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七期 > 正文内容

为紫阳新型农民社区建设探路

2011-10-09 09:05 来源:
字体大小:【

 

为紫阳新型农民社区建设探路

——蒿坪镇双星村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紫阳县蒿坪镇人民政府

 

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农民进城,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我县提出了“梯次搬迁、全县统筹”的工作思路,采取“富裕户进县城、中等户到集镇、一般户住新村”的县域统筹办法,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蒿坪镇双星村移民搬迁安置点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立足城乡统筹和防灾避灾,打破行政界限,按照建新型农民社区的思路,通过各种配套政策,让地处危、滑、险、高地带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并着力将其打造成陕南城乡统筹、移民安置、保障性住房为一体的综合示范点。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是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扮演的就是“侦察兵”、“探路者”的角色。镇上领导干部当务之急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开始了大胆地尝试。镇领导班子首先达成共识,本着“先干,不争论”的原则,先对包村干部、村组干部进行思想认识的提高,以他们的思想转换,带动群众认识的提高,为移民搬迁打好思想基础。

二、宣传发动,群众自愿是基础

进城入镇对农民来说,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也认识到这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顾虑,比如扶持政策优惠程度、房价是否能够承受、进城就业、入学是否有保障等等。鉴于此,镇党委、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补助标准、实施程序,帮助群众转变传统观念,消除思想顾虑,广泛动员和激励符合条件、能搬迁、愿搬迁的群众大胆迁出,发家致富,使移民搬迁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关注,变“要求群众搬迁”为“群众要求搬迁”。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前提

规划是提纲挈领,至关重要。只有规划先行,移民搬迁才能有条不紊进行。双星安置点位于包茂高速南侧,距镇区2公里,距包茂高速下线口0.5公里,东接大竹园镇,南临山坡坡脚,西靠村级路,北止高速公路。整个可规划区域坐南朝北,呈“足”形。基地大部分为农田,用地较为平整,现状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屠家沟自西向东将基地划分为南北两片。

为高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由镇政府牵头、县规划局、扶贫局协助,聘请国内有资质高、有实力的设计单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安置,注重特色、功能配套、景观和谐”及“三避一高”避险原则,高起点规划,充分体现了城乡统筹,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充分展示城市社区风貌,要建设成为全县的特色农村新型小区。

一是做好整体规划。按照现有地形和景观,安置点规划为“一心、两轴、两区”,即纵向主轴线、中心广场、屠家沟两岸的两片区;按照建设新型社区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做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一次到位,社区中心、广场、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逐步完善,以提高新建社区的城市化水平。

二是做好户型规划。按照特色、经济、适用的标准,通过镇村干部前期对搬迁户的调查摸底,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搬迁群众对不同户型的需求,聘请专业单位统一设计,以实现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

四、资金筹措,齐抓共管是保障

筹集资金是推进移民搬迁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最大难题。镇上与县上各相关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紧密联系、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分别由规划、扶贫、住建、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电力、林业等部门筹措资金,负责征地拆迁和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河堤、供电、绿化、亮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双星村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

五、质优价廉,政府主导是关键

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成本,使搬迁群众少投入、不欠帐,同时保证建设质量,安置点采取了政府扶持、建材限价、费用减免等措施。

建房由镇政府公开招标集中统建,房屋造价由各建房户、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听证会议确定。两间两层、两间三层两种独立户型房屋单价统一为788/㎡,高层限价房实行“区别对待、分类定价”的政策,由政府统一定价,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购房总价为:地价+建设成本-政府建房补助;不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购房总价为:地价+建设成本+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合理利润。

为保证建设质量,从建房户中民主推荐了3名质量监督员,同县住建局质监人员共同把关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同时,落实了镇、村干部实行联户包帮,为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抵押担保,协调解决搬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搬迁户住得起新房。

面对集中建设,建材供不应求,价格有上扬趋势,政府果断采取行政手段干预砖、砂石等建材价格,有效控制了建设成本。

针对灾民建房筹资难的现实,政府积极协调信用社投入建房贷款8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灾民简化手续,及时将贷款足额发放到位。同时政府也第一时间将灾民建房补助资金按标准全部兑现到灾民手中,为灾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凑到第一笔购房款。

六、稳定增收,发展产业是后劲

“搬得出”的问题解决了,但“稳得住、能致富”却是一个后继系统工程。要让这些离开土地的农民进城后能很好生存,是摆是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双星移民安置点的选址毗邻硒谷工业园区,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驻,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镇党委、政府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促成有资金、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落户园区。到“十二五”末,将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在强力推行“工业强镇”战略的同时,也不忘“农业稳镇”这一根本。我镇结合资源及区位优势,大兴茶业和蔬菜两大绿色产业,目前全镇茶园面积3万亩,其中精品示范茶园3000亩,茶业龙头企业两个,扶持建成茶叶初制厂23个,年茶业收益达2000余万元,可提供劳动岗位1000余个。建成设施蔬菜基地1个,占地100亩,年产值达100余万元,每年可提供劳力岗位80余个。

此外,随着高速路的建成通车,依托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果及山、水、茶等资源,我镇民俗生态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对餐饮、宾馆、商贸等产业均有拉动作用,届时会提供大量的服务性岗位。

同时,镇上将包联双星移民安置点建设的任务落实给了镇扶贫办,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政策资源,对迁入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力争使进城农民人人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就可以保证迁入群众就地、就近打工挣钱,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

七、统筹服务,城乡融合是归宿

解决了就业,只是让迁入群众衣食无忧,但真正要让他们与城镇居民整合,还得从社保、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方面予以保障,以解决迁入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移民安置小区,规划了学校、幼儿园,免去了迁入子女入学难的忧虑,同时结合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镇上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向迁入农民提供同等的城镇社保、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通过一系列进城农民配套服务政策,使迁入安置点的农民真正达到“稳得住、留得下”的目标。

目前,双星移民安置点一期工程完成建房269套,安置群众269户,二期工程建设已完成规划、放线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双星移民安置点为将成为全县乃至陕南移民安置示范点,引领带动蒿坪使之成为“紫阳新区”,成为陕南明星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