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七期 > 正文内容

绿化治理汉江造福紫阳人民

2011-10-11 08:47 来源:
字体大小:【

绿化治理汉江 造福紫阳人民

——紫阳汉江绿化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紫阳县林业局

 

汉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实施汉江绿化治理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产业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紫阳境内汉江流长64 公里,大瀛湖库区在紫阳境内长达69公里,占大瀛湖库区总长的近50%,涉及7乡镇641138549940人,是市上确定的重点治理区域,经过近五年多的绿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目标。

一、绿化治理完成情况

紫阳县2004年启动、2006年全面铺开汉江大瀛湖绿化治理,工程覆盖7乡镇35337717912人,止2008年三年累计实施人工造林3万亩,营造护岸林75337.1、护路林38035,超额完成阶段治理任务。汉江绿化治理是汉江大瀛湖绿化治理的扩展与延伸,2008年市上规划将紫阳县5乡镇29村纳入治理范围,覆盖800832028人,规划从2009年起,到2013年五年完成人工造林3.6万亩、封山育林5.8万亩。该项工程于20093月启动,止2010年两年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2011年市上下达紫阳汉江绿化治理任务人工造林1万亩,春季完成整地挖坑植苗造林0.4万亩,全县近两年多累计完成汉江绿化治理人工造林2.4万亩,占人工造林规划3.6万亩的66.67%,实现治理时间近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工程造林全都采用大坑大苗、地膜覆盖,质量达到设计标准,造林面积核实率、合格率均为100%。经过扎实有效的抚育管护,苗木保存率达标,顺利通过各次检查验收。

二、绿化治理取得的成效

汉江绿化治理带动了全县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日益彰显。

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汉江绿化治理引领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全县林草植被明显增加。2010年底,全县林业绿化程度达到90%以上,林草植被盖度达到近80%;森林覆盖率达到55.7%,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近60%,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形成了“水边柳成行,山腰茶桑旺,山顶松柏翠,路旁绿成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近五年来全县年降雨都在1100毫米以上,强降雨次数也较多,但汉江沿岸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大为减少,因汉江绿化治理增加了植被,退耕保土,减少耕作,水土流失带来的自然灾害比五年前大为减少,全县每年减少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去年虽遭受了“7.18特大暴雨洪水灾害,但受灾面积和泥石流程度大大低于1983年“7.312000年“7.13两次大的暴雨洪水灾害,生物的多样性日益明显。

2.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汉江绿化治理造林80%以上为生态经济兼用树种,主要茶桑桔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园。2010年底,全县林业产业基地保存105.7万亩,农业人均3.5亩,同比增长1倍多,初步形成“低山茶桑油桐和柑桔,中山耳菌核桃和板栗,高山木本药材和生漆”的立体林业产业格局。2010年全县实现林业总收入8.6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1700元,同比分别增加1倍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1元,比1998年净增3.77倍,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7亿元,比1998年净增4.55倍。

3.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汉江沿岸生态脆弱区经过绿化造林治理后,一方面腾出劳动力就地发展林业产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2010年全县仅外出务工农民超过8.5万人,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带动7万多个农户增收;再一方面汉江通过绿化治理,培植了生态景观,带来了生态旅游业发展。近年来,以紫阳茶乡民俗风情游、汉水风光、富硒茶生态观光园为主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年综合收入8000万元以上。

三、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治理思路。大瀛湖绿化治理启动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奋战三年,保质保量完成大瀛湖绿化治理任务的决定,形成了“统一规划、连片治理,统一标准、提高质量,巩固成果,提高效益”的治理思路。汉江绿化治理启动后,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以实施汉江绿化治理为契机,连通汉江水,打造旅游城,建设旅游特色景区”的指导思想,突出一村一品,培育一乡一业,要求工程乡镇党委、政府作为重要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目标。

2.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县上和工程区乡镇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汉江治理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倾力抓,林业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从上到下形成了人人明责任、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将汉江治理任务完成纳入对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评,奖优评差,对县级联村帮扶部门与工程区乡镇同奖同罚。

3.领导抓点造林,培植示范样板。从2004年起县委书记、县长和市县林业局领导持续在汉江绿化治理区抓点工程造林,培植示范样板,到2010年七年共办造林精品工程示范点43个,完成造林7500多亩,今年又抓点工程造林5个点、规划造林500亩。各工程区乡镇领导和农综站长每年都抓工程造林示范点。领导抓点工程造林标准高、质量好,有效地带动了汉江绿化治理。

4.倾力建设生态景观,打造黄金旅游线路。2009年以来县林业、水利部门和洞河镇联手打造汉江绿化治理精品工程,先后实施了石家村黄土堡、学堂梁、卢家梁、炮台垭子风景林工程建设和小红光村绿化补植、前河村康恩桔庄周边、房前屋后护庄林,以及汉江331水位线以上护岸林、沿江桔园补植、历年造林的抚育管护等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形成了千亩汉江生态旅游景观,建成了百里汉江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了全县了旅游产业发展,陕西省紫阳县华芝实业有限公司“华荣之星”豪华游轮(安康瀛湖至紫阳)即将开通。

5.实行项目捆绑,保障治理投入。县委、县政府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项目资金向汉江绿化治理集中,将以工代赈、小流域治理、生态移民、交通道路和农田水利工程、人饮工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实施向汉江绿化治理区倾斜,实行项目捆绑、部门协作、各负其责、整体推进。

6.严格质量标准,提高治理水平。一是按照生态经济兼容并蓄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精心编制施工蓝图,作为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二是立足农民增收、突出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紫阳特色的富硒茶、金钱桔、蚕桑和干果产业,形成了以城关镇楠木村、大力滩村为代表的生态林片区,以洞河镇前河村、中沙村为代表的富硒金钱桔园片区,以向阳镇营梁村、焕古镇焕古村为代表的富硒茶园片区,以双安镇白马村为代表的丰产密植桑园片区等四个规模较大的特色造林片区。三是坚持“大坑大苗,一次成林”的工程措施,严把“坑苗土水管”五个关键环节,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造林合格率。四是强化管护,巩固成果。工程区把加强对新造林抚育管护作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做到工程造林结束、抚育管护上马。五年5万亩人工造林每年都施行了补植造林和以割草、砍灌、扩盘、培土为主要内容的抚育管理,对经济林还施了肥。

7.部门帮扶苦抓,跟踪督查指导。五年来县上有46个县级部门帮扶46个绿化治理村,各帮扶部门都由一名领导挂帅、两名干部驻村帮扶指导,直到任务完成。各帮扶部门还在资金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县委、县政府把跟踪督查指导作为加快治理进程、打造精品工程、巩固造林成果的关键环节来抓,由县督查办、考评办、林业局抽调领导和干部组成若干督查组对工程建设及管护抚育巡回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时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四、思考建议

今年是实施汉江绿化治理规划的第三年,后两年的绿化治理任务还非常艰巨,必须强化措施,快步推进,努力实现绿化治理汉江、造福全县人民的目标。在今后的治理实施中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精心组织,快步有序推进。落实治理规划,按照“村为单元,整村治理,示范引导,点面结合”的原则和“造、育、管、补”一起上的措施要求,快步推进工程治理。

2.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产业发展。汉江绿化治理立足农民增收,与发展林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经济林优先的原则和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规划布局,宜桑则桑,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油则油,宜药则药,重点发展具有紫阳特色的茶桑柑桔果和核桃板栗干果、木本药材等产业,把汉江两岸建成绿色经济走廊和绿色产业示范区。

3.坚持示范引导,带动工程实施。坚持各级领导抓点造林不动摇,以典型样板带动汉江绿化治理。

4.坚持部门帮扶,落实干部包抓。落实县、镇部门帮扶包抓责任制和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程监理承包责任制,划片包干,分级负责,形成合力,推动治理。

5.坚持项目捆绑,强化工程监管。实行项目捆绑,联合打造生态经济精品工程。强化工程监管,落实责任考核,强化督查指导和质量监理,加快实施进度,提高治理质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