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九期 > 正文内容

石泉加快推进市级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区杨柳新区建设

2011-12-15 08:54 来源: 字体大小:【

 

石泉加快推进市级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区杨柳新区建设

规划“金地”投资“洼地”富矿“产地”
居住“福地”发展“高地”试验“基地”

石泉县杨柳试点区指挥部

今年确立的60个建设项目,现已开(竣)工的达47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超过2.1亿元。放眼杨柳新区,杨柳大桥、新型农民社区、限价房、农业产业园、农家乐集群、社区幼儿园建设正如火如荼……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见成效”的要求,石泉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三化”联动为核心、项目建设为抓手、改革创新为突破、政策配套为重点、健全体系为保障,全力加快了市级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区杨柳新区建设。

试点抓统筹    规划绘蓝图

石泉县杨柳新区涉及古堰集镇、工业园、城关镇红岩、上坝、堡子、一四、黄荆坝5个行政村,1943户,6759人。总面积7.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1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5000余亩。早在2008年初,石泉县委、县政府就按照“五化”“五统筹”的思路,在此投资5000余万元打造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实验区,初步积累了一些建设发展经验。 
    自杨柳新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后,石泉县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于2010613正式召开杨柳新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试点区各项建设工作。 
  科学编制规划,描绘新区发展“蓝图”。 围绕打造兼具城市优点和乡村特色、“依山顺水、经典庭院、园林掩映、宜居宜业”的西城发展总体构想,提出了建设“四横两纵一环线”交通网络、“三园一带”产业布局、“五区一中心”社区建设和“三校两院一馆”配套服务的框架意见,聘请四川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质量编制了杨柳新区统筹城乡发展“一心、二轴、三园、多片区”和“核心拓展、双轴并进、三园支撑、多点融合”及“以旅游富村,山水园共荣”的总体规划、“五区”专项规划和重点工程修建性详规,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引领、专项规划为支撑、控制性详规为基础的结构完善、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规划总体定位为和谐生态新区、现代休闲新区、战略整合新区。按照山(南北两山)、城(杨柳新城)、田(现代农业示范区)、水(饶峰河、珍珠河)的空间结构和双轴并进、三园支撑、一城一镇、多点融合的功能分区,共设四个居住组团,两个农村新型社区(即堡子湾居住组团、核心区居住组团、上坝居住组团、古堰居住组图;上坝新型社区、红岩新型社区)。修建性规划包括工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主题公园、湿地公园、体育馆、住宅小区等一批重点项目规划和建设规划都已编制完成,杨柳大桥、新型农民社区、新型工业园区、堡子湾商住小区、沙河限价房、城西物流市场等子项规划都经过修订完善并已付诸实施。 
  以规划为统揽,强化规划执行与落实,石泉正以“以城带乡、由乡变城,城乡融合、城乡共享”的城镇化统筹方式,着力把试点区建成“三个集中”(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旅游服务业向园区集中)的承载地,探索“三置换”(宅基地换保障性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林地换收益)的试验田、“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的核心区和凸显山水田园特色的西城区。奋力冲刺2012年“试点区人口比现有人口净增3倍,聚集人口2万以上;城镇化率提高50个百分点,达到60%;工业产值净增10倍,实现1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5%,突破1万;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社区管理基本健全,基本建立协调、互动、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这一目标。  

项目配套全  投资数亿元

目标就是方向,明确方向抓重点。围绕新区发展确立的指标任务,剖析影响指标任务完成的内外因素,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力抓落实,力促发展,成效明显。 
  围绕要素完善抓配套,做好富民惠民实事乐民生。人口聚居,让农民变市民,关键是要解决和满足增收致富、安居乐业、出行便利、方便就学、灵活就医、便捷购物等方面的需要才能免除后顾之忧。一是抓产业项目,富民有保障。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产业集约和设施农业发展之路,一年多时间,以建设新区现代农业主题公园、林业生态公园为契机,帮助200余户流转土地2200多亩,配套建设微灌高效节水灌溉、压水井等设施,鼓励经营户大力发展莲藕、大棚瓜果蔬菜、林果苗木(花卉盆景)等,使他们在家门口也能创业增收;围绕工业发展,坚持以古堰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成园区道路、电力、给排水系统配套,抓好现有13户规模企业的培育,做好投资3000万元的东力栲胶项目、投资1.3亿元的生物制药项目和总投资1.2亿元的重型汽车零部件锻造项目入园建厂的服务工作,目前入园厂企正在抓紧建设中,投产后可提供社会就业岗位900多个,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增收;围绕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城西物流市场和农家乐示范带建设,新改扩建农家乐、农家宾馆18户,休闲会所1处,即带动了城郊观光游、乡村休闲游,又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赚到了真金白银。二是抓安居工程,住房有保障。红岩6.8万平米新型农民社区建设顺利,1-4号楼即将封顶;14万平米的珍珠河畔商住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正式对外营销;7000平米廉租房已交付使用;首批102套公租房改造完成并正式对外承租,第二批公租房也在抓紧建设;沙河限价房正在进行河堤建设,上坝社区(竹儿湾限价房)已动工建设;翠苑山庄及上坝农家宾馆等一批新建农家宾馆已封顶,127户农民自建房进展顺利;210国道沿线600余户特色民居改造基本完成。三是抓设施项目,配套有保障。立足改善农田、水利、电力、道路基础设施和完善教育、医卫、安保等服务设施,该县通过向上争取,向外借力,对内联合,对下激励,做到“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投资、加快落实县级财政配套、全面激活社会民间投资”三结合,聚合各类资金近4亿元,加速推进了项目建设。目前,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改造供电线路3公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新区供水管网扩改及饮水工程、第二水源地建设项目已竣工;杨柳东西大道由7拓宽到10,南北大道由7拓宽到12;杨柳大桥已进入桥梁建设阶段,完成投资700余万元;新区环线路路基拓宽已完成;绿化造林230亩,栽植行道树2万多株,450亩的湿地公园完成苗木栽植;占地64亩、投资1200万元、容纳1500名学生的石泉三中迁建工程竣工投用;四所小学整合、两所幼儿园建设项目规划已经完成,超前形成了新区聚集2万人口的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完备体系和功能,职中教学楼建设正在进行地基处理,古堰幼儿园装修即将完成,预计9月可投入使用;投资310万元的杨柳医院和社区卫生室已建成投用;整合试点区内五个村党支部、两个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和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成立杨柳新区党总支,依托支部活动室和新区指挥部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作用发挥良好;县级中心敬老院、杨柳体育馆、杨柳小学、新区农业区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项目正在进行资金衔接及前期设计。陕南风情园、杨柳旅游村、杨柳汽车站、新区排水管网规划及建设等项目也在争取和衔接中。该县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投资7.97亿元,抓好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基层民主政治和生态环境五大项目建设,用项目保障重点把新区打造成投资汇集的“洼地”、发家致富的“富地”、客商兴业的“宝地”、居家休闲的“福地”。  

政策破新题  新区添活力

打造“富矿产地”、“发展高地”、“试验基地”,就是要用活用好民众的、集体的智慧成果,打破旧的制度条款,试水新政策,解决新问题,变换新环境,树立新形象,展示新区新活力。 
  针对调查调研中存在的“农民进城成本高、生活习惯不适应、贷款不方便、社会保障不统一”等问题,本着“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原则,石泉县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积极探索,不断从制约新区发展的户籍、土地、金融、产业、社保、公共服务政策等进行破题,从鼓励类、保障类、服务类、产权改革类、金融创新类五个大类制定出台21项配套政策,目前,已出台包括关于县域经济与金融协调互动促发展的十条意见、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和创业就业的十条意见、鼓励试点区农民建房的八条意见、试点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试行办法、试点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区城乡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基本医保的补充规定、试点区房屋产权登记实施方案、农家宾馆农家乐建设奖补办法、高效农业示范园大棚大户土地流转大户奖补办法、试点区转移农民子女入学的相关规定、《居住证》办理及管理(暂行)办法、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实施意见、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实施方案、试点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点区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个人住房和商用房按揭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等18项配套政策;其它如包括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承包地奖励补偿办法、试点区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意见等3项拟出台的政策正在商讨、征集意见,经进步修订完善后,可望近期制定出台。如2010年对散居古堰工业园周边的黄荆坝村农户,实施“拆院并院、统规统建、集中安置”,一期工程仅用2.7亩土地安置了40户,节约土地17余亩,成为集约节约用地、扩大产业发展空间的样板;创新宅基地、林地置换政策,鼓励试点区外农户退宅还地、异地造林,到上坝统规自建区置换宅基地建房,已动工建设20户,为杨柳新区聚集人口探索出新的路径;开展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解了第一道“坎”。

  2011615,县上在红岩村举行房屋确权发证首发式,现场为110户农民发放了房产证,拿到证的马泽忠说有了房产作抵押,可以贷款了。他们有的盘算着怎样建蔬菜大棚,有的计划怎样开办门店新办农家乐,有的则考虑着搞养殖业、运输业等。县上还对新区内百余户企业及产业大户贷款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并与县农行进行了第一次银企对接,贷款意向过亿元;并对在杨柳新区创业就业的,优先给予办理创业小额贴息贷款58万元,以此解决了他们想创业无资金、想贷款无担保、想借款怕付息的难题。同时,对新区农民办理城镇居住证3551236人,为农民变市民做好了过渡准备。并对进入新区的农民根据本人自愿,可自主选择参加职工、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实行合作医疗报销直通车和门诊就医直补制度,对他们的大病救助标准线由5万元提高到7万元;给予新区居民享受同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利好政策如同阳光淋浴,温暖着他们。 
  如今,在新区,有利于民有利于发展的政策探索不断,创新无处不在;在新区,居有其所、劳有所得、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全民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在此生长、生产、生活的人倍感幸福;在新区,投资环境好,发展氛围好,干事创业好,生态建设好,社会和谐好,这里正在成为一个人气旺,活力强,亮点精,事业兴,优势多,前景阔的高端城市田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