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六期 > 正文内容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解读

2011-09-30 14:30 来源:
字体大小:【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解读

中共安康市委政研室

201188

 

2011711,中国国艺学魔芋协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创新成果的通知》(中魔协〔2011〕第05号),这份文件充分肯定了“岚皋模式”的创新成果和科学实用价值,是一份旨在将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推向全国魔芋种植基地的指导性文件。文件在四项具体内容上对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进行了高度综合性的科学阐述,认为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创新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值得加快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应用。这份文件是岚皋魔芋产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全面了解催生这一“模式”的形成背景,准确把握“模式”的重要科学内涵,对做好当前和今后魔芋产业建设乃至整个农村主导产业建设都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的形成背景

岚皋地处秦巴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处于3312641米之间,辖15个镇和2个办事处,188个行政村1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万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魔芋最佳适生区之一,全县22万亩耕地中有17万亩适宜魔芋生长,28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中60%均可林下种植魔芋。

魔芋是一种未经驯化的半野生植物,人工种植历史很短。岚皋人工种植魔芋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发展历经“三起两落”。从1985年零散种植不足2000亩起步,发展到1989年魔芋面积达到近万亩,随着人工种植的成功,岚皋县委、县政府扶持全县办起了10余个魔芋角粗加工厂和一个县办魔芋精粉厂,所产精粉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打出了岚皋魔芋品牌,成为岚皋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对外的一张“名片”。由于当时魔芋种植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区域,加之对魔芋的生长习性及人工种植出现的病害缺乏认识,至使白绢病和软腐病“两病”蔓延成灾,到1990年魔芋面积锐减到1920亩,产值不足300万元。

面对魔芋产业走入低谷,岚皋县委、县政府决定聘请魔芋界专家,省市相关科研单位及院校与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一道进行魔芋种植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攻关,同时引导魔芋种植区域从低山向中高山转移,到1998年魔芋种植面积回升到1.5万亩,产值攀升到3000万元。期间,岚皋县委、县政府在县农业局设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魔芋技术推广站,组织成立了岚皋魔芋种植协会,培养出57名魔芋种植技术人员,扶持新建规模魔芋精粉加工企业2家,但终因魔芋“两病”大面积的爆发,至使1999年魔芋收获面积锐减到不足5000亩,魔芋产业再次跌入低谷。

面对魔芋产业的第二次失败,岚皋县委、县政府仍然坚持不放弃这一产业,仍然坚持在以突破“两病”防治为主线的艰苦探索中发展。为了打破魔芋“两病”这一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世界性“瓶颈”难题,岚皋县魔芋科技人员在国际国内无多少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魔芋“两病”大面积蔓延时,部分农民种在林下的魔芋长势却依然很好,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2年开始, 安排魔芋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不同林种、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林下栽培对比试验,最终无论是低山还是中高山刺槐林下种植的魔芋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岚皋魔芋科研单位在省市科研机构、农林相关院校及魔芋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探索实验,总结出林下种植、间作套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堆坑栽培、大田垄作、药剂除草、病害统防统治、浆果有性繁殖等九项技术及魔芋制品等一系列生产加工技术成果。其中《林下魔芋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魔芋健身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分别获省市科研成果奖和推广奖。2002年赢得了全国首届魔芋基地经验交流会在岚皋召开;2003年,岚皋县被列为省魔芋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048月,岚皋县被中国魔芋协会授予全国魔芋基地重点县称号;20069月,国家级魔芋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同年10月,获得农业部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074月岚皋县又被授予全国魔芋原料加工重点县称号;200812月岚皋县魔芋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2007年,岚皋魔芋经过林下种植,面积上升到3.96万亩。岚皋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分析认为魔芋产业在岚皋县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岚皋农业产业中的唯一品牌性产业,是岚皋经济多年以来对外的一张“名片”;岚皋处在全国魔芋主要产地的核心部位,属最佳适生区,比较优势明显;魔芋种植技术门槛较高,发展难度大,不可复制性强;魔芋产品固有的天然保健功能,加上富硒的独特禀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魔芋种植在岚皋覆盖面广,群众基础深厚;特别是经过广大干部群众长期艰苦探索,能够有效规避“两病”的林下种植技术取得初步成功。基于以上六点,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率先突破发展魔芋产业的决策,从领导机构、政策扶持、项目倾斜、技术服务等方面系统布置,明确发展目标,创造性的建立起“五个一”工作落实机制;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快发展魔芋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岚皋县魔芋产业奖补办法》、《岚皋县魔芋产业发展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县上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资金,重点奖补魔芋技术员、村魔芋专业合作组织、县级包抓部门和产业示范大户;每年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和扶贫贴息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生产,有效调动各方面发展魔芋产业的积极性。同时,对魔芋加工企业在品牌培育、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优先列入县上技改计划,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并在产业发展用地、融资、税费征收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以此推动魔芋产业向林下大面积扩张,招商引资新办魔芋加工企业。到2010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从3.96年亩发展到7.1万亩,产值从5000万元跃升到2.2亿元,芋农获得人均纯收入1420元, 加工企业发展到55家,其中规模企业3家。林下魔芋基地初具规模,加工企业迅速扩大,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以林下种植技术成果为核心的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初现雏形。

岚皋魔芋的突破性发展引起了国内外魔芋界及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经过细致调研,在2011年初将岚皋魔芋产业建设取得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发展思路概括总结为“岚皋模式”。市委副书记、市农村工作小组组长崔光华同志在《对岚皋魔芋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一文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岚皋模式”“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的核心内容。在201176日召开的中国魔芋协会第六届基地种植经验交流会前的专家评审会上对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面概括总结魔芋产业“岚皋模式”内涵的基础上,专家组一致通过技术评审,科学的作出了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评审意见。随后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创新成果的通知》,文件认为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是一大创举,决定面向全国魔芋种植区域大力推广这一“模式”,“希望各魔芋生产区积极开展成果引进、示范和推广”。因此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正式走出岚皋,推向全国。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创新成果的诞生,是岚皋县委、县政府领导坚定信念、谋划发展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科技人员勇于实践、艰苦攻关的结果;更是各级各界鼎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岚皋县委、县政府在抓魔芋产业发展过程中坚定信念不动摇,一抓到底、不搞一届一个新花样,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干出了实绩,干出了效益,干出了既让老百姓认可又让各级各界认可的技术创新成果—“岚皋模式”,它为发展农村产业作出了示范,必将引领和带动县域经济向更深层次的综合发展。“岚皋模式”的实践证明,农村产业建设无论是基地,还是加工、品牌培育、产业管理只要按照作物生长的自然属性和市场规律去操作、去总结、去完善,产业就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的基本内涵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的核心,是在基地建设上实施的“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生产方式。其重要创新成果是“林下种植、堆坑栽培和大田标准化栽培”等三大技术。实施林下种植魔芋,就是利用魔芋这种未经驯化的半野生植物的本质属性,让它“从林中来,再到林中去”,以还原它本来的生长环境,满足它生长的苛刻要求,以此规避“两病”,做大基地,实现节本增效。实施基地建设上的核心生产种植方式:一是充分利用宜生林刺槐和核桃长根瘤菌的特性,为魔芋生长提供氮肥,又抑制魔芋病菌发生,从而大大降低魔芋病害。据试验对比测算,林下魔芋病害低于全国魔芋病害10个百分点,刺槐和核桃林下魔芋病害发生率甚至不到1%。二是充分利用林中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为魔芋生长提供有机营养,不需要使用商品肥,使魔芋在有机肥料中无公害自然生长,实现种植有机化。三是充分利用林子荫蔽度,满足魔芋喜温怕强光的生长习性,同时也利用林木涵水、保湿及林地坡度不易积水的特性,满足魔芋喜湿怕水渍的习性。四是充分利用林下低病害种芋发展大田商品芋,再将大田商品芋生长过程中的小魔芋及芋鞭再还原于林下种植,实行种芋在林田之间循环发展,为做大魔芋基地和商品芋生产提供了永续种源保障。五是充分利用树林荫蔽度及落叶解决种芋就地越冬问题,避免冬季采挖人工贮藏难的问题,为大田春季栽培新鲜无冻害种芋找到了新途径。六是充分利用魔芋当年生长小魔芋的自然生产特性,芋农在林下一次性投入种芋,实现多年滚动发展受益,这种既省钱又省劳的生产过程让芋农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收获,极大地调动了芋农的生产积极性。据试验对比测算,林下魔芋亩平均增产300公斤左右,增收1200元左右,增产增收效益明显高于大田,实现了节本增效目标。

自开展魔芋林下种植创新成果实施以来,全县累积示范应用面积17.4万亩,增产鲜芋5212.5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6849.1万元,新增纯收益10510.27万元。除了取得这一良好经济效益外,还使闲置的林地得到了有效利用,林木得到了有效管护,促进了林木的快速生长,同时发展了6万亩刺槐林和5万亩核桃林,让林地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生态效益也明显得到发挥。通过推广林下种植魔芋既让芋农实现了增收致富的原望,也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生活环境,既解决了农村劳务有事干的问题,又使每名劳动力掌握了一项劳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和谐,其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岚皋县充分利用魔芋产业基地建设上的这一核心生产方式,成功走出了一条主攻林下——规避两病——培育种源——做大基地——节本增效的新路子,这一新路子形成了“岚皋模式”的支撑点。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的重点,是在魔芋产业加工布局上形成的“精深加工在园区、初级加工在乡镇、生产基地在农村”的城乡一体化经营格局;在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上建立的龙头企业与芋农之间的“利益共亨、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形成的城乡一体化经营格局,一是魔芋基地建设得到了保障。把企业原料仓库和第一车间放在农村基地建设上,实行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合作,签订种植收购、粗加工合同,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与芋农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确保基地面积得到扩张、企业第一原料来源得到保证、芋农生产效益得到保障。二是粗加工企业实现了利益共赢。第一车间生产的鲜魔芋由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按订单上门收购,让农民就近销售,企业就近在乡镇办的粗加工厂进行切片烘炕加工,既解决了芋农收获魔芋后再次就近务工的问题,企业也节省了大批量鲜芋长途调运费用,企业与芋农一方两便、利益共享。三是精加工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县上积极引进明富、康森魔芋精加工规模企业落户工业园区,跳出原料仓库和加工车间的初级加工圈子,这些企业围绕魔芋膳食纤维保健品、魔芋系列饮品、魔芋仿生食品、魔芋可溶可食薄膜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开发出中高端产品,以产品链条的不断延伸,增加企业利润空间,推进魔芋产业化进程,基本形成了魔芋角(片)、魔芋精粉、微粉、纯化魔芋微粉(魔芋胶)、休闲魔芋食品等一系列精加工产品。精加工企业年产精粉达到3000余吨,微粉1000余吨,优质无公害魔芋系列食品5000余吨,综合产值近2亿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筑牢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纽带,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现企农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基地为支撑,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11年,全县共发展大型魔芋加工企业7家,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中介组织159家,2011年初,全县魔芋加工企业与各村魔芋专业合作组织签订原料收购合同159份,订购鲜芋3.86万吨,村魔芋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与农户签订合同2.2万份,签订魔芋种植面积8万亩,魔芋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为芋农开展技术培训318场次,组织交流学习5场次,极大地促进了魔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加工布局上把园区龙头企业与乡镇企业及生产基地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产业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上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共谋发展,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走出了一条符合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要求的城乡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新路子,它既适宜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契合了农村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成为新时期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要素。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的亮点,是在品牌培育上实行的“龙头企业创级、工业产业创优、生产基地创重点、魔芋产品创名牌、生产技术创标准”的“五创”工作。以品牌创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发展后劲,充分显示品牌的内在效益。一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机食品认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使企业创级达标。二是县上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给予重奖,以促进工业产品创优。三是以推进强村大户战略扩张魔芋产业基地,近几年,全县通过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力度,共流转土地3.7万余亩,其中林地3万余亩用于发展魔芋产业,目前共培育10个魔芋重点基地镇,80个魔芋重点基地村,10亩以上林下魔芋种植大户1100多户,集中打造了蔺河镇万亩基地重点镇,溢河、横溪两个千亩魔芋基地示范带,同时招商引资在工业园区打造了明富、康森两大重点企业加工基地。四是充分利用岚皋“富硒、天然”的金字招牌,全力打造魔芋产品富硒品牌,县政府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魔芋食品质量认证和出口认证等工作,“明珠牌魔芋精粉”和“南宫牌”魔芋系列食品相继通过QSISO9000认证,分别获得省级名优产品和市级特色产品,自主生产的“明珠牌”魔芋系列产品荣获国际国内31项大奖,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五是岚皋科研单位在省市相关科研机构农林院校及专家的指导下,历时3年编制并就近示范的《魔芋标准综合体》6项系列生产标准,在20065月被陕西省质检局发布为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此类系列标准空白,实现了生产技术创标准的要求。

通过品牌培育,使岚皋魔芋产品在荣获国家认证及国际国内诸多大奖的同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亮点。

——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的举措,是在组织保障和政策扶持上创立的“一套班子抓落实、一支队伍送技术、一个组织搞服务、一份订单促生产、一项考核保绩效”的“五个一”工作落实机制。这一落实机制就是“充分利用魔芋种植技术创新成果,推动魔芋种植向林下扩张,既解决了领导重视问题、工作责任问题、技术服务问题,又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这是一种推进工作落实的重大创新”。坚持“一套班抓落实”,县镇办事处都分别成立了魔芋产业领导小组,县上专设了魔芋局,定期研究具体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为魔芋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坚持“一支队伍送技术”,县上组建了魔芋研究所和县镇魔芋技术推广站,做到每个魔芋重点基地村有一名技术员跟踪抓魔芋种植技术指导,将魔芋种植技术送到芋农的田间地头。坚持“一个组织搞服务”,一个魔芋基地村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由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上联企业,下联农户,从事签订产供合同、筹措种植资金、肥料、种芋及粗加工等中介服务活动,为芋农解决生产与销售的后顾之忧。坚持“一份订单促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在与企业统一签订订单后,分别再与芋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做到每户芋农手中有一份订单,以保障芋农生产收益,从而促进魔芋产业有序生产。坚持“一项考核保绩效”,将魔芋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各项服务内容作为考核指标制定出年度《考核奖惩办法》,实行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种植面积奖补、包抓部门经费、技术人员和驻村干部工作津贴及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通过绩效考核促进了魔芋产业各项目标任务的超额完成。

通过抓“五个一”工作落实机制,在推进魔芋产业发展上形成县镇齐抓共管,技术队伍跟踪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全程服务,订单生产实现共赢,绩效考核保障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岚皋在魔芋产业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国内率先研究出了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推动全国魔芋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岚皋模式”势必推动魔芋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使产业科技内涵得到提升;势必推动魔芋产业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建设紧密联接,成为农民增收的核心项目;势必推动魔芋产业在全面发展中与现代农业要素紧密结合,使之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岚皋模式”的诞生,为今后一个时期党政领导抓农村产业建设做出了典型范例,为魔芋基地扩张选准了发展途径,为防治魔芋病害找到了有效方法,为魔芋产业整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保障机制。

 

丰富完善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的路经选择

(一)继续主攻林下种植。充分利用岚皋魔芋适生区的耕地和林地资源,加大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力度,严格按照魔芋产业“十二五”规划抓落实,将魔芋产业规划的面积不拆不扣的全部转向林下种植。充分发挥刺槐林和核桃林与魔芋共生性强,少病害的优势,坚持在林地和大田、大力更新和发展刺槐林和核桃林,在林下坚持一手抓种芋,一手抓商品芋,实现“两手抓、双丰收”,确保在“十二”期间完成林下育种10万亩,林下大田商品芋5万亩,全部实现魔芋产业无公害、生态化生产,努力使魔芋产值达到10亿元,芋农人均收入翻番。真正提高“岚皋模式”技术成果的转化率。

(二)继续推广堆坑和垄作栽培。充分发挥农村闲置四边地中的肥土、肥泥、肥草树叶的有机作用,将扒边、沟边、路边、屋周边的闲置地块用于魔芋堆坑栽,做到物尽其用。全面推广大田垄作栽培,充分发挥垄作保湿、保肥、防涝、抗旱的作用,以促进大田增产增效增收,做到地尽其力。

(三)继续探索推进“循环发展”。一是继续探索实施林田之间的健康循环发展。大田栽培全部使用林下种芋,采挖的小魔芋及芋鞭(牛蒡根)再返回林下种植,实现种芋和商品芋始终在林田之间健康良性循环。二是继续探索实践“猪—沼—芋”生态循环发展。坚持种养结合,发展畜牧生产,加快沼气建设,利用沼渣作魔芋底肥,将沼液用于魔芋大田叶面喷肥,做到施肥、防病、防虫三不误,实现追肥有机化,防病、防虫生物化。三是继续探索推广“林—芋—蜂—菌立体循环发展。充分利用刺槐速生的特点,大力发展刺槐林,实现大面积在刺槐林下种植魔芋,利用槐花养蜜蜂,生产蜂蜜;间伐槐树枝杆发展袋料食用菌,再用食用菌渣制成魔芋肥料。通过循环合理利用,大幅度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四)加快推进魔芋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推进魔芋产业与二产工业紧密融合,以加快魔芋产业工业化进程。以主攻魔芋加工企业规模和加工能力为主体,继续开展高、精、尖魔芋产品开发和研究,让魔芋精微粉成为各种有机食品重要添加剂,并创出特有的工业品牌,以提高魔芋加工业的增加值及利润空间,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扬名国内外。第二,推进魔芋产业建设“岚皋模式”与岚皋立县之业生态旅游紧密融合。魔芋制品“富硒”及其独特的元素组合是生态旅游不可或缺的上好产品,把魔芋产业纳于生态旅游产业之中、统一规划、统一打造、一体推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循环发展。一是在景区景点沿线发展林下魔芋,建设设施魔芋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二是鼓励农家乐及旅游区域宾馆饭店开发各种魔芋菜肴,打造更具岚皋特色的农家饮食;三是支持企业开发魔芋富硒保健食品、药品及饮品,使其成为岚皋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商品,让游客在岚皋观光魔芋园地,品尝魔芋菜肴,购买魔芋产品,享受岚皋魔芋产业特有的品牌魅力。

(五)进一步加大魔芋产业扶持力度和服务体系建设。第一、继续坚持将魔芋产业作为全县率先突破的主导产业进行优先扶持,每年坚持从财政、农业等部门筹措200万元资金用于魔芋产业建设奖补资金,从银行信用部门、省市县帮扶部门、省魔芋示范带项目及社会各方面筹措魔芋产业发展资金4000万元,用于基地生产、企业发展及科研支出,用资金的保障力促推魔芋产业发挥出巨大的“生产力”。第二,继续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林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技术合作。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进一步探索提升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含量,着力破解制约魔芋生产的“两病”难题,努力将魔芋产业生产风险降到可控程度。第三,继续坚持不断发展和壮大县、镇、村三级魔芋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着力强化和提升服务功能,引导基地农户科学统筹发展,将基地按规划做大做强。第四、进一步完善魔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致力于发展魔芋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把岚皋打造成“中国魔芋之乡”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