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七期 > 正文内容

加快文化营销打造魅力紫阳

2011-10-11 08:49 来源:
字体大小:【

加快文化营销  打造魅力紫阳

 

张教志

 

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名片,用文化来营销地方特色已有众多成功的范例。

1960年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刘三姐》,将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彻底带红桂林山水;新老版《庐山恋》催火庐山,电视剧《乔家大院》把山西乔家大院打造成著名的旅游景点,张纪中版《西游记》把甘肃临潭冶力关变成了旅游景区中的“香饽饽”……

怎样巧借这一策略让文化底蕴丰厚而经济落后的紫阳藉此发展?怎样让紫阳文化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紫阳文化的魅力,并使之成为拉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动力,这是我任宣传部长以来一直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的成功打造,便是我们多来辛勤工作的标志性回报,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思维向度。

一、夯实根基,文化资源优化整合

紫阳历史悠久,积淀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文化资源,新石器、商周、两汉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古文化遗址,《诗经》中的“周南”、“名南”等25首歌谣就流传于紫阳境内。唐朝山南芽茶进入宫廷成为皇家贡品。宋代,紫阳真人在此修行得道,不仅使紫阳拥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还成为道教南派的发祥地之一。明、清两代,曾有湖广、闽粤移民迁徙于此,移民涌动,会馆云集,生活习俗、饮馔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紫阳文化不仅兼具秦楚文化的沉淀,也携带了巴蜀文化的烙印。积淀反映历史,并不代表现在和未来,但却是未来的根基,紫阳文化必须强基固本,才能走向未来。改革开放30年来,紫阳在这方面始终长抓不懈,执着与坚持带来丰硕成果。2002年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6年紫阳民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县委、县政府一系列的优化整合,如今紫阳文化已成为一张璀璨的艺术名片,蕴藏着取之不竭的价值能量。

文化需要传承,人才是文化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才和机制是传承的前提。紫阳十分注重对文化人才的培养,通过调进来、送出去、短期培训、长期深造等方式,发掘人才,重用人才,使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紫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积蓄了十足后劲。近五年来,紫阳文艺人才发展迅猛,截至目前为止,紫阳的省级文艺协会会员已经达67人,国家级协会会员5人。紫阳文艺家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巨大变化,质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继张宣强、陈碧珊等成就卓著的老艺术家之后,出现了新一代的标志性领军人物,比如李春平、邢世嘉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更需要与市场接轨,机制带来活力。2008年,紫阳开始文化体制改革,组建了民歌文化传播公司,政府定额购买文化产品,公司面向市场运作。为民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老树焕发新芽!

二、茁壮筋骨,文化生产百花齐放

多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彰显吸引力,使之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主抓了“五个一”文化精品建设:出版了一套全面介绍了紫阳历史和人文风貌10卷本文化丛书,拍摄了实名制胶片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随之推出了这首经典紫阳民歌,策划了《茶歌紫阳》文艺节目,制作了一张以紫阳茶文化、道教文化、紫阳民歌、瓦房店会馆和山水生态风光等人文资源为内容的历史文化光碟。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紫阳籍文化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出了既保持了紫阳传统文化风格又紧扣时代脉搏的大量优秀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刻等文艺作品,发表在国内众多核心期刊和各类传媒,有的还拿到了全国性和国际性大奖,作品畅销海内外。著名紫阳籍作家李春平的中篇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就是其中之一。

三、宣传鼓劲,文化生命历久弥香

 

通过多年的挖掘、整合、创新,紫阳为地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积攒了能量,蓄势待发。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奋力推进文化、旅游大突破的发展思路,突出茶文化、民歌文化、道教文化等重点文化项目,加大了外宣力度。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网络等传统和现代媒体,大力宣传紫阳文化,推介紫阳文化。通过举办各种节会和组织采风活动,把媒体的朋友和各界人士请进来,让他们亲身感受紫阳文化的魅力,用他们的笔和他们的镜头来宣传紫阳文化,扩大紫阳文化的知晓率,提升知名度。精心策划组织文化名人主题采风活动,把紫阳文化以艺术的形式宣传出去。

2007年中国·紫阳第六届富硒茶文化节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大腕歌星汤灿等人放歌茶乡,打响了紫阳富硒茶文化的品牌!2009年,《欢乐中国行》走进安康,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重点、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紫阳民歌,使紫阳民歌的宣传覆盖全国。在此期间,策划组织的“中国·紫阳茶马古道高峰论坛——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起源地之一”,在全国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尤其是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开机仪式和拍片期间的海量宣传,将紫阳文化的宣传盛况空前。

多措并举,紫阳文化保持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四、突破创新,文化营销魅力紫阳

实现宏伟的战略目标,提高紫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老办法固然可用,但更需与时俱进,寻求突破,必须穿新鞋,走新路。

机遇总是亲睐孜孜不倦的追求者,恰逢此时,紫阳籍著名作家李春平先生为家乡紫阳县量身定制的的中篇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学选刊《小说月报》上发表,引起了轰动,这部小说内聚了紫阳文化的几大主干元素,给我们带来了营销紫阳的最佳契机,拍摄一部电影,用影视营销文化,用文化营销紫阳。一种营销紫阳的山水、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全新模式,由此拉开序幕。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将五项大奖收入囊中:金爵奖最佳音乐奖、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奖、金爵奖最佳编剧奖、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奖、传媒大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成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大的赢家。《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数百家电视台、报纸、网站发表了图文并茂的颁奖盛况及紫阳简介,其国际国内的关注度达到空前。众多观众蠢蠢欲动要来感受魅力紫阳,来学唱紫阳民歌。

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市委、市政府不仅一直支持电影的拍摄,省、市领导还经常亲自过问电影的进展情况,获奖后,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向紫阳县委、紫阳县人民政府、陕西一路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郎在对门唱山歌》剧组发来贺信:“《郎在对门唱山歌》此次问鼎五项大奖,不仅是你们的荣誉,也是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的光荣。你们的辛勤努力,让安康地域文化成功地走上了国际影坛,开创了地域文化宣传实名制的新模式,实现了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成功对接,为安康打造了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为安康经济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 在安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刘建明书记讲话强调:“认真总结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获得大奖的成功经验,为文化事业的探索与创新拓宽道路。”业界也看好这部大放异彩的“命题作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地方形象宣传片的典范之作”。著名影评人章杰说:“紫阳县借电影营销文化,《郎在对门唱山歌》可谓一鸣惊人。”

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成功将紫阳推进国际视野,为紫阳的营销插上了腾飞的羽翼,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紫阳的突破发展,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作者:中共紫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