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二期 > 正文内容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3-17 16:15 来源:
字体大小:【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市三届一次人代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建兴同志全面总结了全市“十一五”和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二五”和2011年“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完全同意;市水利局继民局长作了很好的专题发言,请大家一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会上印发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讨论稿),请大家认真研究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下面,我着重就2011年“三农”工作的几个问题讲一些意见。

一、关于农村发展形势问题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阶段特征,积极探索完善“三农”工作的思路措施,着眼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提出实施“强村大户”战略;着眼加快扭转“大林业、小产业、低效益”现状,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着眼破解农村贷款难问题,开展了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着眼促农增收目标,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五条意见》;着眼发展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着眼发挥农业资源新优势,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意见》;着眼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突破,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定居的意见》。这些举措使我市“三农”工作环环紧扣,改革创新步步深入,思路部署形成体系,走出了富有安康特色的“三农”工作新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和新增劳动力 “一个不能少”的培训计划,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全面增长,特别是2010年大灾之年实现了农民增收目标,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6元,比上年增长20%,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二是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坚持“一村一品、强村大户、龙头牵引”,生猪规范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加速扩张,跃居全省第二,培育出了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级养殖龙头企业阳晨牧业公司,引进富润、大红门等一批著名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茶叶、魔芋、蚕桑、烤烟、林果等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中加快转型;设施果蔬、水产养殖、苗木花卉蓬勃兴起,堪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乡村旅游势头强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三是“三个集中”态势初显。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83万亩,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6家;工业向园区集中,安康高新区和县区工业园区聚集工业580户,工业集中度达52%;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五年累计转移农民18万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农村新社区118个。产业发展向园区化、设施化、集约化迈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转变。四是农村面貌显著变化。通村水泥路突破1万公里,解决安全饮水96万人,治理水土流失3500平方公里,造林育林2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建设新农村示范村564个,农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建成圈厕沼一体化10万户,实现40.3万人稳定脱贫,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落实,“蛋奶工程”普惠农村中小学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达67%,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基本实现全覆盖。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从而也把我市“三农”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市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深层次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条件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安康两山夹一川,立体差异大,耕地零碎且山地多、平地少,产业布局难统一,水利设施难配套,农业机械难运用,生产成本高,提高比较效益困难多,争取中省支持特别是大项目的难度加大,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本的难度更大,对发展现代农业构成严峻挑战。二是农村优质资源加速外流。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受比较效益低和务工收入高的双重影响,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农民不愿务农,其创造的劳动力价值大部分也用不到农村,更加加剧了农村智力、技术、资金等优质生产要素短缺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面临农业萎缩、农村凋敝的风险。三是自然灾害频发使农村发展屡屡受挫。我市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区,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村人口居住在灾害易发区域,加之基础设施脆弱、抗灾能力不足,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极易造成重大损失,一些地方长期抗争在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发展屡屡受挫,类似去年的“7.18”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就使这些地方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同时,一些地方在对“三农”工作的认识、领导力量的布局和经费投入上,也有淡化、消弱和减少的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

深刻分析这些问题,是为了在相对困难的客观环境中,更多地抢抓发展机遇,更好地争取中省政策支持。“十二五”时期,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将更大;中央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持续加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美好家园建设,强农惠农政策会更多更好;省委、省政府支持陕南循环发展、建设绿色产业、解决“山地危居”问题,必将对农村发展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特别是当前最现实、含金量最高的机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市作为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在生态建设上将会获得国家更大的倾斜支持;二是中省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对我市改善水利设施、发挥水资源优势十分有利;三是省上实施“陕南山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我市22万户88万人纳入规划,按现行补助标准将获得省上近40亿的直接投资,还可拉动300多亿的民间投资,必将对我市农村发展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定信心,珍惜机遇,克难奋进,齐心协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实现新跨越。

二、关于农民增收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主要反映在家庭经营收入上。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高效产业,巩固提高劳务经济质量。

(一)着力构建立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体的地貌特征和零碎的耕地分布,决定了我市农业必须多元发展,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鲜明个性和“富硒”品牌抢占市场、获得高效、扩张规模、循环发展,构建立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的原则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劳务收入为参照,以亩均纯收入川坝10000元、浅丘5000元、中高山3000元以上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对接一县一业。一要大力推广三种发展模式。这就是:浅丘川道“猪沼园”,咬定生猪产业实行一业为主、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川坝突出发展设施果蔬、苗木花卉现代产业,浅丘重点提升茶饮、蚕桑、烤烟、黄姜等传统产业。要迅速启动月河川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组建得力班子,制定切实方案,整合资金,配套设施,强力推进,力争当年见到实效;中高山林下种植魔芋,利用魔芋适宜林下生长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刺槐、木本药材等经济林和选择中幼疏林地块,大力推广林下种植魔芋,衍生发展养蜂、食用菌产业,实现林、芋、蜂、菌联动发展,提高综合效益;江河溪流发展名贵特养水产,大水面突出发展名贵鱼网箱养殖,冷水资源主攻仿生态养殖大鲵,兼顾发展水面散养和红鳟、金鳟、银鳟等冷水鱼,从种苗源头强调结构、加快繁殖、扩张规模,尽快把安康水产打造成继生猪之后的第二大产业。二要大力培养农业企业家队伍。现代农业需要企业家引领发展。把大户培养成农业企业,联合中小户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务工能人返乡创办农业企业。今年要精心组织一次农民企业家观摩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比学赶帮,提升能力。三要着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基础性作用,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尤其要把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使特色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益倍增,把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建立在稳固的产业基础上,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劳均年纯收入与务工收入不相上下,以现代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达到50%左右。

(二)巩固提高劳务经济质量。我市务工收入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从目前情况看,输出规模不会有太大增长,关键要在输出转型、就地转移和劳务市场建设上下功夫。一要强力推动劳务输出转型。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继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新增劳动力“一个不能少”的培训计划,加快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管理型、创业型转变,使劳务输出在转型中提升质量、增加收入。二要大力促进农民就地转移。着眼 “陕南山区贫困农民搬迁工程”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强力拉动,开展全民创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加强与重大建设项目用工的衔接协调,努力扩大农民就地务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农民,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三要加快建立县乡劳务市场。当前,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服务,乡村劳务供需脱节和劳务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部分劳力要么找不到务工岗位,要么漫天要价闲在家中;另一方面,一些农业企业又因劳动力短缺而发展受限,更严重的是使优质资源进入农业产业开发望而却步。必须尽快建立县乡劳务市场,充分发挥信息中介、价格协调、维权服务等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的互利双赢。

(三)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我市农民收入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拉低了整体水平。要认真总结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深刻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务求实效。一要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陕南山区贫困农民搬迁工程”为契机,对自然条件差、脱贫无望区域的农户,实施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存、致富环境。二要加大贫困户增收能力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强力落实产业扶贫举措,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三要加大带动型经济组织建设力度。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乡村干部、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创建扶贫合作经济组织,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带领他们发展生产,就地务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三、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

市委二届七次全会作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来,各县区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要继续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以推进“三个集中”为重点,用“三化联动”谋划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一)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发展规划。要扭转农村发展无系统规划、与城镇建设不衔接的局面,把城乡一体发展的规划编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头等大事,按照“全域安康、城乡一体”的要求,坚持“资源承载、产业支撑,特色鲜明、安全避灾”的原则,抓紧编制人口居住、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空间布局规划。要把人口布局作为全部规划的基础,推动人口向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公路干线、汉江两岸和中心城市、小城镇、农村新社区集中,形成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开放互通、资源集约、城乡一体的空间结构体系。坚持把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手段,建立规划执行的刚性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定位准确、推进有序,不走弯路、好中求快”。

(二)抓好农村新社区建设。要在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入镇的同时,按照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和管理社区化的要求,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鼓励基础设施薄弱、人口持续减少区域的农民,通过退宅还田、异地置换,向农村新社区移居。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新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把农村新社区打造成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之地,实现山美、水美、村庄美,使“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三)继续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县区试点工作,要在“三个集中”、“三化”联动、激活投资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上将在适当时间组织一次现场观摩交流活动。

(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在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农户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以落实农民财产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规模经营为目标,一要继续深化土地规范流转,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今年新流转耕地10万亩。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二要加快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出台《关于推进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搞活林地经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林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全年完成林地流转10万亩。三要全面实行江河水面承包经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开发水资源,促进水产、水饮、水游等水产业蓬勃兴起,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巩固提高农村信贷水平,鼓励县县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缓解农村发展资金困难。

四、关于水利改革发展问题

我市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措施滞后,农村人水分离、地水分离现象较为普遍,干旱与洪涝时有交替发生,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矛盾突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确定为“水利建设年”,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全面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

一要制定水利建设规划。发展水利,规划先行。要抓紧开展水利普查,尽快完善“十二五”水利规划,在此基础上,加快编制防洪保安、水源建设、农田灌溉、安全饮水、水土保持、渔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坚持把水利规划与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有机结合,严格按照规划布局项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关联性,提高水利设施建设的综合效益。

二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要准确把握国家水利投资方向和重点,集中主要技术量力量,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有效项目储备。要加强信息联络和项目申报,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进入中、省计划。县区政府要在项目准备工作上心中有数,领导得力,舍得投入。

三要抓好水利重点工程。一是抓好汉江干支流城镇堤防建设、河沟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治理等防洪保安工程,增强沿江沿河重点城镇抗灾能力。二是抓好联村联乡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城乡安全供水保障能力。三是抓好 “五小”抗旱水源、节水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四是抓好水土保持、流域治理工程,严控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五是抓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和江河出口限制纳污等制度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六是抓好水产养殖、水饮品、水旅游、水电站开发,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要推进水利体制改革。坚持公益性以政府投资为主,准公益性实行民办公助,经营性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民间资本兴办水利设施的积极性。稳步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建立起“以水养水”的新机制。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基层水利工作健康推进。积极探索农民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方式,支持水管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管理职能。

五、关于农村发展保障问题

农业农村的跨越发展,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奋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开门红。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真正关心农民群众、爱护基层干部,充分调动他们的发展热情。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惠农政策,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挪用惠民资金。要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尽快让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抓紧研究制定乡镇干部享受与机关干部同等待遇的具体政策,严格兑现村干部报酬的政策规定。

二要确保农村稳定。继续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生产生活,加快灾民集中安置建房进度,确保“五一”前全部搬进新居。切实加强农村基层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密切关注农村维稳形势的新变化,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维稳作用,及时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农村法制教育、精神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安康作为一个农业欠发达、农村占大头、农民为主体的山区市,“三农”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并且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加大 “三农”投入力度。重视“三农”工作,最关键的就是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去年我市部分县区对农业的投入减少,这与中省的要求相悖,应引起高度重视。今年必须按照中省要求,落实“三农”投入,年底组织检查。要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要倾注更多的精力谋划部署、督促检查“三农”工作,亲自解决突出问题;分管领导要聚精会神推动“三农”工作落实;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尽职尽责、搞好服务。要强力推进抓点示范。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要各抓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抓点成效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抓点情况每季度检查通报。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