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三期 > 正文内容

让干部群众零距离

2011-05-11 08:41 来源:
字体大小:【

423宁陕县“连心工程”现场会太山庙乡召开,该乡实施“连心工程”的经验在会上进行介绍。

为真正实现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步伐,太山庙乡不断积极主动探索和实践,实施以干部联户办实事为主要内容的“连心工程”,走出了一条转变乡镇职能的新路子。“现在乡上转变了职能,干部作风得到了转变,最大的感触是老百姓和我们干部的距离更近了,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太山庙乡党委书记李忠华自豪的对记者说。

送下去、带回来,促作风转变

地处宁陕县东部的太山庙乡, 全乡6个行政村的14165513口人,散居在273平方公里的大山里。然而该乡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相对较为便利,干部下乡比以前方便了许多。

“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乡干部没了收税的任务,过去干部包村的工作模式也随之改变,干部到村上和农户家里的机会相对减少,群众没有啥大问题一般也不到乡上去。”乡长王新介绍说,加之现在交通方便了,干部下乡一般都是当天去当天就回来,基本上不在群众家里停留太长时间。与以前相比,和群众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现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老百姓就对我们说“其实我也没有啥事找你们,只要你们能来我就高兴。”

“由于接触机会少了,干部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群众不知道干部应该为自己提供哪些服务,而干部也不知道群众需要哪些服务,渐渐地干群间的感情上有了距离,干部到村的积极性就没以前高了。再有少数干部的政策水平、服务能力、责任心差,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部分群众就觉得现在的干部没有以前干部作风好。”乡党委书记李中华分析说。

针对这一现状,从去年9月开始,太山庙乡从转变为农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入手,采取“送下去、带回来”的方式,变干部“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去”,丰富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每一名乡干部围绕乡镇职能,及时上门开展宣讲政策法规、指导铺设致富门路、兑现惠民政策、办理证照审批、叮嘱安全生产、调解邻里纠纷、劝返辍学学生、料理红白喜事、解答疑难问题、消解干群隔阂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上门”服务。

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扎实开展便民服务。对农民群众需要办理的林木采伐手续、建房审批有关手续等合法事项,由乡、村干部上门进行收集、登记、整理“带回来”,交给乡、村两级便民服务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负责予以办结,并及时将办理结果送到群众手上。为此,该乡在乡政府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由乡对口机构相关人员负责办理;在各村设立便民服务室,由村文书每周两天坐班,负责接办村级代办事项。形成了乡、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络平台,以无偿代理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现在干部没的二话说的,给我们服务那算是到家了,上门拿去给你办了,还给你送上门来,我的新农保折子就是乡上田书记给我办的哩!”71岁的太山村村民周光西激动地对记者说。

站办包、干部联,访出真感情

如何建立起一套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真正实现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关键。

为此,太山庙乡实行了领导干部联支部、站办队联村组、党员干部联农户的“三联”工作模式,使干部重心下移,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全体乡村干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采取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支部,重点抓两委班子建设;乡站办队各包联1个村,结合业务推动中心工作任务分解落实,促进产业发展;每名干部联系确定2030户“连心”农户,改进服务方式,每名干部每年不少于6次深入到农户家中,并且每次都有详实的记载以及所到农户的签名,为农户提供政策宣传和办好事、解难事,帮助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同时,为每一名干部配发了《民情日记本》、《连心手册》,详细记载为群众服务、解决问题等内容;统一印制了干部连心卡,将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和农户的基本情况、服务内容及要求印在卡上,发放到所包农户手中,便于群众联系。在乡政府和村委会还分别设置连心榜,公示站办联村情况、干部联户信息,接受群众监督。联村站办队和领导定期组织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对重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集体研究,增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和形式任务教育,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通过这种“一站式”的面对面贴心服务、“直通车”式的政策传达等,使群众与干部的距离更近了,政策宣传更直接,避免了政策传达、执行走样;为群众服务更直接,政策落实更快,对群众各方面的情况掌握更及时准确,为群众解决问题效率更高了,从而增加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最大的收效是,干部作风明显得到了转变,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乡党委副书记田亮进一步介绍说。

“以前深入农户少,对农户情况基本不了解。现在通过这种与群众的‘连心’活动,我亲身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相比我们一个月拿这么多工资,一定要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乡统计干部章玉婷如是说。

“乡上三分之二以上是年轻干部占。原来工作懒懒散散的,现在都很‘勤快’了,只要一有时间都到村上去了,他们说与老百姓有感情了。”乡党委书记李中华高兴地给记者介绍说。

在这种工作机制的推动下,该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局面。今年第一季度,全乡完成核桃建园1000亩、板栗嫁接16万株、袋料食用菌170万袋,建设高标准核桃园400亩、板栗综合科管7000亩;538.5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全面完成;油坊坪村创建“省级卫生村”顺利通过验收;胭脂村、龙凤村170户房屋改造全面完成。

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满意

今年57岁的张兴友,是太山村一组村民,家里3口人。常年和儿子在外打工,看见外面养竹鼠赚钱。于是他决定回家也准备发展竹鼠养殖,但是一直不知道这事该找谁,在哪儿办手续。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联包他家的乡干部上门了,将他需要询问的问题认真的记了下来,帮他向相关部门咨询,并告知他在一个星期之内给他答复。

张兴友高兴地说:“现在好呀!有个啥事晓得找哪个了,乡上干部知道政策、信息比我们灵通的多。这可帮了我大忙了。”

如今在太山庙乡,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干部包联群众、开展便民服务等形式,不仅是为群众办了实事、好事,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一致好评,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据统计,截至目前,共为群众办实事30余件、解决疑难事情10余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起。

该乡太山村村民杨学富,家里的山林界限与邻居存在纠纷多年了,村上出面调解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解决。“这次乡上干部出面给我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了!”杨学富感激的说。

乡党政办主任袁虎斌,已经有在十多年乡镇工作经历了。他介绍说,前些年很多群众对乡上干部缺乏信任,甚至还有部分群众对乡上的干部存在抵触情绪,工作推动起来难度大。现在,通过干部主动下去,帮他们提供致富信息、选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事办实事,群众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信任干部了。“他们啥事都愿意给我说,有时候让我感觉到自己好像就是他们的‘家长’一样。”他得意的描述了自己开展包联工作后的感受。

据油坊村村长袁子安介绍,自从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连心” 活动以来,为群众解决了不少的问题,给村上也减轻了负担。给她感受最深的是群众会开的多了,政策知晓率比以前高了,群众对干部的满意率大幅度提升。

如何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由一次性送温暖转变为经常性关怀,由面上推动转变为抓点带面,由短期集中活动转变为经常性工作,真正使其成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速器”。

李中华介绍说,“乡上制定出台了“三考三评”的考核机制,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三考”,即知晓农户姓名、知晓农户基本情况、知晓为农户要办的实事;“三评”,即干部自评、交叉入户发放测评表民主测评,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讲评。所有测评的内容全部采取“听、看、查、访”的形式进行,即听群众的评价,看活动现场,查想关记录资料,走访党员、群众核实情况。最终考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并与个人年终奖、评优评模、职称晋升、后备干部的推荐等相挂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