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11年安康工作>2011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加强学习狠抓落实在转方式中加快生猪产业优化升级

2012-01-12 09:37 来源:
字体大小:【

加强学习    狠抓落实

在转方式中加快生猪产业优化升级

陈敬民

在加快推进一县一业进程中,我县正面临着一系列疑难和困惑,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根本路径,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是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持续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唯一选择。

一、进一步深化对转方式促升级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对转方式促升级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对生猪产业优化升级阶段性特征的认识,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第一,优化升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它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就能完成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第二,优化升级阶段是生猪产业全面系统推进的新阶段,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阶段的任务比探索起步阶段更加艰巨,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需要跨部门、跨行业整体联动,需要整合更多更优的资源,需要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必须树立克难奋进的思想。第三,优化升级阶段是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是在现代农业理念指导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性实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是农业产业建设的需要、是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需要,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借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其次,要深化对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的认识。产业发展方式是指实现产业发展的方法和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就是用新的更加科学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包括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产业。按照这一基本要求,生猪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实现效益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二是生猪养殖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三是产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四是产业发展由注重一产向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进而提高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提高产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

加快生猪产业优化升级是转方式的目标,转方式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促进生猪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跨越,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持续做大做强产业的必由之路,是镇坪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一县一业的首要选择,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产业支撑的内在要求。当前,全县生猪产业处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重要节点,处于探索路径、培育典型、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内部大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并将进一步充分、集中暴露,这些问题我们躲不开、绕不过、逃不掉。只有转方式促升级,才能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生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形成镇坪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否则,刚刚起步、正在成长上升期的产业就会被葬送,我们就会在竞争中被边缘化、被淘汰。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多地需要我们一起直面问题、共同研究如何又好又快地转方式促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杂音、排除干扰,最大限度地凝聚合力、共渡难关。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有许多沉痛教训,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们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坚持生猪一县一业建设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争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以转方式助升级,推动生猪一县一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切实抓好当前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工作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围绕当前的目标和未来5年的发展愿景,做好当前重点工作。

“十二五”时期,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园区”、争创“两个全省第一”、实现“五个翻番”。一个园区即:中高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区。两个全省第一即:农民人均生猪饲养量达到10头,力争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生猪出栏量达到8头,力争全省第一。五个翻番即:生猪饲养总量翻番,达到50万头以上;生猪出栏量翻番,达到3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产值翻番,达到4亿元以上;农民养猪获得人均纯收入翻番,达到2000元以上;生猪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5亿元以上。围绕目标,我们制定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从8个方面明确257项指标。作为一次产业,国家尚无完整的指标体系,创新探索出指标体系,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发展目标感和愿景向往感。有些同志可能认为这个目标定位过高、不太现实,但从发展基础和条件来看,这个目标并不是哗众取庞,而是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回顾过去,如果没有“十一五”期间对生猪产业高点定位,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同时,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高点定位、超常发展。非如此,我们现有的一点产业优势,也可能很快丧失;只有高点定位、强力推进,才可能真正形成独具镇坪特色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全县新建标准化圈舍3万平方米,新增良种母猪3000头,生猪饲养总量达35万头,出栏21万头,实现牧业增加值0.7亿元。围绕这个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转方式促升级要着力推进四个转变。

(一)奋力实现由遍地开花式向重点突破式转变,加快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优化升级

总体看,探索起步阶段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式是遍地开花式,小户多、大户少,小场多、大场少,低质低效多、高质高效少。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低,诱发了圈舍建设与良繁建设严重不协调和种猪市场监管难等发展性问题。经反复调研和综合比较分析,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方式要奋力实现由遍地开花式向重点突破式转变。

一要率先突破二元母猪扩繁场。要用足用活政策,集中优势资源,率先支持新坪二元良种扩繁场500头美系大白原种猪今年8月底前引进到位,年底投产,构筑我县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的核心基础工程,在短期内大幅提高我县种猪生产能力。按每头原种母猪年产20头猪计算,500头原种猪可产二元猪10000头,按二分之一的母猪计算,再按70%的标准选育母猪,年可培育优质二元母猪3500头,能完全满足年度新增良种母猪需求。要加快后期工程建设,确保二期工程200头原种、三期工程500头原种在2012年上半年以前投产,届时总规模可达1200头,年可产二元母猪8400头,将为“十二五”生猪一县一业建设提供有力的良种保障。二要加快建设三元仔猪繁育场。按照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的要求,对已建的良繁场,重点抓设施完善和安全引种工作,促其达产达效,今年各镇至少新建1个100头以上的三元仔猪繁育场;要外引内联,聚集优质资本,建设规模良繁场,力争“十二五”末,全县建成存栏良种母猪1000头以上的2个、500头以上10个、100头以上的50个商品代仔猪繁育场。三要大力培育一批良繁大户。在支持规模化良繁场的同时,因地制宜继续坚持适度规模发展良繁大户。今年,良繁大户的扶持门槛提高到10头以上,各镇要重点支持发展10头以上良繁大户,对原有良繁大户继续完善提升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县良繁大户累计达500户。良种母猪存栏18000头以上,实现良种100%普及。同时,为保证和提升种猪生产效益,今年要在每个镇建设一个标准化供精配种站,提供人工受精配种服务。

(二)奋力实现由数量扩张式向效益增长式转变,加快生猪养殖设施建设优化升级

探索起步阶段生猪养殖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数量扩张式,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化来讲,非标准化的多、标准化的少,不坚持标准的多、严格坚持标准的少,发展散户养殖设施多、建设规模养殖设施少。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建设速度较快,但建设质量较低,诱发了养殖设施利用不充分、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方式要奋力实现由数量扩张式向效益增长式转变。

一要坚持推进标准化设施能力建设。标准化是实现养殖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绝佳路径。从实践看,标准化程度高的养殖场明显处于较稳定的赢利状态,这充分说明标准化才能出效益。放弃标准化,就等于放弃了效益;放弃效益,就是葬送产业的前途。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县生猪产业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标准技术规范。当前重点是抓好标准的贯彻执行,组织畜牧技术人员、镇村基层干部对技术规范进行再学习,增强标准化意识和钢性约束,不折不扣地执行技术规范,一手抓新启动圈舍的高标准建设,一手抓近几年所建圈舍的扫尾和配套工程建设,力促达标,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要积极创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设施能力建设任务。同时要引导养殖户抢抓市场机遇,抓紧引种补栏,实现满栏养殖。二要按照标准化要求完善养殖配套设施。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产业,尤其是良繁场及良繁大户,要按照良种母猪饲养量25-30%的比例分别配套产床、保育栏等设施。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场,还应配套建设全群电子智能自动饲喂、发情自动鉴定、配种栏等先进设施设备,提升养殖效益。三要优先支持大型养殖企业建设。对拟建的大型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坚持基础先行,捆绑项目,集中资源,优先支持水、电、路、气、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推动高质量、大规模养殖基地的加速形成。

(三)奋力实现由自我封闭式向开放扩张式转变,加快生猪产业龙头建设优化升级

产业龙头是一县一业建设的核心。探索起步阶段生猪产业龙头建设的主要方式是自我封闭式,生猪产业龙头发展慢、规模小、效益低,自身运转困难,带动能力弱。这种方式不仅导致龙头难以做大做强,而且导致基地难以发展壮大。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产业龙头建设方式要奋力实现由自我封闭式向开放扩张式转变。

一要加强学习借鉴合作。学习借鉴合作是转方式的重要手段。6月初,县委、县政府派现代农业考察团到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河北安平县考察,与安平县签订了友好县合作框架协议。我们要瞄准行业先进,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理念,破除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借鉴中转方式、在交流合作中调结构、在竞争协同中强自身,逐步在全县形成集供种、饲料加工、生猪生产和产品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集群。二要加快产业外向化发展。立足县内、放眼县外,加快生产外联、产品外销,改变小打小闹、偏安一隅的局面,发展外向型生猪产业。规模良繁场和养殖场要与京安、阳晨等大型企业合作,实现生猪县域内自给有余并外销,也可为大红门、雨润等大型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镇坪腊肉公司要调整思路,找准位置,主动出击,做大做强“镇坪腊肉”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渝康饲料公司二期工程要于8月份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开足马力生产,力促达产达效;要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县外资本来我县建设规模养殖场,创办猪尾、猪骨、猪头、猪毛等生猪系列产品加工企业,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三要促进龙头基地双向互动。龙头加工企业肯定能带动产业化,但基地的规模化也能引来龙头加工企业。要引导龙头加工企业正确认识自身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摆正与基地和养殖户的关系,积极主动融入产业整体发展,与大场大户建立稳固的购销关系,有能力的可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保证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又在产业整体效益提升中获得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龙头与基地互为依托、协调共进的发展局面。

(四)奋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式向政府与市场兼容式转变,加快生猪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升级

探索起步阶段生猪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政府主导式,主要表现为被动服务的多、主动服务的少,群众被动参与的多、主动接受的少,合作组织发挥不了作用的多、发挥作用的少。实践证明,在起步阶段这种方式是完全正确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在产业转型升级阶段,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效果差的弊端也逐步暴露无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猪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式要奋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式向政府与市场兼容式转变。

一要建立健全服务组织。按照“政府扶持、干部协办、市场运作”的模式,捆绑整合龙头企业、良繁大户和养殖大户资源,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把专业合作社建成企业实体。今年各镇必须组建1个有效管用的专业合作社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经营性服务机构,生猪养殖技术人员、兽防人员组建专业服务组织,能人大户组建协会和经纪人队伍,逐步建立健全以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二要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强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与相互协调,政府要把精力、人力、财力向搭建培训平台、整合培训资源上转移,逐步把技术服务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重点对镇村干部、技术人员、养殖业主分类进行专题培训,落实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全县畜牧兽医单位专业人员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要在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组织招录专业技术人员,各规模养殖场和加工企业也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三要加强产业安全服务。切实抓好强制性免疫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产地、定点屠宰、公路运输检疫,从源头上防止疫病流入和传播;依法加强种猪、饲料、兽药销售市场管理,加强肉食品品质检验检疫,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要强化市场销售服务。农业、统计等部门要联合建立市场监测、信息发布和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为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规避风险提供正确导向。要以合作社和产业协会为纽带,在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大力推广“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饲料赊销、委托养殖等合作形式,积极探索“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更加紧密利益共同体,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切实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各项工作的落实

转方式促升级的目标已经确定、路径已经明确,必须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

(一)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要抓好国家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的对接和落实。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确定了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二是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助8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将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至800元。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三是强化信贷和保险支持。增加对规模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为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抓紧研究建立规模养殖企业联合体担保贷款方式。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措施,我们要吃透政策精神,主动与省市对接,全面争取政策支持。同时,要认真落实我县今年的生猪产业奖扶政策。今年的生猪产业奖扶办法,体现了缩短战线、提高标准、突出重点、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各镇、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奖扶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让养殖户吃下“定心丸”、调动生猪产业的积极性。

(二)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逢会必讲项目工作,但目前我们项目工作还有在思想上不解放、眼界不宽,一些领导干部不会做项目等突出问题,必须加强对项目工作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在做生猪产业项目工作中,一要抢抓机遇,农业局、产业办要迅速牵头组织编制一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项目规划,主动向上对接生猪防疫体系建设、信贷和保险支持等政策资金,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二要以中高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为主,按照“猪-沼-菜”循环体系,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三要落实好市上关于县财政每年保证生猪产业财政资金投入增加10%的要求,把财政资金用足用活用好,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工商资本投入生猪产业。四要完善推广生猪育肥风险金制度,借鉴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生猪产业发展融资性担保基金,破解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三)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找准位置、各司其职,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共生共济、互动联动各镇、一县一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分管领导要深入研究、常抓不懈。要坚持抓点示范,各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抓好一个万头村或规模场户的发展。其它各部门都要从自身业务出发,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研究暨推进课题组各专题小组要深入研究基地、龙头、服务体系及合作组织、产业文化建设,形成研究成果,助推产业升级。产业办、统计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生猪一县一业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引领产业发展。“两办”督查室和产业办要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坚持考核结果与“位子”、“票子”、“面子”挂钩,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作者:中共镇坪县委副书记

作者: