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二期 > 正文内容

扶贫工作开新花新村建设结硕果---镇坪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2010-02-03 15:52 来源:
字体大小:【

 

扶贫工作开新花  新村建设结硕果

---镇坪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镇坪县农办主任  田延华

 

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镇坪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一个个新村拔地而起,镇坪农民告别了饱而复饥,暖而复寒的历史,贫困人口由1.8万人下降到4300人。2009年以来,镇坪县紧紧围绕“加快突破发展,富裕镇坪人民,建设人均强县”的实践载体,进一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狠抓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各项工作,切实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镇坪”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领导  夯实责任

扶贫开发关键在人,成败在干。切实加强扶贫重点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是取得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镇坪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扶贫、计划、财政、组织、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30多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重点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定期不定期召开4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县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资金捆绑投入问题)。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有23人从事扶贫开发工作。同时,县上落实了县级领导包挂重点村和县级部门包扶重点村的包帮责任制,把领导和帮扶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头,夯实了工作责任。每年都有70多个部门帮建各重点村和示范村,共投入捆绑资金7000多万元,正是这些部门的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扶贫重点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规划  群众参与

规划先行,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根据新时期参与式扶贫要求,扶贫办本着规划在先,建设在后的原则,科学规划。在贫困户确定,扶贫项目选择,资金安排使用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科学编制完善了扶贫开发规划,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而重点村也按照“一年启动,两年见效,三年达标,五年小康”和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建设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召开村民会议进行讨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部分村并通过专业人员评估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扶贫开发规划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可行性和前瞻性,使规划更加符合村情,贴近实际。同时又将扶贫重点村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安居工程、民生工程紧密结合,不断增加了重点村建设投入,有力的提升了扶贫重点村建设整体成效。

资金捆绑  整村推进

在重点村布点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根据各村致贫的不同因素,优先启动对脱贫致富有一定代表性的贫困村,以此辐射带动其它贫困村搞好扶贫开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投入需求量大,涉及面宽,单靠扶贫部门每村2530万元扶贫资金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打总体战,综合协调各方面的财力、物力,加大投入力度。按照规划要求,坚持群众参与、部门帮扶、领导挂联相结合,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安排各类项目,集聚各类涉农资金,建立资金捆绑使用机制。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整村推进。认真落实“五到村”的政策,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因此,政府将扶贫、计划、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电力、卫生、教育、广电、电信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与重点村财政专项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社会各界捐赠资金进行捆绑,集中用于重点村建设,保证了已开工建设的重点村各项扶持投入都在100万元以上,从而也带动了群众自主投入的积极性,形成整村推进的强大合力。在重点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药引子”作用,运用有限的扶持补助资金,引导农户自愿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

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在重点村建设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逐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扶贫工作重点,提出了建园与建家同步,新建与旧改并举,迁建与退耕结合,修地与水利设施配套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经济庭园化、墙壁白色化、地面水泥化、厕圈标准化、环境秀美化的建设标准。将项目细化为“五改”(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院坝),“三建”(建家、建园、建沼气),“五通”(通电、通路、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共完成“五改三建”6700多户,镇坪农村“圈厕乱建、厨房脏乱、牲畜乱窜”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完成村道建设225.7公里(其中水泥硬化170.5公里),修连户路75.4公里,建便民桥57座,农民走上了平坦路;建人饮工程93处,使37000余人喝上了干净水;改造农电线路1680余杆公里,完成一户一表8000多户,农民用上了放心电;新增入户电话6000余户,密切了镇坪农民与外界的联系沟通;95%以上的户都能看上电视,农民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内外的情况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村容村貌的改善,加快了扶贫重点村建设步伐。

调整结构  增加收入

在重点村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135”工程和生猪养殖“一县一业”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稳定人均千斤粮。二是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中药村,达到人均3亩药。三是采取正确引导、政策鼓励、资金补助等办法抓圈舍改造、仔猪繁育、防病治病、科学养殖等关键环节,提高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实现5头猪。四是围绕畜牧产业建设,开展科技培训、抓点示范、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后劲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抓。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培训,每年重点村劳务输出5000人以上,累计培训安置就业500人,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2.6万余人次,极大地盘活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劳动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

破解难题  科学发展

为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缺乏、贷款难问题,镇坪县扶贫办开展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10个乡镇中选定了10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贫困村做为试点村。由于这些村贫困农户较多,贫困面较大,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组成由扶贫办主任带队的工作队,分别赴10个试点村召开村干部会和全体村民大会,宣传实施千村互助资金项目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让群众充分了解实施扶贫互助资金的目的,了解互助资金的概念、性质和参加互助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村民积极自愿参加互助资金协会组织。扶贫办班子成员也落实了包联责任,在开展其他工作的同时,带领乡镇干部,深入到各布点村,面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村民进行宣传讲解和思想发动,让老百姓明白开展此项工作对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扶贫办和广大扶贫干部的努力工作下,镇坪县10个试点村互助资金协会已正式成立。在成立过程中,县办班子成员按照包联责任,同乡镇干部一道进行了全程指导。省市县配套的150万财政扶贫资金已打到各协会的账户,全县10个试点村互助资金协会正常启动运行。互助资金的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严格政策  强化管理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和“直通车”的要求,镇坪县扶贫办加强资金管理,瞄准对象,瞅准项目,定期审计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定期接受省市检查审计,严格履行县乡村三级把关,三级签审制度,适时公开,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统筹城乡  提升水平

为使全县彻底改变贫困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镇坪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两万人”人居环境建设目标规划。在重点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与移民扶贫、生态移民、安居工程紧密结合。通过分散搬迁,集中安置的办法,将搬迁的贫困户尽量集中安置在集镇、重点村建设规划区内,以便统筹安排搬迁户的水、电、路、电视和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拉大了集镇骨架,提升了新农村、重点村、特困村建设水平,加快了农村集镇化进程。

规范动作  瞄准贫困

扶贫开发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工作面广,政策性强。镇坪县扶贫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务实,做到规范权利运行,严格依法办事,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在扶贫过程中,能认真学习扶贫政策,制定服务基层的公开承诺制度,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尊重关心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瞄准贫困,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