大桥和江南滨江景观长廊,开发江南旅游新区,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年来,累计投入近4亿元,40件实事使紫阳山城发生了巨变,一个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更加规范、人居环境优美的板石县城正在崛起,紫阳将成为人居、创业、投资的热土。

 绿色产业,秀美了山川造福了百姓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围绕“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地建设,发展强村大户,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绿色产业。

 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集中流转好田好地发展丰产密植茶园,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扶持茶叶连锁经营店、实施茶叶“五统一”品牌整合,“紫阳富硒茶”公用品牌价值居中国茶叶类第9位、西部地区第一名。茶叶年产量达2983吨,实现综合收入5.6亿元,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

 投资600万元,扶持建设设施蔬菜(中棚)1000亩,丰富群众“菜篮子”,缓解蔬菜价格偏高问题。

 投资2250万元,发展魔芋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扶持建设五万头商品猪基地乡镇3个、万头商品猪专业村6个和双安乡10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在中高山发展厚朴、杜仲等中药材10万亩;从2010年起,免费向蚕农发放蚕种,稳定蚕桑生产。

 在高硒区双安乡建设富硒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发展设施高效农业。每年财政贴息250万元,争取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扶持富硒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通过建基地、扩规模、立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立体农业布局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837元增长到2009年的3267元。 
  交通建设,破解了瓶颈打开了山门

坚持把公路建设作为率先突破的重点,作为每年必办的农村实事之一,发扬克难攻坚、苦拼实干的竹山村道精神,举万民之力,抢抓机遇,打了一场公路建设攻坚战。

 三年新修通村水泥路1680公里.2010年,在省市无建设指标的情况下,县财政自筹资金再支持建设通村水泥路100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群众想都没敢想的事变成了现实。

 新修通乡水泥路和油路460公里,启动了渔紫公路改造,将逐步实现出境公路高速化、县乡道路等级化、通村道路水泥化目标,长期制约紫阳发展的交通“瓶颈”基本破解。

   惠民助困,健全了机制形成了体系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连续四年被列入农村十件实事,筹资标准和补偿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全县有26.2万余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3%,累计补偿患者48.75万人次,平均报销比例达48.69%

在城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不断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      

与此同时,城乡困难群众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全县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乡镇敬老院13所,建成县城中心敬老院,对7.18受灾“五保户”实行集中建供养,全县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

  从生活、就医到就业,再到就学,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实,群众所得的实惠也越来越多。整合有关培训资源,安排专项资金,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一个不少地进行培训,提升就业水平。同时,以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确保就业稳定。

   安居乐业,关注了民生促进了发展

4年办的80件实事,惠及群众方方面面,着力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些实事工程的实施,让紫阳老百姓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对民生改善的高度重视。

群众过上新生活累计投入2.5亿元,共实施生态移民和异地移民19908245人,建设扶贫重点村84个、新农村示范村19个、特困村34个,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新建人饮工程196处,让5.7万人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建设沼气池,实施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了村村通广播、通移动电话,70%的行政村接入了互联网,让农村群众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农电网改造率达72%,群众用上了安全放心的电。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7244户,建设廉租房14000平方米,困难群众住房有了保障。

教育打胜翻身仗。“两基”攻坚顺利通过验收。“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累计解决了179839各学生上学困难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蛋奶工程”,让中小学生吃上了营养早餐。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排除危房5.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0.3万平方米,学校环境大大改善。筹资3200万元,全面化解普九债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重奖优秀教师,救助困难家庭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连创新高,2010年高考达二本线以上478人,比去年净增190人,增长66%

群众看病不再难。在农民看病更有保障的同时,看病也更方便。建成县医院门诊楼、中医院综合门诊楼,新建乡镇卫生院21所、规范化村卫生室212所,村卫生室规范化达标率达到100%在县乡医疗机构设立扶贫病房,实施城乡贫困人口大病医疗救助,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解决。

农民娱乐有去处。建设乡镇文化站9个、村文化室40个,农村(社区)活动中心40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室88个,乡村有了文化活动场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群众更有安全感。以“平安紫阳”建设为契机,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在机关单位、车站、码头、集镇、交通要道等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292个。

一项项工程,一个个数字,紫阳人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质量一天比一天好,幸福指数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