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八期 > 正文内容

走旬阳特色之路发展大水利事业

2011-11-04 09:08 来源:
字体大小:【

走旬阳特色之路  发展大水利事业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2 个镇318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权试点县。旬阳秦时设旬关,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近年来,旬阳县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人文化进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传统农业文明加速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5.44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财政总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9.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809元,较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7,2009年增长19.7%

一、水利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和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供水和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旬阳境内河流密布,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全县“一江三河”水系出境流量240亿立方米,一方面水量充沛,另一方面生产生活性缺水,加之旱涝频发,山大沟深,地碎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水利建设历来是兴县安民的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意义,自觉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挖掘水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奋力推进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旬阳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水利建设活动,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水利改革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制约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干旱与洪涝灾害频发仍然是全县人民的心腹大患,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依然是全县迫切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二、旬阳水利事业发展的重点

(一)认真抓好民生水利,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以解决民生为本,全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县城供水干渠维修和除险加固进度,实施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扩大县城供水覆盖面。搞好水源地保护,启动建设冷水河水库,保障县城水质安全。加大集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连村连片供水,力争2013年前基本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安全供水保证率。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供水体制改革,探索组建东区、南区、北区三大供水公司。切实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二)扎实抓好基础水利,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以冷惠渠、西惠渠、平定河“三大灌区”改造和平定河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冷水河流域水源地生态保护区、蜀河流域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大北环连片开发区“四大片区”建设为抓手,以国土整治、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依托,大搞基本农田建设,新建一批小泵站、小机井、小池塘、小水窖、小渠道“五小”水利工程,对原有的水利工程清淤扩容和渠系配套,尽快恢复灌溉功能。同时,按照“四高一建”标准,力争10年内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0万亩,实现节水灌溉10万亩和全县农业人口人均1亩高标准农田目标。

(三)大力发展生态水利,不断优化生存环境。坚持植树造林,养山护水不放松。突出小流域治理,利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山地灾害易发区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等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河沟治理,结合退耕还林和移民搬迁,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并举,完成吕河、构元、桂花、甘溪等4个项目区,平定河、陈沟等12条小流域治理任务。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切实抓好吕河卧牛山科技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立体种养技术。按照水保监督前置要求,落实建设项目水保设施的设计、施工、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加大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确保江河水质。

(四)积极开发资源水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统筹防洪、发电、水生态旅游等功能,加快旬阳、赵湾、仁河等汉江、旬河梯级电站建设。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大汉江、旬河电站库区水面开发利用力度,扩大水产养殖规模。以阳山、吕河特种水产养殖为示范,抓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公馆、铜钱关、红军等地的特种水产养殖步伐。积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发展休闲渔业,打造旬阳无公害水产品牌。以汉江、旬河梯级电站水库为重点,着力发展水旅游产业,打造全县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特色品牌。

(五)切实加强安全水利,促进人水和谐。加快汉江旬阳流域和吕河、蜀河、仙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结合移民搬迁退地还河、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重点地段、重要集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以地质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加快麻坪、大金河、桐木等山洪沟治理,完成西沟河水库等三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任务。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全面推行“三到户”模式,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协调有序,镇自为战,依靠村组,预警到户,责任到人,群联群防,立足自救,提前转移,安全度汛”的应急管理机制,力争用510年时间,把受洪水及地质灾害威胁的2万住户全部搬迁到安全地带。加强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强化河道管理,规范河道砂石开采秩序,确保行洪安全。

三、健全水利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集中要素大办水利,办大水利。按照政府主导,水利搭台,部门联动,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人力、资金和项目,通过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按流域、按片区整体推进,建立农田水利示范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和衔接,避免重复立项、分散投资、重复建设。

(二)多渠道筹集水利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重大项目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探索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民加大水利建设投入。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在河道整治、水电开发、改善环境、渔业生产等方面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水利建设领域。

(三)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府规划、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民受益”的原则,落实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国有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经费。探索建立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县镇村三级管理体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以水养水”,节能降耗,提高效益。

)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素质,切实提高水利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培养、选拔和引进各类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按照全县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工作机构,争取增设人饮安全管理站,分设农建办、水产站、水管站,并根据水利公益性原则,全额预算经费和工程维护费。力争5年内基本完善覆盖全县的职责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同时,根据水利事业发展需要,改善水利队伍和部门的工作条件。

(五)建立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各类水利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发挥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积极性,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作者:旬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