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镇坪县“十二五”生猪一县一业发展规划(2011-2015)

2012-01-12 09:26 来源:
字体大小:【

镇坪县“十二五”生猪一县一业发展规划(2011-2015)

镇坪县农业局  镇坪县农业主导产业办公室

为深入推进生猪一县一业建设,巩固提高“十一五”生猪一县一业建设成果,实现产业由探索起步阶段向优化升级阶段迈进,根据《镇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县基本概况

    镇坪县地处陕西南端,国土总面积 1503平方公里,辖9镇78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有耕地面积12.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7.3万亩,年平均粮食播种面积14万亩,年产量3万吨,年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左右。境内气候温和,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6%,生物、矿产、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信息发达。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35元。

二、“十一五”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县把生猪产业从“药畜”两大产业中优化出来,按照产业化要求,实施率先突破。通过建立完善行政推动、科技驱动、市场拉动为核心要素的“镇坪生猪产业化发展模式”,聚合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导向,牵引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养殖水平、饲养规模、加工能力以及配套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生猪产业逐步从家庭副业发展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生产方式得到了根本转变,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镇坪有着悠久的养猪历史,但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养殖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差,商品量不能形成规模。“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坚持科技先导,率先从规模化、标准化两方面突破。并建立完善了投入保障、干部创业、风险化解、考核奖惩、组织领导等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使生猪产业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基地、龙头、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基本实现协调平衡发展,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二)基地规模快速扩张,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

截止201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和启动5万头生猪养殖乡镇3个,万头村18个,规模养殖场11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大户1680户,生猪标准化圈舍面积累计达到17万平方米,人均3.4平方米,年标准化效益型设施养殖能力达到20万头以上。县内良种自繁自育体系初步形成,存栏700头纯种母猪的二元扩繁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累计建成商品仔猪繁育场10个,良种母猪存栏3000头,年良种繁育能力达到6万头左右,全县标准化养殖大户良种普及率达到100%。2010年底,全县生猪出栏16.7万头,较“十五”末生猪出栏 7.2万头增长236%。 

(三)龙头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产业龙头不断发展壮大,镇坪腊肉股份有限公司已从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3800万元,占地面积7714平方米,年可屠宰加工生猪20万头,集冷鲜分割肉、系列腊肉制品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并先后取得了陕西省无公害生猪产地认证、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国家原产地保护和陕西省著名商标等一系列认证。“镇坪腊肉”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系列腊肉食品已在全国多个中心城市建立营销网络,2010年实现产值1.2亿,成为我县唯一一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镇坪渝康饲料公司经过改制重组,投资700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生产工艺和设施设备,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的生产线,有效的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了产业发展壮大。

(四)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以县畜牧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卫生室为主的疫病防控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职能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农村经纪人为主中介服务组织达到52个,联系基地、龙头、市场的作用不断提升。以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为主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养殖用地、贴息贷款、水电路配套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

(五)投入产出倍增,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大幅提升。

“十一五”全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000万元,金融资金1亿元,民间资金3.2亿。止2010年底,全县生猪养殖产值达到1.2亿,占农业总产值的33.8%,生猪产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50元,占全年农民纯收入的24.8%。同时通过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快速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与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山区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835元,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民间资金蓄积量小,生猪产业又是一个投入较大的产业,现阶段信贷资金门槛高、额度小,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

二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设施能力建设在现阶段存在不协调。止2010年底,全年能繁母猪存栏14000头,而良种母猪仅有3000头,全年生产良种仔猪能力在6万头左右。我县标准化圈舍已达17万平方米,其中育肥圈舍12万平方米,全年饲养商品猪能力在20万头以上,本县良种自给率仅在30%左右。

三是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基地效果不明显。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县的产业龙头虽然经过近10年发展不断壮大,并且通过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证,但企业流动资金、产品吞吐量相对目前生猪产业发展实际明显不够,带动基地发展明显乏力

四是规范化程度不高,养殖效益不能最大化发挥。随着产业的兴起和壮大,产业化经营形式下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些技术干部与之不相适应,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缺乏。技术指导人员掌握生猪科学饲养技术程度参差不齐,在具体指导上要求不严,随意性大,造成有部分圈舍建设标准低达不到实际效果。养殖户掌握运用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存在建有标准化圈舍却照样使用传统饲养方法,在圈里垫草积粪,用大锅煮猪食,门窗全部打开,外面温度多少圈内一个样,没有起到建标准化圈舍的作用,经济效益不能最大程度发挥。

五是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通过近几年努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猪产业协会等合作组织逐年增多,但多数是形式上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要素、联接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作用还不能发挥出来。龙头企业和基地养殖户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加工企业的产品原料来源不稳定,而基地无计划生产市场风险大,导致整个产业抗风险能力弱。

三、“十二五”期间生猪一县一业建设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走“镇坪生猪产业化发展模式”路子,以科技为支撑,稳步扩张生产设施能力,强力突破良繁体系建设;快速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步完善产业内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拓宽投融资渠道,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技术、政策支撑;全力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联动,着力建设以生猪养殖户为主的农村经济,构建以生猪产品、饲料加工为骨干的工业体系,以产品销售和产业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流通体系,全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饲养总量达到50万头,出栏30万头,农民人均出栏生猪达到6头以上,100%的乡镇建成生猪产业强乡镇,80%以上的村建成生猪产业专业村,生猪养殖总产值达到4亿,增加值达到1.2亿,生猪产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000元以上;生猪产值占到牧业总产值的90%以上、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全县龙头企业年屠宰分割加工生猪20万头以上,年生产加工、销售饲料8万吨以上,实现产值达到5亿元。

2、阶段目标。2011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基地规模稳步扩张,三级良繁体系基本建成,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在自主创新、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利益联结更加紧密,风险防范机制更加完善,实现生猪一县一业建设从规模快速扩张阶段向优化升级阶段的转型。全年生猪出栏21万头,存栏14万头,生猪养殖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屠宰加工生猪15万头,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2012 -2013年为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完善良繁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稳步推进良种繁育和标准化圈舍建设。年平均净增出栏2万头,到2013年全县生猪出栏25万头,存栏17万头,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3.25亿元,生猪产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屠宰加工生猪18万头,实现产值3.6亿元以上。

 2014年至2015年为第三阶段。主要目标是:巩固优化基地建设,快速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年平均净增出栏2.5万头,到2015年,全年生猪出栏30万头,存栏20万头,生猪养殖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屠宰加工生猪20万头,年生产加工、销售饲料8万吨以上,实现产值达到5亿元,生猪一县一业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四、建设重点

(一)优化基地

1.快速突破良繁体系建设。一是全面形成三级生猪良繁体系构架。按照把住源头(高标准建好1个扩繁场)、壮大规模(分层次建设62个标准化良繁场)、带动基地(建设良繁大户500户,自繁自育村20个)的思路,到2015年全县共建成存栏800头以上纯种母猪规模的二元母猪扩繁场1个、1000头以上二元母猪规模的仔繁育场2个、500头以上二元母猪规模的仔猪繁育场10个、100头以上二元母猪规模的仔猪繁育场50个、存栏二元母猪10头以上的良繁大户500户。全县纯种母猪存栏保持在800头左右、二元能繁母猪存栏达到18000头,外三元仔猪繁育能力达到30万头以上,标准化良繁圈舍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二是完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建设,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2011年扩建县生猪人工授精中心,完善设施设备,并分别在9个镇建设规范配种站;2012年按照一个站辐射3-4个村的目标,依托良繁大户建设20个配种站,全面形成县乡村三级生猪人工受精网络。三是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种猪调运、良种选育管理。依据种畜禽管理条例,加强检查执法,规范良种生产经营行为。

2.加快推进商品猪基地建设。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污、有利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全县商品猪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二是按照规范建设标准,提高经济效益要求,加快推进规模育肥场、标准化养殖大户为重点的商品猪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育肥猪圈舍18万平方米,全面满足30万头商品猪效益型养殖设施需求。全县累计建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20个、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养猪场5个、年出栏50000头以上的养猪场1个、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育肥大户800户。三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实现先进设施设备配套。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调整产业建设扶持办法,大力推广养猪先进设备。对已建成的养猪场要逐步完善或更新现代现代设备,对新建的养猪场在规划上就必须将现代设施设备纳入规划范围,作为验收兑现补助的必备条件。

(二)壮大龙头

1.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产业龙头。加大对镇坪腊肉、渝康饲料等已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的投入,从政策上、项目建设上予以重点扶持,促使其尽快提水平、上规模,增强生产能力,具备带动基地,拉动产业发展的基础实力。

2、实施品牌战略,壮大龙头企业。一是依托镇坪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省级“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认证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的知晓率。二是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基地合作组织,全面推行有机生猪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各个生产环节监管,杜绝违禁添加剂、瘦肉精使用,限制抗菌素类药物用量,保证肉品品质,维护品牌优势。三是变品牌优势为经济优势,以品牌优势吸引更多资本注入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龙头,带动基地,拉动三产,延伸产业链条,快速推进县域经济增长。

3.着眼发展,建立产业龙头集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借助基地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公司、集团来我县开发生猪产品加工、饲料加工销售及生猪生产等项目。同时走联合、合作的发展路子,引进外地企业借力发展,培育一批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引导、带动和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快速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十二五”力争产业每个环节引进2个以上规模企业。

(三)加强服务

1.完善疫病防控体系。一是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巩固村一级”的思路,加快全县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县兽医卫生监督所职能,提高监督全县生猪疫情防控的能力;配全配强全县9个镇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建设洪石、城关2个镇兽医站;加强村防疫员考核、管理、培训,不断提高村防疫员整体素质,夯实疫病防控基础。二是扩大强制免疫范围。在做好国家规定的猪瘟、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基础上,逐步把我县地方常见且危害大的猪丹毒、猪肺疫、猪水肿病、猪黄白痢等病种纳入强制免疫范围,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提高免疫防病质量。三是严防疫病侵入传播。强化源头管理,规范仔猪调运渠道,加强产地、市场和公路动物检疫,环环把好检疫关,杜绝疫病传播和流行,确保产业安全和公共安全。

2.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外出脱产学习、优先安排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就业等措施,逐年充实县乡服务体系技术力量,煅造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整合全县农业农村农民技术培训资源,建立生猪产业培训基地,常年开办生猪产业培训班,每年培训不低于3000人才,彻底改变过去分散粗放低效的培训方式。三是完善技术服务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经营性服务组织,生猪养殖技术人员、兽防人员成立服务组织,能人大户组建协会组织,广泛提供各种服务,逐步健全完善以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3.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一是对现有的5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培育优化。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扶持,使其快速发展壮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真正成为连接基地和龙头生产经营的主体。二是发展农村经纪人。把农村中头脑灵活,有知识、有信誉,掌握信息、了解市场的“能人”调动起来,投入到生猪贩运、产品销售中来,使之成为生猪生产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猪产业化水平。

4.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一是建立镇坪生猪一县一业建设信息网。及时收集、整理、公布产业建设政策、动态、供求信息及实用技术,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正确导向。二是依托移动、联通等无线网络,组织专家组及时发布疫病防治、实用技术、市场动态等信息,为全县养殖户提供零距离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实施项目带动。计划、经贸、农业、科技、扶贫、粮食、水利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对口向上争取更多的生猪产业发展项目,通过纵向项目资源力量的聚合,形成横向生猪产业的多元化突破。

(二)加大政策扶持。严格执行《镇坪县生猪产业奖励扶持办法》、《生猪产业贷款贴息办法》等激励政策,每年县本级财政用于生猪一县一业的奖扶资金不得低于300万元;捆绑投入各种项目资金不得低于1000万元;贴息贷款不得少于5000万元。

(三)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产业优势、产业建设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有选择的引进大公司、优质资本进入我县发展产业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农村财产担保贷款机制,争取进一步扩大信贷资金投入产业建设总量。三是扩大财信担保贷款投放产业建设规模。四是充分利用好西部大开发、陕南突破发展、国家加快农业基础建设等有利时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产业建设。

 (四)完善风险化解机制。认真落实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健全完善生猪育肥风险化解机制,进一步扩大生猪育肥风险金覆盖率,增强企业和农户的抵抗力,降低生猪产业风险。积极探索建立生猪价格保护机制,逐步建立生猪收购保护价制度。

(五)加强排污综合治理。一是积极争取养殖示范村、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综合治理,解决生猪养殖排污,开发新能源,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二是合理规划、规范建设。划清禁养区,按产业建设要求合理规划万头场、万头村、示范小区等养殖基地布局。三是做好监管。1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须办理环境影响评估登记,并严格按排污治理方案施工;标准化养猪(大)户必须按饲养规模配套沼气建设或其他排污出来设施。确保生猪一县一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六)强化考核奖惩。根据一县一业阶段目标发展要求,修订完善生猪一县一业建设考核奖惩办法,把生猪一县一业建设长期纳入年度综合目标和单项目标考核范围,从经济上实行重奖重罚,并严格和公务员年度考核、领导干部任用挂钩,使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七)加强组织领导。将一县一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县乡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猪一县一业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各成员部门在生猪一县一业建设中的职责,强化领导,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进一步整合领导和干部资源,把部门帮扶工作重心向生猪产业集中和倾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