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0年安康工作>2010年第二期 > 正文内容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动镇坪林业发展

2010-02-03 15:56 来源:
字体大小:【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推动镇坪林业发展

 

镇坪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韦树辉

 

 

镇坪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适宜林木生长,全县有林地面积210万亩,其中集体林110万亩。

一、发展现状

(一)森林资源持续稳步增长。总面积149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到21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为156万亩,商品林面积54万亩,分别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74.3%25.7%。在总面积中,国有林99.7万亩,集体林110.28万亩(其中乔木林地958144.5亩,竹林675亩,疏林地3049.5亩,灌木林地23013亩,未成林造林地101025亩,宜林地16894.5亩)。森林覆盖率达84.2%,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达957.9万立方米

(二)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全面落实了210万亩天然林管护任务,新增天保人工林面积3.4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9.27万亩,第一个政策兑现周期,国家补助资金17056.8万元,农民人均3385.5元。全县生态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侵蚀模数和河流泥沙含量逐年下降,自然灾害逐年减少,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重点区域绿化成效显著。“三化一片园”绿色家园建设和领导绿化点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有2个行政村通过市级验收,岚镇路、平镇路绿化工作基本结束,绿化里程100公里。通过对重点区域的绿化,为全县工程造林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建成板栗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0.7万亩、以杜仲、银杏、黄柏、姜柏、厚朴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7万亩,漆树7万亩(人工林2.5万亩),速生用材林基地5万亩。森林旅游起步良好。林麝养殖场人工养麝180余只,人工提取麝香取得新突破。2008年林业产值2817万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不够。法规宣传深度不够;管护队伍素质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设备薄弱,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公安的办案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我县林业发展的需要;执法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林业产业规模小、起点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偏小,2008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2817万元,仅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业收入占8%;二是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不稳定,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三是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积极性不高。广大农民没有看到林业产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缺乏,大局意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不适应现代林业管理的需要。

二、发展重点

全面实施“兴林富民,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森林资源,主攻经济林,突破森林旅游,加快林权改革”的总体目标,实现工作重点由单纯的重保护向保护与发展并重转变;造林树种由生态林向经济林转变;造林绿化由远山高山向城镇、新村、公路沿线、河道两岸转变;工作成果由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到2015年,全县建成干果基地和生物质能源“两大基地”,总面积达到25万亩,农民人均达5亩;其中,建设板栗林基地15万亩(对现有15万亩板栗林的改造),建设核桃林基地5万亩(其中新建核桃示范园4.3万亩,改造0.7万亩),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5万亩(新建);发展椴木香菇5.5万架,袋料香菇600万袋,建成一个100万公斤的气调式板栗低湿保鲜库和一个年加工板栗1000万公斤的加工厂。林业重点产业丰产达效后,年总产值29662.5万元,林业产业实现农民年人均收入5885元。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全县海拔气候条件,按照建设“两大基地”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生漆、板栗、核桃,按照实地适树、突出重点、发展大户、集中连片的原则,逐乡逐村进行规划设计,逐年组织实施,确保产业建设有序进行。

(二)强化管理,提高效益。首先是科学选种,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在林业产业品种选择上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选择本土优良品种;二是选择经过科学论证适合镇坪发展的品种;其次是科学管理,目前我县的林业产业管理粗放,很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产业园艺化程度极低,效益低下,影响农民兴林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技术培训,以管理提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推动全县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拓宽投资渠道。一是从2010年开始,建议县政府从国家生态补偿基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种筹集资金渠道;二是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机制,不断激活民间资本,增加农民对林业的投入;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稳定的林业经济政策体系,吸引和鼓励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四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有效推动我县林业产业的发展。

(四)深化林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稳定一批、完善一批、调整一批”的办法,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形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逐步实现林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原则,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吸引和鼓励各种所有制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产业领域汇集,进一步掀起全社会办林业的热潮。

(五)坚持科技兴林,强化科技队伍。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林业种苗培育、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保护、加工利用等方面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增加林业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林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科技与林业产业的紧密结合,为林业产业的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在工作安排中把学习和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密切结合林业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岗位职责,抓好检查落实。在每年3月,举行林业依法行政大培训,系统学习《森林法》和各项涉林法律法规,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和走村入户巡回检查,送法律政策上门,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使应受教育面保持在95%以上,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林业法律意识。

(二)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政策法规,及时制定完善符合实际且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规范执法管理程序;二是狠抓林木采伐管理,合理分配农民自用材和烧柴指标,严把审核发证关,加强监督管理,杜绝无证和超限额指标采伐林木的违法违规现象发生;三是强化林地林权管理,定期组织清理整顿,严格审批征占用手续,及时核发林地使用证书;四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狠抓冬春两季关键时期,制定完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层级责任制;五是积极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认真落实森林植物检疫检验任务,突出山场和流通环节监管;六是积极开展平安林区创建活动,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林区综合治理力度。坚持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相关部门密切参与配合,针对林区实际,适时开展整治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一是规范执法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坚持各类案件由局法制组集体讨论审批制度,严把质量关,确保案件败诉率和错案率均为零。二是加强检查指导,以森林派出所辖区为中心,深入实际检查指导和协助执法工作,加强案件查处,狠抓大案要案和有影响的案件侦破。三是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区和案件办理责任人制度,加强监管,严格考核,提高执法服务水平。四是强化执法监督,落实层级监督制度,并将其作为“阳光政务”的重要内容,坚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逐步完善各项措施;坚持接受人大、政协和检察机关的检查监督,认真办理议案、提案和建议函,积极改进工作;坚持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坚持做好内部监督,每年定期开展两次执法检查和案件评审活动,完善管理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予以奖惩。

(四)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和办事程序。在具体执法工作中严格做到:一是公开、公平、公正、文明执法,做到及时公开法规政策和案件查办结果,准确运用法律条款,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正确行使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权;二是严格执行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做到接报、初审、决定按章操作,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认真履行岗位职能;三是规范法律文书,做到客观公正获取证据材料,事实清楚、证据详实、定性准确,一般行政案件由法制组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重大案件需经法制组初审提出意见后报局党组讨论决定;四是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加大林业系统行政行为问责力度。

(五)严格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管护。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一是严格实行“谁设计、谁指导、谁检查验收、谁负责”的一包到底的责任追究制,切实执行“一线工作制度”,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负责,标准在一线坚持,任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策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树立,认真落实“三项责任制”,领导负责制,包村干部包干制,任务目标责任制,并把工程实施作为县对乡、乡对村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造林管护质量求高。严格实行管护双项目标管理,制定造林管护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在每年初,县、乡、村、组、户签订责任状,明确管护责任、任务和奖惩,实行“五抓”措施,抓春秋两季管护,抓补植补栽,抓复耕检查,抓面积核实,抓封山禁牧。开展春秋两次抚育管护集中会战,管护结束后由乡镇初查,县上检查,对管护不到位、质量不高或未管护的,逐乡镇下达整改通知书,暂缓钱粮兑现,限期整改,确保管护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推行管护联保责任制,采取5户为一个联保小组,实行连带责任,凡联保户中有一户管护不到位的,其他户均暂缓兑现,起到相互监督、互帮互促,维护退耕还林政策的严肃性。

(六)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狠抓执法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以干部作风整顿和公安“三基”建设为载体,狠抓教育和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格监督管理制度,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培养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林业执法公正、公平进行;四是严格目标任务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制定完善相关奖惩措施,积极开展创佳评差活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