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六期 > 正文内容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工作报告

2011-09-29 14:44 来源:
字体大小:【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工作报告

中共岚皋县委   岚皋县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六日)

 

一、基本情况

岚皋地处陕川渝相接的秦巴腹地,辖15个镇和2个办事处、188个行政村1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万人。全县22万亩耕地中有17万亩适宜魔芋生长,28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中80%均可林下种植魔芋,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魔芋最佳适生区之一。从1985年开始起步人工种植魔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先后经历了“三起两落”的发展历程,走过了由分散粗放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清思路,发挥山区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把魔芋作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不懈地抓基地建设、抓龙头企业、抓品牌培育、抓服务体系、抓工作创新,着力于打造“中国魔芋之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被市上肯定为魔芋产业发展的“岚皋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主攻林下扩基地。魔芋“两病”是世界性难题。近几年来,我县针对魔芋“两病”瓶颈难以破解,魔芋基地时起时落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利用魔芋未经驯化的半野生习性,调整思路,变治病为防治结合,以防为主,走主攻林下——规避病害——培育种源——做强基地——节本增效的路子。这一模式的内涵是“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其核心是“从林中来,到林中去”,在林田之间循环,规避“两病”,节本增效;其主要发展方式是“主攻林下魔芋、突破四边堆栽、提升大田规范化”。正是这一模式的创新,打破了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使岚皋魔芋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主攻林下、规避两病、扩张基地是确保魔芋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魔芋产业发展“岚皋模式”的重要支撑。

第一,还原生长习性降病害。为了破解“两病”,突破栽培技术难题,加快推进魔芋产业健康发展,县乡技术部门在加大与西南农大、西北农科大和安康市植保站衔接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魔芋未经驯化的半野生习性和我县的自然气候特征,通过在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种植时间、不同栽植方式、不同施肥水平、不同树种林地种植和土壤处理、种子储藏、肥料配方、轮作倒茬、间作套种、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试验,成功总结了“林下魔芋、轮作倒茬、四边堆栽、浆果繁殖”等九项健身抗病高产栽培技术。其中《林下魔芋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魔芋健身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分别获市政府科技推广成果一等奖、省政府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特别是在林下魔芋研究上,坚持“从林中来、到林中去”的思路,结合我县退耕还林地管护、特色林果园建设和发展“林荫经济”,在漆树林、杜仲林、杉树林、板栗林、混交林及槐树林等6种林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林下种植尤其是槐树林下种植,可还原魔芋生长习性,保持魔芋的遗传特征,林下魔芋病害可控在1%左右。试验示范的成功,巩固了芋农发展魔芋产业的信心,从而将魔芋从大田规模生产逐步转移到山地和林下进行大面积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形成1000亩以上的林下魔芋种源基地22处,实现了自繁自育、循环发展和健康持续发展目标。2010年林下种植魔芋4.8万亩,比上年净增1.5万余亩,2011年林下种植魔芋达到6万亩,林下魔芋成为全县魔芋基地扩张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推广林下种植增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是提升产业效益的核心。2005年我县被评为国家标准化魔芋种植示范区,编制的魔芋生产六项标准于20069月通过省质监局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同年10月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0812月岚皋魔芋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推广应用的林下魔芋有机栽植方式,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益。一是主推林下技术。试行“高山种子低山种、低山种子还林下”生产技术,始终挑选林下健康种源大田栽培,选择种竽规格一斤左右,大田收获时一次性采净小魔芋及芋鞭,再返回林下培育种源,始终保持大田种源品质,提高魔芋单产效益。二是推进循环发展。结合林下魔芋种植,在挖掘林地资源潜力上做文章,打造“林——芋——蜂——菌”循环大产业,实现林——芋——蜂——菌联动发展。尤其是针对刺槐林下魔芋生长最佳的这一特点,大力培育刺槐林地,选择中幼疏林地块,大力推广林下种植魔芋,利用槐花养蜂,利用间伐槐木发展食用菌,利用菌渣发酵制作槐林有机肥,构建林下种芋,衍生发展养蜂、食用菌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林下种养业在循环发展中增产增效。三是规避市场风险。林下魔芋具有生长旺盛不倒茬、投入远比大田少、且能林下就地越冬的优势。为此,我县始终按照“低潮发展、高潮受益”的市场理念,在市场低迷时不采挖林下魔芋,当市场行情见长时采挖鲜芋,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使产业得到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综合运用,去年在遭受“7.18”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县魔芋面积发展到7.1万亩,产量达到6.1万吨,大田魔芋亩产超过1500公斤,比2007年前的950公斤增产37%,基地收入2.2亿元,仅此一项芋农人均收入2600元,带动全县芋农人均获得纯收入1420元。今年,种植魔芋达到8万亩,预计产量达到8万吨、综合产值4亿元。

第三,坚持强村大户扩规模。我县魔芋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早,2002年中国魔芋协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了全国第一届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20047月中国魔芋协会授予岚皋县“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魔芋产业,我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按照行政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配套服务到位的要求,注重在基地乡镇和专业村培养能人大户,引导魔芋产业种植户扩大生产规模,使其发展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的样板,通过以户带户、以户带组、以组带村的方式,以强村大户战略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近年来,先后规范化流转农村土地3.7万余亩,其中林地3万余亩,建设了10个魔芋强乡镇、80个魔芋大村、2279个产业大户,其中10亩以上林下魔芋大户1100多户,以此带动魔芋产业大面积发展。如蔺河镇2010年发展6个专业村,林下魔芋任务为5000亩,实际落实面积超过1万亩,仅立新村种植魔芋1312亩,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户达54户,全村人均魔芋收入占总收入的72.3%,蔺河茶园村村民刘同银,种植魔芋86亩,实现收入22万元,城关镇万家坪村村民伍玉言,林下种植魔芋33亩,实现收入13万元。仅去年类似的示范点达到61个,成为全县魔芋产业的典型样板。县上依托争取的省级魔芋优势产业带项目,还集中打造了溢河、横溪两个千亩魔芋示范带。2010年全县17个乡镇159个村、892个村民小组、2.28万户、8.44万人从事魔芋生产,种植面积达到7.1万亩。

(二)提升产业强龙头。坚持延伸链条、扶强龙头、争创品牌,走公司(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稳步提升规模效益,确保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扶强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的思路,始终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实现魔芋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通过招商引资,投资近亿元建成了以明富、康森为主的一批产业主导性突出、带动能力强、基础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目前,明富、康森魔芋等加工企业年产精粉达3000余吨、微粉1000余吨、优质无公害魔芋系列食品5000余吨,综合产值达2亿元。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围绕产业抓循环,围绕产品抓开发,围绕科研抓合作,围绕人才抓培养,突出在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提升企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县上积极引导魔芋加工跳出“原料仓库”和“加工车间”的初级加工的圈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延伸产业化链条,围绕魔芋膳食纤维保健品、魔芋系列饮品、魔芋仿生食品、魔芋可溶可食薄膜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研发中高端产品,以产品链条的不断延伸,增加企业利润空间,推进魔芋产业化进程。目前,基本形成了魔芋角(片)、魔芋精粉、魔芋微粉、纯化魔芋微粉(魔芋胶)、休闲魔芋食品等系列产品加工链条。三是创建特色品牌。立足于我县位处全国第二大富硒区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富硒、天然”的金字招牌,全力打造魔芋产品富硒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机食品认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等,并对获省级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重奖。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节会手段,突出岚皋魔芋产品“富硒”特色,宣传岚皋魔芋产品,扩大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鼓励龙头企业在超市设立魔芋产品专柜,在主要城市建立营销网络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狠抓“龙头企业创级、工业产品创优、生产基地创重点、魔芋品牌创名牌、生产技术创标准”的“五创”工作,以品牌创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凸显品牌效益。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魔芋食品质量认证和出口认证等工作,“明珠魔芋精粉”和“南宫牌”魔芋系列食品相继通过QSISO9000认证,分别获得省级名优产品和市级特色产品。自主生产的“明珠”牌魔芋系列产品荣获国际国内31项大奖,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四是实行利益联结。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和芋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筑牢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纽带,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采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实行预约生产、订单收购,保障农户收入,稳定企业原料,实现企农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为纽带,以基地为支撑,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了魔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共发展魔芋加工企业7家,培育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159家。今年,我县魔芋加工企业与各村魔芋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原料收购合同159分,订购鲜芋3.86万吨;村魔芋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与农户签订合同2.2万份,签订魔芋种植面积8万亩;魔芋加工企业和魔芋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为芋农开展技术培训318场次,组织交流学习5场次,为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工作抓落实。在工作落实上,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政策激励,完善配套服务,狠抓机制创新”的路子,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政策激励促落实。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魔芋产业的决定》、《关于推进岚皋魔芋基地建设的意见》、《魔芋产业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各方面明确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县上每年拿出2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奖补魔芋龙头企业、魔芋林下育种基地、魔芋精品示范点建设、魔芋病害统防统治、魔芋栽培技术试验、以及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魔芋技术员、村魔芋专业合作组织、县级包抓部门和产业示范大户,每年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和扶贫贴息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生产,有效调动各方面发展魔芋产业的积极性。同时,对魔芋加工企业在品牌培育、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优先列入县上技改计划,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并在产业发展用地、融资、税费征收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二是创新机制促落实。魔芋产业发展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偿试和探索。在任务落实上,采取“三签名一盖章”(村主任、组长、包村干部签名和农户盖章)的方式,将魔芋种植地块、种芋调剂储备、高温积肥等产业发展任务层层落到实处。在工作推进上,全面推行“个、十、百、千、万”工作模式(“个”就是魔芋重点村全部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十”就是十个样板村树典型,“百”就是百名科级领导联基地,“千”就是千名干部抓大户,“万”就是万名芋农争创“魔芋王”),尤其是在实践中总结的一套班子抓落实,一支队伍送技术,一个组织搞服务,一份订单促生产,一项考核保绩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在推进魔芋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县乡领导齐抓共管、技术队伍跟踪指导、协会组织全程服务、订单生产实现共赢、绩效考核保障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聚集合力促落实。县上成立由县政协主席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魔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设魔芋发展局,组建魔芋研究所和县乡魔芋技术推广站,定期研究具体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为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县上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魔芋“一县一业”和优势产业示范带项目;另一方面,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捆绑一点、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干部帮补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产业发展资金,全力支持魔芋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我县在魔芋产业建设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特有的发展路子,但在魔芋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探索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一是加大技术推广应用结合“科技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县乡村组技术推广力量,大力推广魔芋林下生产,特别是刺槐林下魔芋高效生产技术、林下魔芋化学除草技术、魔芋系列生产标准等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建立示范样板,不断提高技术成果与经济效益的转化率。二是稳步扩张基地规模。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公司让利”的方式,以大村大户为抓手,以林下魔芋和规范化栽培为重点,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基地,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全县魔芋的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林下魔芋10万亩,大田商品芋及四边堆栽5万亩),年产魔芋系列产品1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芋农人均收入实现翻番,创造税收5000万元以上。三是大力兴办加工企业扶优扶强明富、康森2户魔芋系列食品加工重点企业,扩大魔芋加工企业集群规模,整合现有的魔芋粉条、魔芋面条、雪魔芋等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招商引进一批高端产品和系列食品加工企业,着力培育魔芋企业集群,带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校合作和科技攻关力度,探索和推广林下魔芋种植技术,破解制约瓶颈,降低种植风险,发展壮大县、乡(镇)、村三级魔芋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引导基地农户科学发展,不断壮大魔芋产业。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奖惩激励、责任落实三项机制,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发展魔芋产业的积极性,集全县之力、各方之智,真正把岚皋打造成“中国魔芋之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