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死档”变成活“高参”

2012-01-12 09:11 来源:
字体大小:【

死档变成活高参

――镇坪创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掠影

 汪向阳  姚正坤  贺孝成      

陕南突破发展进程中,镇坪县以创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为契机,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全县动员抓建档,三个转变抓用档,变养在深死档高参。所办刊物《镇坪档史大观》,每期都有畜牧养殖、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资料,群众总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实用技术。如今,这种档案已经进村入室,成为重要的指导性工具,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强化档案服务功能,2008年起全面铺开新农村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新农村档案工作实施意见》等制度基础上,档案部门逐级举办业务培训班,并制作镇坪新农村档案管理利用教学课件,借助农村党员教育远教平台,将档案知识普及到村、到组,农村档案员培训率达100%。同时,档案局专业人员奔赴20多个新农村试点村指导新农村规范化档案室创建工作,当年就有6个村级档案室达标,被县局命名为规范化档案室。在此基础上,按照提前介入、全程指导、齐全归档、引导利用原则,着力推进三纳入三集中三规范即将档案工作纳入乡村工作计划纳入财务支出盘子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集中搜集集中整理集中管理;规范归档规范保管规范利用),从而促进了农村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目前,全县10个乡镇档案室均达到省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其中曾家镇被命名为省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78个行政村实现五有 即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专人保管有制度有利用服务),20多个村达到县级规范档案室标准。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服务。我们将工作重心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就是由建好档案向用好档案转变由单一利用档案向综合利用档案转变由当资源提向既当资源、又当工具提供利用转变,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局,扎实开展服务,逐步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村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积极开展档案入村镇,服务到农家活动,利用镇坪档案信息网和《镇坪档史大观》等载体,开辟三农服务现行文件等专栏,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一是服务农村产业建设。以上世纪50年代镇坪被国务院命名为养猪红旗县为线索,以镇坪素有巴山药乡之美誉为切入点,挖掘历史成功经验,为完善镇坪模式养猪法和发展药材产业提供借鉴。二是充分利用档案为民办通过建立完善土地、房屋租赁合等同档案,着力解决百姓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档案真正成为干部群众的得力助手。三是利用档案化解矛盾纠纷小曙河乡和平村村民为退耕还林不断上访,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组成工作组深入小曙河乡和平村档案室分别查阅1983年、1992年土地承包档案及1983年小曙河乡林业三定档案,及时查清了被他人无理侵占的造林地,维护了农户的合法权益。利用档案解决农村工作实际问题的事例枚不胜举这些会说话的档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档案能证明千年历史,无档案说不清前日昨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不懈努力,县村级档案实现集中统一、规范有序,内容涵盖村级组织建设、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村务公开、农业科技等各个领域,70%的行政村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群众足不出村就可查阅档案信息。完善的档史资料,既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又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丰富素材,使全县新农村档案达到或超过国家档案局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标准,继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试点县后,又迎来2011年全省新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的召开。
  档案工作平凡而普通,它没有绚丽夺目的光环,却有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镇坪档案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围绕中心,一路留下坚实而厚重的足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